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锚杆支护工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河能源锚杆支护工岗位知识试题
单位: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打锚索时每根钻杆打完后,落下钻机先关(),后关(),拔下(), 再续接一
根。

待扶钻工撤离后,继续升钻打眼至规定深度,溢水清孔。

2、 安装搅拌器时,要把搅拌器的()
3、 锚网支护巷道中锚索外露长度规定( ( ),高预应力让压锚索预紧力应
达到
4、 顶板离层仪规定沿顶板掘进的巷道每
隔( 与( )连接好。

),普通高强锚索预紧力应达到

)。

)m 安装一个,沿底板掘进的巷
),执行( )管理,离层
5、 一般巷道中线允许偏差是( ),腰线允许偏差(
)。

6、 机掘工作面(
)外不得留浮煤,炮掘工作面(
)外不得留浮煤,
沿底板掘进巷道底板必须露出底板 ,沿顶板掘进巷道底板必须平整且保证巷道高 度。

7、掘进工作面30米范围必须实行( )定置管理,绑丝、托板、药卷等必须
放在小件材料专用箱内,工作面风水软管要分别在两帮挂(
)。

8锚网支护巷道不得出现穿靴戴帽现象,巷道两帮基础必须(
),距中线符
合规程规定。

巷道上中下三点测中线不得出现倒(
)现象。

9、敲帮问顶:由班组长站在距工作面煤墙( )以外的安全地点,使用专用
工具2m 长6分钢管,一头(尖),一头扁,对帮、顶进行敲打,敲打点与点的距
道每隔(
)m 安装一个,安装允许误差(
仪安装时初始读数不得出现(
)数。

离不得超过()mm凿掉所有活煤活矸。

10、锚杆打设过程中,持钻人员的站位要求(),钻机操作手把半径范围严禁(),进行更换钻杆操作时人员严禁带(),锚杆搅拌过程中严禁()次搅拌。

11、顶板离层指示仪各区段分别表示:()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于稳定状态; ()表示顶部松动已达到预警值;()表示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大,已经进入危险状态。

二、选择题:(共10 分,每题1 分)
1、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规定锚杆角度允许偏差()。

A :±5°;B:±10°;C:±15°
2、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规定锚杆间距、排距允许偏差()。

A :± 50 m m;B:± 100 m m;C:± 150 m m
3、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规定预应力锚索之间允许偏差是()。

A :± 50 m m;B:± 100 m m;C:± 150 m m;
4、锚杆的抗拔力、合格品应符合不小于设计值的()的规定。

A :70%;B:80%;C:90%
5、巷道的中线和腰线代表着巷道的()。

A :断面积、断面高度、断面宽度;
B:长度、棚距、弯曲度;
C:方向、位置、坡度
6、延长巷道的中心线,最少依据几个原有中心线点。

()
A :一个中心线点;B:二个中心线点;C:三个中心线点
7、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用电
钻打眼;达到1.5 %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A.1.5 %
B.1.0 %
C.1.2 %
8、在敲帮问顶处理顶板活矸危岩时必须使用( )。

A :手镐;
B :长撬棍;
C :打眼钎子
9、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

靠近掘进工作面( )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A. 10m
B.30 m
C.20 m
10.采取保护接地的目的是为了( )。

A.防止人为触电
B.防止电火花产生
C.防止人身触电和产生电火花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 分)
1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工作地点,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小于4n3。

() 2.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 )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工人无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 )
4.上盘相对上升叫正断层。

( )
5.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叫矿压。

( )
6.绘制矿图所用的符号叫图例。

( )
7.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

( )
8.瓦斯爆炸只要具备瓦斯、温度、空气就会爆炸。

( )
9.锚杆支护巷道可以不经设计进行施工( )
10.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 )
四、简答题:(共30 分,每题10分) 1 、锚杆工“七要七不要”
2、打帮锚杆的操作标准和安全要点
3. 锚杆支护施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0分)
煤巷锚杆支护和传统的棚式支架相比具有哪些显著地优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