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作者:向云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6期
摘要:小麦作为凤台县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至关重要。
近几年,凤台县小麦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始终不高、不稳。
该文从土壤、种子、施肥、播种、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该县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小麦产量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凤台县;小麦高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49-02
1 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
1.1 土壤因素土壤的厚度、肥沃程度、养分、干湿度等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
小麦适合生长在深厚的活土层,通常耕作层为25cm,土层厚度需在80cm以上,且在100cm以内无障碍层。
如果土层不够深厚,将无法源源不断地供应小麦根系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种植小麦的土壤必须松紧适宜,如果土壤过松,温度便不稳定,持水性变差;如果土壤过紧,不仅不透水、不通气,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活动,而且增大根系生长的阻力,根系无法伸展,从而无法取得小麦高产。
1.2 种子因素目前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抗病性差,容易感染纹枯病,一旦引发纹枯病,便会使小麦的疏导组织受损造成穗粒数变少,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小麦减产。
二是抗倒伏能力太差,尤其是在高产地块种植易倒伏的品种,大大影响小麦的产量。
三是小麦品种杂而乱,导致小麦产量差别较大。
1.3 施肥因素近年来,部分农户在实际小麦种植中,一味追求产量,普遍盲目地增加氮肥的使用量。
而氮肥施用过多,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相对减少,从而造成小麦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蔽,容易滋生大量的无效分蘖,促使两级分化推迟,无效分蘖消失迟缓,导致茎秆壁变薄,基部节间变长,坚韧性变差,抗倒伏性能减弱,从而影响产量。
有些农户忽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而冬小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会导致生长不良,从而减产。
此外,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有些农户只施底肥而减少追肥的数量,导致小麦生长后期营养不良,从而产量降低。
1.4 播种因素小麦播种量过大或播种过早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
如果播种量过大,分蘖便多,群体过大,麦苗争光、争肥、争水异常激烈,有些小麦苗徒长,有些小麦生长瘦弱,导致茎节间过长,从而小麦容易倒伏。
如果播种过早,小麦苗出土快、分蘖多、生长快、群体大,冬前苗旺,小麦生长中后期脱肥早衰,导致个体生长发育不良,茎秆细弱,容易倒伏。
1.5 气候因素小麦是喜光、喜凉、中水、长日型作物。
如果初冬温度太高,小麦的生育期会明显缩短。
如果小麦生长前期气温过高,小麦的有效分蘖期会变短,成穗率降低。
如果小麦
生长后期高温、高湿或寡照,会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实以及诱发病虫害。
如果阴雨天气较多,气温较低,土壤松软,日照时数变短,小麦茎秆生长较弱,再遇大风阴雨天气,便会造成小麦倒伏,影响小麦的产量。
2 提升小麦产量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2.1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种麦的积极性近几年,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种地收入只占农民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
据调查,种植小麦每667㎡地的年收入仅500元左右,比起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少很多,导致农民群众种植小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有部分群众只将种地当做一种副业。
因此,国家应该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还应加大小麦生产的补贴力度,从而增加农民种植小麦的收益。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国家应改变现有的补贴政策,即改变以往按照种植面积补贴为按照农民实际售出的小麦数量进行补贴。
2.2 推广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大力宣传推广高产、优质、稳产的小麦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抗倒伏、根系发达、株型紧凑的高产矮秆品种,如郑麦9023、、新麦18、烟农19、皖麦38、皖麦50、皖麦52、西农979等。
另外需选用综合抗病性良好,尤其是高产地块,需选用抗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等抗性较强和抗倒伏的品种,淘汰那些易感病、易倒伏、综合性状较差的小麦品种。
2.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对于土壤基础肥力、地貌类型差异较大的地区,需按照测土结果进行科学施肥。
秋播前,首先要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的基础养分含量,制定出一套分区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农户按照施肥方案进行施肥。
实行科学施肥,保证小麦根系发达,根茎生长健壮,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对于干旱的地块,每667㎡施用3 000~4 000kg农家肥、18~20kg尿素、40~50kg过磷酸钙、4~6kg硫酸钾;灌溉便利的地块,施用4 000~4 500kg 农家肥、22~24kg尿素、60~65kg过磷酸钙、6~8kg硫酸钾。
2.4 精确播种,强化田管通常情况下,冬小麦最佳的播种时间为霜期前30d,如果播种太早分蘖超过4个或播种太晚苗龄太小都会导致小麦无法安全越冬。
同时要根据小麦的种粒大小和播种期来决定播种量,在最佳播种期每667㎡需播种26~28kg种子,若播种过晚,每667㎡需播种30~32kg种子。
播种应采取小畦播种的方式,使用打埂器打成畦宽0.9m的小畦,播种时播深一致,播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覆土严实。
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标记好漏播的地段,随后进行补种,出苗后若发现漏播也要进行补种。
同时为了方便灌溉,要结合地势每50~100m修一条浅而宽的毛渠,渠宽1.5m,渠深0.2~0.3m,梗高0.25m,减少地面的冲刷,提高水的利用率。
10月下旬~11月初灌溉冬水,每667㎡灌水70~80m3,坚持不积水、不漏灌的原则。
冬灌后要叶面喷施多菌灵或粉锈宁预防引发小麦雪腐病。
喷施炔草酯、精唑禾草灵等药防除禾本科杂草,喷施氯氟吡氧乙酸等药防除阔叶杂草,喷施相关药剂防除麦田的杂草混生。
另外应采取机械或人工镇压、沟泥或稻草覆盖的方式以防冻害。
2.5 加强相关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技术宣传和技术咨询。
首先通过电视、广播进行宣传。
其次深入到田间地块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植小麦的水平。
此外还应多开展些高产创建活动,创建示范点,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小麦。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若遇干旱,水利部门要科学地调度水源,积极抗旱;农业部门的专业农技人员应进乡入村,指导抗旱,实施科学灌溉,推行肥水并进;气象部门应及时配合进行预警提示,实施人工降雨等措施。
参考文献
[1]管家祥,关景红.凤台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4):109,116.
[2]李舜姬,关东山,许纪东,等.豫南地区小麦持续高产限制因素与应对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2(6):48-50.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