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
一、总体构想
围绕___建设民族文化大省、___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通过建立政策、人才、投入等保障机制,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和支撑项目,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步伐。
1、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___大精神和“___”重要思想,围绕___参与西部大开发、实施跨世纪
发展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一个文明、开放、兼容、发展的特色旅游城市。
2、发展目标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近十五年,是___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建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建水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比重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建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主要目标是。
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建水建成文化旅游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化设施与文化生活相得益彰的现代文化格局;加强特色文化区的保护、开发与建
设,吸引一批文化人才,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建设一批富于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把建水建设成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有影响的旅游城市。
二、建水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分析
1、建水历史文化概述
从步头,到巴甸,再到惠历,建水随着不同名称的演变经历了___多年的历史。
建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多元的、充满了开拓和创新神韵的历史。
这座位于社国西南边陲的小镇,以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密集性享誉南滇,其独特的汉儒边地文化所赋以的___力和带来的影响历久弥新,使建水早在___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称号。
早在汉代,古建水就是著名的“马援古道”的必经之路;唐代,是南方丝绸之路“南安通开竺道”的要冲。
南宋末年,北方铁骑___,忽必烈的蒙古军队渡过金沙--___征服___,中原先进的思想和哲学,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在边地渗透并蔓延开来;自元代以来,地处红___岸的建水成了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历经七个世纪之久。
元代___在边疆各地建文庙,兴儒学,大力兴文重教;到了明代,随着大量--___南移民的涌入,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使古老的建水由一个边陲的蛮荒之地渐渐走向文明,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汉儒文化,并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管理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___中心。
这种文化,体现在建水众多的古建筑、古民居及古朴的民风民俗之中,这种浑厚的历史文化铸就了建水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建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坚实基础。
古往今来,建水人文气息浓厚,人文荟萃。
据《滇志》记载,“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穑,衣冠礼度与中州同埒,号诗书郡”;《临安府志》记载:“俗喜尚学,士子讲习惟勤,人才蔚起,科第盛于诸郡”。
很多记载表明,建水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书之郡和科甲盛地,被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这种人文气息的形成,与建水历史上外来文化的传播有关,与建水历史上涌现的许多名人学士有关,它以建水大量自元代以来修建的寺庙、书院等建筑为依托,折射着浓厚、淳朴的信息,蕴含着儒家先进的思想和哲理,浸霪着一代又一代建水人。
2、建水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文物古迹
建水古城文物古迹密集,其数量与价值在___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儒学经院、___、人居宅院等遍及全县,建水文庙、指林寺、朱家花园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元十一年(1274),赛典赤·赡思丁受忽必烈委派任___省平章政事,他强调为政以德,提倡新建孔庙,为儒学在边地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赛典赤的助手、___道宣抚使张立道在建水创立了庙学,成为滇南兴办教育的初始;后文庙经元明清三朝___余次扩建,终成大观。
建水文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最大的文庙之一,其风格规制完全依照___曲阜孔庙,采用南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建筑格局,至今有___处建筑保存完好,整组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
每年在文庙内举行的大型祭孔乐舞和大型祭孔庆典活动,为古城建水增添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指林寺为“临安首寺”,是临安古城的发祥地。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2)
一、背景概述
文化旅游既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旅游在县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方案,将县域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大县。
本文将就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二、建设目标
1.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2.优化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让游客能够享受到舒适和便利的旅游体验。
3.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实施方案
1.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1)收集和整理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制定详细的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明确可挖掘和利用的资源。
(2)确定或重新定义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和策略,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定位。
(3)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向游客和投资者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参与。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信息服务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2)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保护好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3.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1)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培育和引入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
(2)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3)鼓励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农村旅游,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实施步骤
1.制定建设方案。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间表。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3.开展资源调查和整合。
组织专业团队对本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并制定文化资源整合方案。
4.制定品牌建设规划。
根据文化资源整合方案,制定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
5.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和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6.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组织文化旅游宣传团队,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向游客和投资者宣传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
7.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8.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发展。
9.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预期效果
1.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县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改善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3.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
4.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六、总结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通过制定和实施上述方案,我们有望将县域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大
县,实现旅游和经济的双赢。
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经验,保持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大县的发展水平,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3)
____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____年,我县将全面启动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工作。
作为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增加居民收入,提升乡村形象,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____年底前,建设我县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大县。
文化旅游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旅游业总收入达到XX亿元,文化旅游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发展旅游经济
1.制定全面发展旅游业的规划。
组织专业机构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详细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加强道路、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设施的品质和水平。
3.推广旅游产品。
挖掘和开发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特色小吃、传统节庆等,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
4.加强旅游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大对文化旅游大县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我县旅游观光。
(二)保护文化遗产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加强对历史建筑、古迹等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提升其经济价值。
2.开展文化遗产研究。
组织专业机构对我县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文化遗产教育。
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度,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培养旅游人才。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包括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导游培训中心等,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和服务。
3.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制定和实施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监管,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改善旅游环境
1.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加大对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绿化力度,提升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人的旅游环境。
2.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水源、空气、土壤等环境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旅游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3.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加强对旅游景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确保旅游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机制
(一)成立建设文化旅游大县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的文化旅游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和政策,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齐抓共享的工作格局,将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推动文化旅游大县的建设。
(三)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和运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四)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对文化旅游大县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激发投资的积极性。
(二)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文化旅游大县的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三)加强统筹协调。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大县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解决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对文化旅游大县建设工作的宣传,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预期效果
经过全面实施以上措施,____年底前,我县文化旅游大县建设工作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旅游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旅游业总收入达到XX亿元,文化旅游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我县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旅游环境和旅游产品品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得到了广泛提升,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总结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提升乡村形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本实施方案对于加强文化旅游工作,推动文化旅游大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文化旅游大县的建设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