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垦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课后培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答题
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求这种原子的中子数。
解析:72
【解析】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那么:这种原子的中子数=125-53=7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为 _____ 。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3)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 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_____ 。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 D.核内有173个中子
(4)图4中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都具有 _____ 结构。
2H S+3O=2SO+2H O C 相对稳定(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2222
【分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3)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
答即可。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求得x=8;
(2)由图2可知,反应物是H2S和O2,生成物是SO2和H2O,故反应方程式为:
2H S+3O=2SO+2H O;
2222
(3)A、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正确;B、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核内由115个质子,正确;C、由图可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错误;D、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8-115=173 ;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示意图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其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如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观察该图,水的分解过程中,从微观角度来看,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已知资料: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结合该图分析,你认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解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2H2O2H2↑+O2↑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电解水中可知,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故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4.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4)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解析:N2置换反应氧分子和氨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氮分子 3: 4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4NH36H2O+2N2;(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D的化学式为:N2 ;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本质是:氧分子和氨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氮分子;
(4)由方程式可知,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3:4。
5.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2)D中x=_________;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图中A、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解析:AB 8 失去 AlC13
(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图中,AB的质子数相同,故填AB。
(2)D中核内质子数=18,核外电子数是10,故x=8。
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3个电子。
(3)A是铝元素,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C是氯元素,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13。
6.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试回答:
(1)高氯酸钾(KC1O4)可用作火箭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高分五号”用钛镍合金制作卫星天线。
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g;②镍属于金属元素
③镍原子的中子数为28;④“Ni”表示镍这种物质、镍元素、1个镍原子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臭氧(O3)
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①甲烷化学式为CH 4,从其化学式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有,宏观:_____、微观:_____。
(各写一点即可)
②以上气体中含氧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近年我市空气质量状况基本达到优或良。
优、良是指空气质量级别_____(填“≤或≥”)Ⅱ级。
(4)消除大气中二氧化氮污染物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②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
③反应前后N 元素化合价降低;④反应后的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以上反应的实质_____。
解析:+7 ②④ 表示甲烷(或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 表示一个甲烷分子(或表示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CO 2 ≤ ②③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在高氯酸钾(KClO 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推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故填:+7
(2)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9,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②镍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③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中子数为:59﹣28=3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④镍属于金属元素,所以“Ni”表示镍这种物质、镍元素、1个镍原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填:②④ (3)①甲烷化学式为CH 4,宏观上可以表示甲烷,可以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可以表示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填:表示甲烷(或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甲烷分子(或表示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可见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优、良是指空气质量级别≤Ⅱ级;故填:CO 2;≤
(4)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4+2NO 2 一定条件
N 2+2H 2O+CO 2。
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②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③反应前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反应后N 元素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N 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④反应后的生成物氮气是单质,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②③符合题意;故填:②③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填: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周末,小星妈妈做晚饭炒菜时突然来一电话,在接电话时,听到正在忙于中考复习的小星大喊:“妈妈,锅里糊了!”接完电话,妈妈问道:“你又没看到,是怎么知道的?”小星解释道:_____.
解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锅中烧糊的气味扩散到小星的房间,小星闻到烧糊的气味就知道锅里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8.(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
②2个铁离子___________;
③3个铵根离子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共有_________种元素。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②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_____;(填化学式)。
解析:2O2 2Fe3+ 3NH4+ Al 3 AD 失 NaCl
(1)①2个氧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O2;
②铁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2个铁离子就是在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
2Fe3+;
③3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NH4+;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2)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图中共有3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D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3;AD;
②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故填:失;NaCl。
9.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③A和B两种粒子的
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
解析:Cl- BC 最外层电子数 N2 AC
(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中的x=18-2-8=8,C粒子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是氯离子,符号为:Cl-;
②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③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
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
2CO2+N2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是:N2;
②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8×2):(30×2)=14:15,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故D错误。
故答案为:
(1)①8,Cl-;②BC;③最外层电子数。
(2)①N2,②AC。
10.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 周年。
图 1 是元素周期表中铷(Rb)元素的部分信息,图 2 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下列关于图 1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37
C 铷原子的中子数是 37
D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5.468
(2)图 2 中 n 的数值为_______,铷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3)图 3 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填符号),该微粒与铷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_相同。
解析:C 1 Rb+ Na 最外层电子数
(1)A. 根据图1可得,铷元素名称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故A不符合题意;
B . 由图1可得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所以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37。
故B不符合题意;
C .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7,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铷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约为85,所以铷原子的中子数是85- 37=48。
故C符合题意;
D . 根据图1可得,信息图中最下边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5.468。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图 2 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以核电荷数m=37,根据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之和,所以2+8+18+8+n=37,解得n=1;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1,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所以铷离子的符号为Rb+。
故填:1;Rb+。
(3)根据图3的结构示意图可得,它表示钠原子,符号为Na;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填:Na;最外层电子数。
1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____________;
(2)金属铁是由铁__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氧化镁是由
____________构成的(同上);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________
时,该粒子是原子;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______;
(4)据专家介绍,节能灯管内含有一定量的汞,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间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严重超标.一旦进入人体,可能破坏人的中枢神经.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汞进入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子(2)原子;离子;(3)10;阴离子;O2﹣;(4)因为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节能灯管破碎后,汞原子就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解析】
(1)原子能结合生成分子,故填:分子;
(2)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氧化镁是由镁离、氯离子构成的;
(3)当a=10时,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
当a=8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其符号为 O2﹣;
(4)汞进入空气的原因是因为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节能灯管破碎后,汞原子就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填数值),根据规律写出Z=__(填数值)。
(2)核电荷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_________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6 Mg2+ Ne 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数依次增加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 Z=2+8+X,则Z=6;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
相似,所以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
(2)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所以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10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及其元素周期律可得: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1)7;16;
(2)Mg2+;10
(3)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3.课堂上.老师给了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三位同学发表了不同观点:
甲:A、B、C、D表示四种元素
乙:A、B、C都是原子,D是离子
丙:B与C化学性质相似
(1)你认为____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________(填字母)
解析:甲 A、D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A
(1)甲、A、D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说明A、D是同一种元素,所以甲的观点错误,原因则是A、D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乙、A、B、C三者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D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所以为阳离子,所以乙的观点正确;
丙、原子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C观点正确;
(2)A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C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D是稳定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
【点睛】
元素种类取决去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不变,则都是同一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越多,越易得电子,越少越易失电子,当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此时为原子,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时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是阴离子。
14.下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00 20 BC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运用。
(1)根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A。
15.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
(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3)由该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
解析:H2O3:2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反应的质量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区别。
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
(2)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44=3:22;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点睛】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是解此类题的常用方法。
16.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4)B和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解析:3;失去;原子; MgCl2, Mg2+、Cl-。
(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图中的质子数分别是8,12,17,故由三种元素。
(2)B表示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
(3)若X=10,则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
(4)B是镁元素,D是氯元素,镁与氯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MgCl2由Mg2+、Cl-构成。
17.化学是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是_________;②在氨气、金刚石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_____。
(2)根据下图的信息填空:
甲和乙元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不同,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
(3)下图中,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
(用分子.原子填充)
解析:原子氨气(或NH3)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Al3+原子
(1)分子分成为原子,原子组合为分子,故①甲是原子。
②在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故由碳原子构成,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氨气。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甲和乙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丙图是13号元素,其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3,故是铝离子,符号为: Al3+。
(3)任何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故填:原子。
18.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大量________聚集而成的,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紧缺状况,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两点具体做法。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水分子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节约用水(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减少对水的污染(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水电解的过程中没有改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水体污染等。
(2)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过一会变干。
(3)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隙比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大,故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869年,____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解析:A B B
(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故选A。
(2)元素周期律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故选B。
(3)氟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由图可知,氟的原子序数是9,故B正确;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 ,故C错误。
故选B。
20.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③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①和③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温度在100℃以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解析:得到 S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H2O CO+H2碳
(1)③处是16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所以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结构。
形成的粒子符号为S2-。
①和③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
(2)①由图可知,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气分子,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 CO+H2。
②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化合价升高的是碳元素。
【点睛】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21.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紫薯中富含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B、铁、钙、硒等。
①这里的“铁”、“钙”、“硒”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