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最新)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f8dee6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b.png)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最新)一、引言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纲旨在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流派。
熟悉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考核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内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近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学的理论功能教育学的实践功能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第二部分: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3.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第三部分: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我国的教育制度及其改革国际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借鉴3.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制定教育法规的概念及其作用我国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第四部分:课程与教学1. 课程论课程的概念及其类型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 教学论教学的概念及其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功能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第五部分:德育与美育1. 德育德育的概念及其意义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过程与方法2. 美育美育的概念及其意义美育的目标与内容美育的过程与方法3. 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德育与美育的相互促进德育与美育的整合途径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第六部分:教师与学生1. 教师论教师的概念及其职业特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2. 学生论学生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3.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第七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个体发展的教育对策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八部分: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3. 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及其背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路径第九部分: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2.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3. 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
教育学考试大纲电子版
![教育学考试大纲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443e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a.png)
教育学考试大纲电子版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科学。
它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组织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框架,以便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二、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2. 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 启蒙时代的教育改革- 19世纪教育学的兴起-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3. 当代教育学的流派- 行为主义教育学- 认知主义教育学- 建构主义教育学- 人本主义教育学三、教育的功能与目的1. 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化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2.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个体发展- 个体自我实现3. 教育目的的类型- 工具主义教育目的 -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四、教育过程与方法1. 教育过程的阶段- 预备阶段- 教学阶段- 评价阶段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合作学习- 项目式学习3.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组织结构- 学校组织- 教育行政部门2. 教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目标管理- 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3.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法规的作用与影响六、教育评价与研究方法1. 教育评价的目的与类型-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2. 教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 测试法- 访谈法3. 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混合方法研究七、教育技术与创新1. 教育技术的发展- 传统教学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 创新教育模式- 远程教育- 翻转课堂- 个性化学习3. 教育技术的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学习分析八、教育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教育伦理的原则- 尊重学生- 公正性- 诚信性2. 教育中的法律问题- 学生权利- 教师责任- 教育公平3. 教育改革与法律支持- 教育改革的法律框架- 法律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与制约九、教育的国际视野1. 国际教育比较- 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 国际教育标准与评估2. 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国际化- 跨文化交流与教育3.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国际教育项目- 教育援助与发展十、结语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本大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帮助学习者理解教育学的广泛主题和关键概念。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08533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5.png)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第一篇: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念一、教育的定义与功能1. 教育的多维度定义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教育与培训、教学的联系与区别2. 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念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西方古代的博雅教育2. 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3. 当代教育学的新趋势终身教育理念全民教育运动教育信息化与全球化三、教育的基本理念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2. 科学主义教育理念桑代克的实证主义教育研究赫钦斯的学科中心教育3. 社会主义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演变四、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1. 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2. 教育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第二篇:教育制度与组织一、教育制度1.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学制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学制的分类与特点2. 我国学制的演变历史上的学制改革当代我国学制的结构3. 世界主要国家学制比较美国学制英国学制德国学制二、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与结构我国教育行政体系的构成2. 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领导理论三、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论课程的定义与类型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2. 教材建设教材的作用与编写原则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我国教材改革与发展四、教师与学生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素养教师教育与发展途径教师评价与激励2. 学生发展与评价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学生评价方法与原则第三篇:教育方法与评价一、教育方法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2.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3.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二、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2. 学生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发展评价3. 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课程与教材质量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三、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论2. 定量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纵向研究3.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d641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9.png)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2025年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5年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99d553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5.png)
选择题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达到了怎样的水平?A. 初级阶段B. 系统化阶段C. 科学化阶段D. 哲学化阶段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洛克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社会本位论强调的是什么?A. 个人的发展B. 社会的需要C. 知识的传承D. 道德的培养下列哪项不属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A. 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B. 学制类型的多样化C. 教育内容的统一化D. 教育形式的网络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B.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 替代学生进行思考D. 直接传授所有知识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更注重评价的过程而非结果,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A. 量化评价B. 质性评价C. 终结性评价D. 诊断性评价填空题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现象、______和教育规律。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促进______的发展。
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______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______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______、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
终身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______,而不是仅限于某个特定的阶段。
简答题简述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阐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解释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并讨论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论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关系。
分析不同教育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终身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实施终身教育的建议。
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b38fdcce2f0066f53322b0.png)
绪论一:教育学概念;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教育学即教育科学),属于一级学科;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三: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第一,从对象上,教育问题构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上,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上,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上,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上,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3,教育学创立的过程:(1)培根1632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阶段;(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培根是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四:教育学的发展: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体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五: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全民化,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要求。
2,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意义: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面理解,它是建立教育体系的原则。
终身教育的过程是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的过程。
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为人们指出了一条发展完善自身的崭新之路。
教育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5c48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6.png)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约500字)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 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2.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侧重于外部刺激和反应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 构造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
-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 人本主义理论: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认知过程和社会交往对学习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与方法(约500字)1. 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教育的目标: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 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个体。
- 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参与和双方互动等。
- 教育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测评和观察等方式。
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 理论研究: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深入阐述和推理进行研究。
- 应用研究:将教育学的理论与实际教育活动相结合,进行实践探索。
第三部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约500字)1.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评价。
2.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研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制度。
- 教育学结合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3. 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和伦理的思考。
- 教育学借鉴哲学的思想,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在意义和目标。
第四部分:教育学考试指南及备考建议(约500字)1. 教育学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 考试形式通常为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形式的组合。
2. 教育学考试的备考建议- 熟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清知识框架。
2024教育学统考大纲
![2024教育学统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1a35a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7.png)
2024教育学统考大纲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目标;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3.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包括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的目的问题、教育的方法问题;3.教育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学说,包括实用主义、进化主义、人本主义、启发主义等。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育评价、教育咨询等。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1.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课程的基本要素和组织形式,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等;3.教学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等。
五、教育行政与管理的基本理论1.教育行政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教育行政与管理的定义,教育行政与管理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教育行政与管理的主要理论,包括管理学理论、决策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3.教育行政与管理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监督和评价等。
六、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教育社会学的定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等;3.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包括教育公平、教育社会化、教育体系与社会变迁等。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3篇)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8069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3篇)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第一篇)一、引言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考纲旨在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
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三、考核内容1. 教育学概述: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的功能。
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文化: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
3. 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引导作用、教育的促进作用、教育的补偿作用。
4.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类型。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自身的规律。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新时代的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的类型、教育制度的功能。
5. 课程与教学: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结构。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72789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选择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正确答案)
B. 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
C. 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
D. 教育历史和教育理论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环境(正确答案)
关于教育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目的是一成不变的
B. 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正确答案)
C. 教育目的只受个人意愿的影响
D.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无关
下列哪项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A. 教育终身化(正确答案)
B. 教育等级化
C. 教育封闭化
D. 教育单一化
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学生
B. 教师(正确答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
下列哪项不属于德育的基本方法?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重复练习法(正确答案)
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B. 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 课程只包含学科课程(正确答案)
D.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下列哪项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A. 选拔功能
B. 甄别功能
C. 导向功能(正确答案)
D. 惩罚功能
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猜测法(正确答案)。
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重点知识)
![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a09f247fd5360cba1adb52.png)
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重点知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就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 (3)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与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P7(4)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P10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就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3f25c449649b6648d747cb.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的定义(重点),教育的基本要素。
要求:识记与理解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要求:识记与理解1、生物起源论2、心理起源论3、劳动起源论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要求:识记与理解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要求:应用1、基础教育2、职业教育(重点)3、高等教育4、终身教育(重点)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孟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大学》《中庸》《学记》(重点)的主要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代表著作。
要求:识记与理解2、教育学的创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重点)。
要求:识记与理解3、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重点),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卡连柯、维果茨基、凯洛夫等的教育观点。
要求:识记与理解4、教育学的深化布卢姆、布鲁纳、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
要求:识记和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要求:识记与理解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重点)。
要求:识记与理解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
要求:识记、理解、应用4、识记、理解、应用: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点)。
要求:识记、理解、应用三、识记、理解、应用: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重点)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要求:识记、理解二、。
教育的政治功能。
要求:理解三、教育的经济功能。
要求:理解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要求:理解第四章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要求:理解、应用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要求:理解、应用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要求:理解、应用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
2024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4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ee8b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4.png)
以下是2024年教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供您参考:
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2. 教育心理学:学习与记忆、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4. 课程与教材:课程与教材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材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与教材的评价等。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组织与领导、教育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等。
6.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7.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教育评价的应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和要求来确定。
同时,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专业术语和概念,加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教育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219a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c.png)
《教育学考试大纲》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一、教育学概论(一)教育学的特点和任务(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进展阶段(三)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学科体系(四)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二、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二)学习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人格心理学(五)测量与评价三、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概述(二)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作用(三)教育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四)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五)教育与社会变迁四、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一)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二)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三)学校管理与教育资助的政策和措施五、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和教学的关系(二)课程理论(三)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六、教育经济学(一)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和特点(二)教育投资与教育经济效益(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四)教育财政和教育经费七、教育管理学(一)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二)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三)学校组织与管理(四)教育行政与决策(五)教育区域规划与发展八、教育技术学(一)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和特点(二)教育技术应用(三)多媒体教学(四)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五)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教育九、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学(二)小学教育学(三)中等教育学(四)高等教育学十、比较教育学和国际教育(一)比较教育学的概述(二)世界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三)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四)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比较以上就是《教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a4ff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3.png)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本质与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掌握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包括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如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有效发挥的条件。
(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功能。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3、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
(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六)课程1、课程的概念、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2、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主要内容。
(七)教学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八)德育1、德育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德育原则、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
4、新时期德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九)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与职责。
2、班集体的培养与建设。
3、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1c119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e.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是评估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该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阐述。
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教育的起源,熟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知晓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及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理解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明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文化认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清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的理论熟悉不同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
二、学生指导(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2、情绪情感和意志掌握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个体差异1、学生的智力差异认识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以及如何根据智力差异进行教育教学。
2、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等,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学习指导1、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学习策略熟悉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并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教育学专业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e2c2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e.png)
教育学专业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教育学专业考试是对学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
本文将从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1. 教育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理解教育学研究的基础。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以及方法等都是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学的基本发展轨迹,并理解教育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理论家对于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理论家进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理论观点形成全面的认识,并理解其对教育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三、教育学专业知识1. 教育学科研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科研方法与技巧是教育学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巧。
2. 教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对教育学专业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和理解。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测量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测量学是教育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发展规律、学习过程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育实践能力1.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包括编写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 教育咨询与辅导能力学生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具备教育咨询与辅导的能力,包括倾听、引导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
3. 教育管理与领导能力教育管理与领导能力涉及到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等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教育环境和资源。
五、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1.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对学生答题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的评判,以及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
教育学综合333考试大纲
![教育学综合333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b195e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4.png)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哪种著作的出版?A.《大教学论》(答案)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2.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答案)C.夸美纽斯D.洛克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A.促进经济发展B.维护社会稳定C.提高个人收入(答案)D.传承文化4.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应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注重人的价值实现的是哪种观点?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答案)C.文化本位论D.知识本位论5.下列哪一项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答案)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学方法?A.讲授法B.讨论法C.实验法D.自学法(答案,通常自学法不被归类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学习方式的一种)7.下列哪一项是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答案)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8.在教育评价中,主张以教育目标为评价标准,根据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教育效果的是哪种评价模式?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B.CIPP评价模式C.目标达成评价模式(答案)D.外观评价模式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A.入职适应期B.成熟发展期C.高原平台期D.退休准备期(答案,通常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不包括退休准备期)10.下列哪一项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A.学校教育制度(答案)B.教育管理体制C.教育考试制度D.教育政策法规。
24年311教育学考试大纲
![24年311教育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165e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2.png)
24年311教育学考试大纲2024年311教育学考试大纲主要包含以下部分: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问题等。
3.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制定与实施等。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课程与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7. 德育与美育: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美育的目标与内容等。
8. 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素养、学生的特点与权利等。
9.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等。
二、中国教育史1. 古代教育史: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汉唐时期的教育制度等。
2. 近现代教育史: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等。
3. 现代教育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改革等。
三、外国教育史1. 古代教育史:古希腊的教育思想、罗马的教育制度等。
2. 近现代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潮、欧美近现代教育改革等。
3. 现代教育史:二战后的教育改革、当代外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流派等。
四、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方法等。
2.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念与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等。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等。
6.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与特点、教师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等。
7. 学生发展与学生评价。
8. 德育和班级管理。
9. 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国家教师管理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概述(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征、义务教育的原则),主要内容(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高等教育概述、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事故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学生入学年限、学生入学制度、学生入学保障。
学校。
学校布局规划、学校配置管理、教学资源分配、学校内外部安全。
教师。
教师职责、教师编制制度、教师交流制度、教师优惠政策、教师免费培训制度、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教师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素质教育、安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法律责任。
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背景。
成就、问题与机遇。
指导思想。
重大战略。
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开放创新战略、全面教育战略。
基本理念和目标。
优化城乡教育格局。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措施。
积极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制度、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教育重大工程。
第三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一、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的概念教育政策执行,是将教育政策内容转变为教育现实的过程。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
教育法实施的方式分为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二、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现状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成就。
教育投入比例增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取得实效。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问题。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措施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育法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教育政策法规实施评估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的概念、教育政策评估的特征、教育政策评估的作用、教育政策评估的方法、教育政策评估的改进方向。
教育法的监督。
教育法的监督的含义、教育法监督的作用、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第二章教育基础理论第一节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类型、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功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概念。
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人的关系。
可教性和人性与教育,人类的可教性、人性与教育。
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人类普遍特征与教育、人类特殊特征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
社会要素与教育(第三节详讲)。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一、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与角色扮演。
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现代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概述。
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有专门化特点、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
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
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规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德育的实施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三、德育的实施途径德育途径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包括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媒体。
四、德育方法及运用说服教育法。
含义、运用。
榜样教育法。
含义、运用。
陶冶教育法。
含义、运用。
自我修养法。
含义、运用。
学校心理咨询法。
含义、运用。
品德评价法。
含义、运用。
五、德育方法的创新探索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现代德育方法的创新。
第五节课程与教学一、课程课程的概述。
课程的概念。
课程类型,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的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改革。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处理好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二、教学教学的概述。
教学的定义、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教学原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六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的定义。
班主任是指受学校校长的委托,为学校班集体设置的专门负责该班教育和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概述。
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组织管理班集体。
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定好班主任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七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一、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教育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
校外教育活动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少年宫、艺术馆以及业余体校等举办的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等。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途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特点和评估管理。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学生心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认知的要素。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
认知方式的概念。
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认知方式类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型和表层加工型。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