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的教育教学容和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
第三,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智力的各个方面进行,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优势获得信心、明确发展方向,并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第四,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并使其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对相关教学教材的接触和运用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第五,注意培养那些优势智力领域不属于传统学校教育重点学科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再以差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教师应该欣赏、鼓励他们在优势智力领域的表现,使他们也体验到成就感,并由此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成才。
第六,引导学生将自己从事优势智力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如持久的注意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的热情等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以提高弱势智力的水平。
3.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从教师劳动的对象、教育的任务、教育的影响都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二)教师职业的示性:学生有“向师性”,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有明显的示性。
(三)教师职业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即因材施教上。其次,教师职业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学容、形式、方法的不断创新上。
(四)教师职业的长期性、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教师职业不仅具有周期性,还具有长效性,教师付出的劳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宝贵财富。
4.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赞赏,才会精神愉快,并产生自信心,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并且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间的态度等。
5. 培养正确的舆论,树立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①培养正确的舆论:首先,要进行正面教育,提高认识。班主任要通过班集体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第二,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②树立优良的班风和传统: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稳定的风气,它反映着班集体的
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首先,抓好开端,优良的班风不会一跃而就,而要从某一方面开始,逐渐发展。第二,持之以恒。第三,大造舆论。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分析书面教材、观察、调查研究、建立档案
6. 班主任在完成所教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4.形成优良的学风。
三.论述题
1. 创新素质(不会直接考,题中会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
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创新精神,包括人的创新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起动力与导向作用。创造思维是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统一,既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所谓创新能力指人能够创造既是首创、又有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在创新能力中,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起重要作用。
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激发创新需要和创新动机,培养创新激情,坚定创新意志。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武大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向这五个方面努力。③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