2023-2024学年重庆十一中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重庆十一中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A B C D
X 大理石与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
Y 浓盐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盐酸
Z CO2H2O2O2
A.A B.B C.C D.D
2.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
粮食生产离不开化肥,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是常用的氮肥
B.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C.磷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D.农家肥和化肥不能同时施用
3.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可能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变化
B.甲中有未溶解的氧化钙
C.操作Ⅱ一定是升高温度
D.乙中液体可能呈中性
4.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对材料的分类判断正确的是()A.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B.棉线、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C.不锈钢属于复合材料
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5.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其中相应实验装置有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氧气的制取
C.氧气的收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98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FeCl3
8.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
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
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龙葵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67 g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是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A.颜色:蓝色B.类别:化合物
C.化学式:CuSO4∙5H2O D.作用:检验水
10.下列各组物质放入水中,可以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泥土、面粉、冰
B.氯化亚铁、汽油、酒精
C.植物油、硫酸、碳酸钙
D.蔗糖、氯化钙、酒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_____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_____中的溶液一定是不
饱和溶液。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或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____克;需水_____克。
(写出计算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上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试管b中的气
体是_____,a和b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_____。
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_____(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化处置。
餐厨垃圾中含有:①废弃火锅油②隔夜米饭③青菜叶④变质牛奶,其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___(填序号)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填序号)
A 玻璃瓶
B 塑料水管
C 易拉罐
D 旧报刊书籍
E 旧棉衣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干电池以石墨作电极,利用了石墨具有___性。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效率更高、更清洁的新型电池,可利用乙醇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供能,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
不完善,理由是__。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V/mL
混合溶液温度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T/℃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
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
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
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
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
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__。
16.某校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A、D中酚酞均变______色,
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E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指示剂除外)。
请描述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将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G中混合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则G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析】
A、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浓盐酸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
B、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小,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故选项错误;
C、X装置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氧气,Y装置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D、X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需要加热产生氧气,没有加热装置;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没有干
2、B
【解析】
A、硝酸钾中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故硝酸钾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钾肥能増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符合题意;
C、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磷肥能増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不符合题意;
D、一般在施用时,总是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起到缓急相济、互相补充的作用,故农家肥和化肥能同时施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甲中有水,因此氧化钙全部反应,故B错误;
C、操作Ⅱ不一定是升高温度,可能是通入二氧化碳或加入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
D、乙中液体可能呈中性,例如向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棉线、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正确;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故B 错误;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长进短出,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预先在瓶内放水,故D正确。
故选B。
A、凡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该实验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实验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D
【解析】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
B、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不符合题意;
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FeCl2,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8、B
【解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带单位g,故不符合题意;
B.龙葵碱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73):(16×15):14=540:73:240: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符合题意;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15)=9:4,故不符合题意;
D.龙葵碱是由龙葵碱的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D
【解析】
A、胆矾颜色是蓝色,故A正确;
B、胆矾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故C正确;
D、胆矾颜色是蓝色,遇水呈蓝色,不可用于检验水,硫酸铜粉末可以检验水,故D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
A、泥土、面粉均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氯化亚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溶液显浅绿色;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碳酸钙均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氯化钙、酒精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溶液均是无色的,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 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 C A≥B>C 升高温度加水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 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详解】
(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溶解了15g、5g硝酸钾固体物质,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3)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A 烧杯中未溶解的KNO 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
【点睛】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5 g 25g 475g
【解析】
⑴ 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500g × 0.9℅= 4.5 g ;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 ;
x×18% =500g × 0.9℅
解之得:x=25g ,则需加水的质量=500g-25g=475g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水分子 2O 1:8 硬水
【解析】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化学符号为H 2O 。
故填:水分子
(2)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化学式为O 2;a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化学式为H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2H 2↑+ O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a 和b 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4:32=1:8;故填:O 2;1:8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
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肥皂水遇软水泡沫较多。
故填:硬水
【点睛】
根据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计算时一定要通过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来进行分析。
14、③ B 导电 C 2H 5OH+3O 2
酸3H 2O + 2CO 2↑ 【解析】
(1)①废弃火锅油富含油脂,②隔夜米饭富含糖类,③青菜叶富含维生素,④变质牛奶富含蛋白质,故填:③;
(3)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干电池以石墨作电极,利用了石墨具有导电性。
乙醇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 2H 5OH+3O 2
酸3H 2O + 2CO 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HCl+NaOH ═NaCl+H 2O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Na 2CO 3+HCl ═NaCl+NaHCO 3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2.2g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 ═NaCl+H 2O ;
(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可知,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放热,故说法不合理;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没有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混合物,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 2CO 3+HCl ═NaCl+NaHCO 3;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
第二步反应,A →C 段发生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8)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若A 点横坐标为100,B 点横坐标为150,说明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为50g ,氯化氢的质量为50g ×3.65%%=10.6g 。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36.5441.825NaHCO HCl NaCl H x
O g CO +++↑
=
36.544
x=2.2g
1.825g x
【点睛】
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6、红氯化钙、氯化氢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
【解析】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故填:红。
(2)E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氯化钙、氯化氢。
(3)②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
(4)将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G中混合后得到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则G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氯化钾,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
故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