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二年级语文:苏幕遮(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风荷摇曳(视觉)
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
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画面: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清新淡雅 )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 王昌龄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中有这么一句话,强焕曰:“美 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自题所居曰‘顾曲堂’。”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认为这两句词,“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上错 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写出了荷的动态美, 就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风字就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 神态展现出来。“举”,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感,似乎让我们看到 了荷的阳刚健康向上的美。那么“风荷举”风举相结合更让我们看到 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jí桨
pǔ水边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 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 “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 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 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 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 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 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小结: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也是每个人都无法解 开的情结。
家园既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是痛苦灵魂的归憩之 所。当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之时,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转入 梦境。
美成梦入芙蓉浦,昔日渔郎安在?找到了他魂牵梦绕 的风荷吗?身心交病的周邦彦在北宋王朝“斜阳冉冉”的 残照中,没能回到杭州故里。但,就是这种令词人挥之不 去的情怀,成就了美成词,也使风荷跌宕在中国诗歌史上, 熠熠生辉。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苏幕遮 周邦彦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 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 韵。无变体。
苏幕遮·怀旧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四、仔细体悟
除了直抒胸臆外,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思乡 之情的呢?
景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中有这么一句话,强焕曰:“美 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自题所居曰‘顾曲堂’。”
(1)景情相融
上片(写景)
燎香消暑 (嗅觉)
鸟雀呼晴 (听觉、视觉)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有种路途迢迢,山水 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 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 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 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 之意思。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借助艺术手法 将情景交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
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手法鉴赏
调动了这样几种感官,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 受到了,不但能嗅到沉香,能听到鸟欢快的叫 声,还能看到荷随风摇曳的风姿。真美!
如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这样表达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片写景,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联 系两片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 乡。此时家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的景致。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 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 去呢?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 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 下听到的那一只。”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那除了感官描写还有哪些方面?
比如炼字。
“侵晓窥檐语” “窥”字把鸟儿鸣叫时东张西望、张口
摆尾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 上片描写的景物特征与作者的感情基调相合吗?为什么?
下片(抒情——思乡)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 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 缺少一种归属感。
委婉对写法:“五月渔郎相忆否?”
(作者思念家乡的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是否记起自己, 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细腻真切, 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 )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 中仄平平仄。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一、品读词作
烧
苏幕遮 rù湿润、潮湿 周邦彦
快天亮之际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昨夜下的雨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二.整体把握
读过此词,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从哪里可以看得出?
思乡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家住江南苏州园,天涯漂泊客京城。路遥何时是 归程?“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乡之情溢 于言表。
三、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词人。字美成,号 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生在仕途 上辗转,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 的滋味,于是羁旅愁诗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钱塘——家住吴门 漂泊——久做长安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