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本项目编号: GJ2005-08
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工程




常州河海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 OO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简述 (1)
1.2设计依据 (1)
1.3主要设计资料 (2)
第二章污水处理站设计原则
2.1污水处理设计原则 (4)
2.2污泥处理设计原则 (4)
第三章渗滤液处理工艺
3.1 、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现状评述 (5)
3.2 、工艺流程 (7)
3.3 、工艺流程简述 (9)
3.4 、主要处理设施工艺原理简述 (10)
3.5 、各主要单元预处理率 (19)
第四章主要构筑物、设备工艺设计
4.1格网池 (20)
4.2 UASB厌氧反应器 (21)
4.3 MBR (22)
4.4污泥浓缩池 (24)
4.5反渗透设备 (26)
4.6生产车间 (28)
4.7综合办公楼 (28)
4.7附属设施 (29)
第五章季节性水量、水质变化的解决措施
5.1水量、水质特征 (22)
5.2季节性水量水质变化的解决措施 (22)
第六章总平面布置
6.1污水处理站厂区现状 (24)
6.2总图布置原则 (24)
6.3高程布置 (24)
6.4公共工程 (25)
第七章结构及建筑设计
7.1辅助建筑 (26)
7.2建筑及绿化设计 (26)
7.3结构设计 (26)
第八章电气、仪表及自控设计
8.1厂区电气工程设计 (29)
8.2防雷接地 (31)
8.3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 (32)
第九章主要构筑物、设备及仪表汇总表
9.1构筑物一览表 (34)
9.2主要设备一览表 (35)
9.3仪表设备一览表 (36)
9.4化验设备一览表 (37)
第十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环境保护 (38)
10.2劳动安全卫生 (41)
10.3消防 (44)
10.4节能 (44)
第十一章运行成本
11.1电费 (45)
11.2药剂费 (45)
11.3运行成本汇总表 (46)
第十二章设计质量保证系统
12.1设计质量保证措施运行图 (47)
12.2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47)
12.3主要设计人员一览表 (52)
附件:
1设计资质
2类似工程业绩
3售后服务承诺
4初步设计图纸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简述
1.1.1项目名称、地点、招标单位
项目名称:宁波市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工程
地点:宁波市万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内
招标单位:宁波市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1.1.2垃圾处理厂概况
目前宁波市尚未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对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设施进行了设计,拟在原垃圾堆填处建设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处理填埋巢湖市所属区域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

1.1.3污水处理站基本情况
污水处理站所处理的污水来源主要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及填埋厂区内的生活污水。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标准,本项目需配套对填埋场渗滤液及厂区生活污水处理,即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污水
3
处理规模为 300m/d 。

1.2设计依据
1.2.1编制依据
《市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 项目编号 HZ2004-024)
1.2.2规范、标准依据
(1)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修订本 )
(2)GBJ14-8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修订本 )
(3)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5)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GJ31-89 《城镇污水处理站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7)GB3082-1999《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
(8)CJ3025-93 《城市污水处理站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9)GB/T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
(10)GB50009-200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3)GB2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4)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 年修改本)
(15)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6)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17)GB50052-9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8)GB50054-9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19)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20)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3主要设计资料
1.3.1设计规模
3
日处理垃圾渗滤液300m。

1.3.2设计原水水质
由于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尚未建成,未有实测的渗滤液
水质资料,招标文件上提供了原水的设计参考值,见表1-1 。

表 1-1单位:毫克 / 升(pH 除外 )项目CODcr BOD PH SS NH-N
53浓度1000080006~910001000
表 1-3单位:毫克 / 升(PH、色度除外 )
1.3.3设计出水水质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一级标准,即表1-4 :
表 1-4单位:毫克 / 升(pH 除外 )项目CODcr BOD5pH SS
限值≤1000≤6006~9≤400
1.3.4自然条件
地质特征:场地的地质特征与填埋场基本一致,详见《巢湖市万山
垃圾卫生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气象特征:为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气温:无霜期 230 天。

历年平均温度为16.0 ℃,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13.2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9.6 ℃。

降雨:历年平均雨量为966.1mm,最大年降雨量为1988.4mm,最小年降雨量为 525.5mm。

风速:项目所在地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东北风、东风 ) 。

第二章污水处理站设计原则
2.1污水处理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

(2)综合考虑废水水质、水量随季节性变化的特征,选用的工艺流程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运转灵活、安全适用。

(3)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力求紧凑,减少占地和投资。

(4)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其他栅渣、沉淀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

(6)污水处理设备,要求采用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
的产品,部分关键设备可考虑从国外知名品牌。

(7)优化处理工艺,减少投加药剂量,节约运行成本。

(8)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界定条件进行设计,适应项目实际情况要求。

(9)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污水处理站设计成一个花园式的处理厂,绿化面积超过 40%。

2.2污泥处理设计原则
(1)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按其产生的污泥量、污泥性质,结合自然环境及处置条件选用符合实际的污泥处理工艺。

(2)采用合适的脱水、浓缩方法,脱水后送填埋场填埋。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砂和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第三章渗滤液处理工艺
3.1 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现状评述
以前采用的自然降解净化法因对环境污染严重,已不允许再使用。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降解净化法,它利用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通过人工设
置的设施、设备,让渗滤液通过厌氧、好氧以及静置、沉淀等方法得到
净化,达到有效地消除渗滤液污染环境的目的。

这些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3.1.1. 渗滤液回灌法
将渗滤液送回垃圾填埋区,任其蒸发或渗至垃圾堆中再次厌氧降解。

采用此法的难度较大,仅能起到加速垃圾浸出液的水质稳定的效果,处理程度低,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特别是洛阳降雨量大,雨
水回灌无法达到处理水量的平衡。

3.1.2. 土地处理法
该法是在渗滤液回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利用土壤- 植物系统,包括土壤的过滤截留,物理和化学的沉淀、吸附、分解,植物和微生物的
摄取,氧化降解,蒸发和蒸腾等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但因垃圾渗滤
液的水质成份复杂、变化大,特别渗滤液中可能有某些重金属元素含量
超标,且南方的土壤多属酸性,有利于重金属的移动和被吸收,因此此
法若采用不当,将会造成污灌土壤的破坏性污染。

目前全国尚无垃圾填
埋场单纯采用此方法。

3.1.3. 生物塘法
生物塘处理技术,特别是水生植物系统处理技术在国内已有使用。

因该法有机负荷不高,占地面积极大,因此多用作地方宽裕的处理厂的
渗滤液最后处理工序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3.1.
4. 生化法
生化法在渗滤液渗滤液处理中应用广泛。

但单独使用时,运行效果
不甚稳定,因此采用此法应与物化法配合使用。

3.1.5. 膜法
膜法包括:超滤膜( UF)、纳滤膜( NF)和反渗透( RO)等,虽然其处理效果比上述工艺技术稳定,但由于配套设施很多,且设施精细、寿
命较短,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在国内很少采用。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
求日益严格,采取膜技术以解决渗滤液达标已逐渐被接受。

3.1.6. 厌氧+好氧法 +膜法
采用该工艺处理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是目前确保出水稳定达标的最
可行技术路线, CODcr、BOD5、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很高,是目前最先
进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物化法有混凝沉淀法,膜处理法、氨吹脱法、FEO。

混凝沉淀法对大分子污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去除垃圾垃圾渗
滤液的色度有一定效果,但对溶解性不可生化降解的物质的处理效果不
佳。

氨吹脱法主要是针对去除氨氮,常常与其它物化法结合使用。

厌氧处理法以厌氧反应器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实际用于生产的主
要有普通厌氧反应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厌氧固定床反应器 ( 厌氧滤池 AF)、厌氧旋转接触反应器以及上述反应器
的组合型如厌氧复合反应器(UBF)等;而 UASB由于在实践当中应用较多,工程经验比较丰富。

目前广泛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好氧处理法主要有氧化沟法、 A/O 法,MBR法、生物膜法等,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目前常用的好氧法主要为具有延时曝气功能的氧化沟与MBR 法。

膜法,特别反渗透(RO)是纯水制备的核心,这显示了它能够最终
确保出水的质量稳定性。

因此,将其应用在渗滤液处理工程中作为终端
工艺,对最终排放的渗滤液满足达标要求是非常有把握的。

因此,充分认识渗滤液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先
进、稳定、高效的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3.2 工艺流程
针对本工程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经精心计算,优化设计,本初设
方案选用的处理流程图(见下页)。

渗滤液原水
调节池
污水提升泵
生物营养物筛网池
1#泵
UASB 厌氧反应器
A/O 生化池
MBR 系统
RO 系统
出水泵
生产生活污水
沼气
脱硫回收利用



污泥浓缩池
螺杆泵
污泥至填埋
场填埋
3.3 工艺流程简述
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专用的收集管道汇入调节池,渗滤
液在调节池中得到均质均量。

在调节池中加入特殊的菌种及药剂,则在
调节池中可产生厌氧和兼氧生化反应,可去除一部分的CODcr、BOD5和
NH4+-N。

从调节池中流出的污水经不锈钢细格网分离固体杂质后进入格网
池,后用 1#泵提升至 UASB厌氧反应器。

污水经 UASB厌氧反应器厌氧处
理后,进入AO 反应器。

A/O池充分实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

MBR
RO 系统内置于A/O池, MBR出水进入经检验达标则经过提升泵提升进

系统,经过RO系统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UASB 厌氧反应器、 A/O 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他,经浓
缩处理后的污泥由螺杆泵统一送到填埋区填埋。

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调
节池。

3.3.1 调节池
调节池重新建设,在本设计中仅在总图上给以体现,不作为投标文
3
件的报价范围之列。

调节池的容积2.2 万 m,污水在调节池的停留时间
为60~ 100 天,调节池将建设在垃圾坝下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截污坝,
预计坝顶标高为 60 米,池底将根据具体地质情况进行防渗处理,具体位
置见平面位置图。

垃圾填埋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洗车废水、生活污水等
汇入调节池中,得到均量均质。

在运行期间,可根据渗滤液的水质变化情况和设施运行效果,可以考虑在调节池中直接加入特殊的菌种及药剂,产生厌氧和兼氧生化反应,可去除
相当一部分的 CODcr和 BOD5及 NH4+-N,以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

本设计方案暂不考虑在调节池采取该措施所达到的处理能力,这部分处理
能力作为预留备用,若污水浓度超高,后续处理无法满足时,投入使用。

3.3.2 格网池
调节池出来的污水,经流量调节后,将污水流量调节至处理系统所
需的流量。

一定流量的污水流经不锈钢细格栅网分离固体杂质后进入进
水格网池,与污泥系统上清液混合后,用1#泵输送到 UASB厌氧反应器。

3.3.3UASB 厌氧反应器
污水经 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后,可去除COD60~90%,污水中的非氨
+
态氮被转化为氨态氮,同时有部分NH4 -N 被去除。

产生的沼气经脱硫除
臭后放空或回收利用。

出水进入AO反应器,剩余污泥通过活性污泥管,进入污泥浓缩池。

3.3.4A/O生化池
经UASB处理之后,污水的好氧可生化性大大加强,影响或抑制好氧菌生长的毒物浓度也降低 A/O生化池由前置 A 段(缺氧反硝化区)和 O段(好氧区)组成
3.3.5MBR 系统
A/O 生化池内置 MBR系统,实现泥水分离。

3.3.6 污泥浓缩池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汇入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设二
套,交替使用。

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回至进水泵井,经浓缩后的污泥定
期由螺杆泵输送到填埋区填埋处置。

3.4 主要处理单元技术原理简述
3.4.1UASB 厌氧反应器
厌氧处理技术在城市渗滤液处理方面的应用已有约100 年的历史,
有机渗滤液厌氧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也有20 余年。

目前,国内外厌氧生物技术获得了很大进步,厌氧处理已成为一种高效工艺,人们将厌氧
消化技术应用于高、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在中温、高温及常温
下皆获得了满意的处理效果。

同时,厌氧处理技术和处理装置已在向高
效率、低成本、多用途方面发展,基本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更加系
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厌氧反应器中应用最广、工艺最成熟的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厌氧固定床 ( 厌氧滤池 AF)。

本工艺流程选用 UASB.CODcr去除率达60~90%。

经目前已投运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应用证明 UASB是一种高效、可靠、稳定的厌氧反应器,特别适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3.4.2 A/O 生化池
A/O 工艺即厌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

污水在流经不同功能分区的过
程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得以去除。

本工艺是在厌氧前置运行的条件
下可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 值一般小于 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段内只需轻微搅拌。

同时由
于厌氧和好氧严格区分,有利于不同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A/O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的广泛采用的污水技术,工艺灵活、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具备较长泥龄,满足硝化-反硝化的除氮工艺特点。

A/O 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理想的推流式的反应器的特征,能保持较大的生化反应推
动力。

(2)、可抑制丝状菌生长,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指数 (SVI) 较低,剩余污泥性质稳定,利用浓缩和脱水。

(3)、水量水质变化适应性强。

(4)、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

(5)、良好的脱氮效果,特别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脱氮效果尤其明显。

(6)、采用鼓风曝气方式,不仅能保证高溶氧效率,而且在冬季可以达到维持适当的水温,保证活性污泥正常生长。

(7)、系统处理构筑物少,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8)、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4.3MBR系统
以二沉池作为泥水分离装置的传统水处理工艺存在出水不够稳定、污泥容易膨胀等缺点。

与其相比较,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技术工艺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膜生物反应器既可以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又可
以用于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的净化。

由于其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处理出水水质好。

不仅对悬浮物、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出水的悬浮物和
浊度可以接近零,而且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可以作为污水深度处理
及资源化技术。

前者可以做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后者可达到中水回
用,很好地节约水资源。

这是膜生物反应器最重要的优点和应用优势所
在。

由于膜的高效截留,对游离菌体具有截留作用,生物反应器内生物
相当丰富,如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得以富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也
能够生长。

膜出水不受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膜也可以
截留大分子的游离态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沉淀性磷化物),延长
它们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其在生物反应器内降解的机会。

活性污泥
中的微生物包括好氧菌、厌氧菌、硝化菌、反硝化菌、脱磷菌等细菌大
于中孔纤维膜的膜孔径,全部可以被滤膜截留,这一点有利于那些因增
值缓慢,易在传统水处理工艺中流失的微生物(如硝化菌和厌氧菌),可
以有效提高对氮、磷的去除。

几乎所有的MBR工艺都取得了对致病菌和病毒的有效去除,出水中
肠道病毒、总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悉氏杆菌等都
低于检测限,甚至达到检不出的水平,去除量为6~8log(log以10为底
的对数,用以表示对细菌去除的数量级) 。

通常膜生物反应器的COD、BOD和 SS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5%、98%、99%,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可以作为中水直接回用。

(2) 、负荷变化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
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

膜生物
反应器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完全截留活性污泥,使得反应器内
污泥浓度很高,实现了反应器内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完全分离,使整个反应器的运行控制更为灵活稳定。

因此,膜
生物反应器系统不必考虑当系统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发生变化时传统水
处理工艺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问题。

(3)、污泥排放量小
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技术除了作为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技术之
外,还可作为一种污泥减量和解决常规污水厂大量剩余污泥处理难题的
重要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排放量很小,甚至可以做到不产泥。

污泥自降解和污泥水解可降低传统水处理系统的效率,但对膜生物
反应器系统却非常有益。

而且膜分离使得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物质,
在体积有限的膜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了难降解物
质的降解效果,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的情况下运
行,完全可以实现在较长周期内(如 6 个月或更长时间)不排泥或排泥
量很少,剩余污泥排放量很小,甚至不产泥。

(4)、工艺流程短,系统设备简单紧凑,占地省
由于膜生物反应器无需在好氧污泥系统产生絮体,因此生物反应器
内污泥浓度可以很高,据报道可过到40~50mg/L,而生化反应的速率又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膜生物反应器的
3
体积可高达 5kgCOD(m·d), 处理生活污水时水力停留时间可缩减至2h,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以大大缩小。

同时膜生物反应器省去了二沉池、滤
池及一系列辅助设备,甚至污泥的处理及费用。

(5)、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维护简单,节省人力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中,由于运行中经常出现波动和不稳定,为了确
保良好的出水水质,必须对运行管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膜生物反应器由于采用膜分离技术,省去了污泥的分离设施,用微机可
以很容易的实现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全程自动化控制。

由于采用自控系
统和远程电话预警系统,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系统只需每周1~2 次,每次2~3h 的维护就已足够。

(6)、系统启动速度快,水质可以很快达到要求
由于可以很好的保持水中污泥浓度,在最初的运行期,没有排泥,
能够迅速的提高系统内的污泥浓度,整个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启动速度快,水质可以很快达到处理要求。

3.4.4 反渗透( RO)处理系统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
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
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

反渗透所用的膜称为半透膜,它的微
孔更小,直径约 2nm。

只能通过水 ( 或有机溶剂 ) ,不能通过盐类和其他溶解的物质。

因此其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
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
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3.4.4.1 、计处理水量:≥ 5T/h
膜的选型:美国海德能(HYDRANAUTIC)
运行方式: PLC控制自动连续运行。

设计基础:
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一级标准,即:
CODcr≤100mg/L ,BOD5≤30mg/L ,SS≤70mg/L,NH3-N≤15mg/L pH=6~9,色度≤ 50 倍。

3.4.4.2.工艺流程说明:
(1)工艺流程:
本套装置根据原水水质及对系统产水指标的要求,从系统出力、产
品质量、技术先进性、项目投资、运行成本、安全性和环保效益等方面
考虑,依照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2)工艺流程说明:
反渗透 (RO)系统
反渗透系统包括杀菌剂投加装置、阻垢剂投加装置、保安过滤器、
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清洗装置。

杀菌剂投加装置
因反渗透膜的过滤流道一般在 28mil, 微生物一但在此大量繁殖,就
会堵塞膜的流道,以至于反渗透的产水量大幅下降。

反渗透的进水是
经过超滤处理的,超滤的孔径一般在 0.001-0.02 微米,在这样的孔径下可以完全过滤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但为了使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设置该装置冲击式投加杀菌剂。

阻垢剂投加装置
垃圾渗滤液中还有的重金属主要有: 镉、镍、锌、铜、铬和铅等,
这些金属离子经过膜的浓缩,超出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析出沉积在
膜在表面,堵塞孔,造成膜通量的下降。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在
反渗透的进水中加入阻垢剂,以减缓、阻止难溶盐的析出。

5μ保安过滤器
5μ保安过滤器作用是截留前处理不甚带入的大颗粒, 以防止其进入反渗透系统 . 这种颗粒经高压泵加速后可能击穿反渗透膜组件 , 造成大量漏盐的情况 , 同时划伤高压泵的叶轮。

同时,可以促进阻垢剂与水的充分均匀的
混合。

过滤器的滤芯为可更换溶喷滤芯,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大于设定的值(通常为 0.07-0.1MPa )时,应当更换滤芯。

高压泵
高压泵的作用是为反渗透本体装置提供足够的进水压力 , 保证反渗透
膜的正常运行。

根据反渗透本身的特性,需有一定的推动力去克服渗透压等
阻力,才能保证达到设计处理水量。

本系统选用世界一流品牌丹麦 GRUNDFOS的高压泵,该泵具有体
积小,效率高,噪音低,维护量低,节省能量的特点。

自动冲洗和化学清洗系统
本系统配备自动冲洗和化学清洗装置。

由于进水中污染物的含量比较高,因此当停机时,膜浓水侧的污染
物会沉淀在 RO膜表面,并且由于 RO膜浓水侧的含盐量很高, RO膜会失去与之平衡的反渗透压,RO 膜透过水侧的淡水会吸干而造成对膜的严重损
害。

因此,在高压泵停止运行的同时应开启冲洗装置,由进水置换RO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