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答案】(1)
2
2
22 21 2v L
v v
-
(2) 12
22
21
2v v L
v v
-
【解析】
【详解】
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1
21
L
t
v v
=
-
,2
12
L
t
v v
=
+
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
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
2
2
222
211221
2v L
L L
s v
v v v v v v
'=+=
-+-
();
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
12
122
211221
2v v L
L L
s v
v v v v v v
=+=
-+-
();
【点睛】
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
2.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30m/s,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5s,球又在空中飞行11m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
(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球在空中飞行11m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200m/s2(2)0.37s(3)-200m/s2;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球被踢出时速度方向为正;(1);
(2)
;
(3),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考点:加速度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当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当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取负值。
3.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 .
求①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 ②产生的热能 ③平均阻力的大小
【答案】①0
mv v M m
=+共②202()Mmv Q M m =+③202()Mmv f M m d =+
【解析】
试题分析:①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mv 0=(M+m )v 共 解得:0
mv v M m
=
+共 ②据能量守恒定律:
22011()22
mv M m v Q =++共 解得:20
2()
Mmv Q M m =+
③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 据能量守恒定律:fd=Q
则 20
2()Mmv f M m d
=+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此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关键是能正确选择研究系统及研究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4.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紧急刹车后经2s 停下来.
(2)高速列车过桥后沿平直铁路匀加速行驶,经100s 速度从36km/h增大到180km/h.(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8m/s的速度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1s.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结合初末速度和时间求出加速度;
【详解】
(1)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的加速度为:
;
(2)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列车的加速
度为:;
(3)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的加速度为:。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的矢量性。
5.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位置,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
(1)前1.5 s内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m/s(2)8.3m/s
【解析】
(1)由图可知:前1.5秒小球的位移为:
所以前1.5s内平均速度
(2)由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5+5+15m=25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6.如图是一种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组成,A 盒装有
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 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 盒固定在向右运动的小车上,B 盒固定在滑轨上.测量时A 向B 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 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 1,空气中的声速为v 0.(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求:
(1)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经过短暂的Δt 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测量,此次的时间差为t 2,则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101x v t = (2)021()
v t t v t
-=∆ 【解析】 【分析】 【详解】
(1)A 、B 间的距离为101x v t =
(2)同理可知:进行第二次测量时,A 、B 间的距离为202x v t =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1
-=∆x x v t
解得: 021()
v t t v t
-=
∆ 因为Δt 很短,所以小车的速度为 021()
v t t v t
-=
∆
7.为测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遮光时间分别为10.30t s ∆=,20.10t s ∆=,滑块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
2.0t s ∆=.求: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光电门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1) 20.1/m s (2) 0.4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t 1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t 2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t =0.1m /s 2 (2)滑块在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120.100.30
0.20/22
v v v m s ++=
== 两光电门间距离:0.2020.40x vt m ==⨯=.
8.按照规定,汽车应慢速通过隧道.某汽车在过隧道前将速度从25m/s 减小到10 m/s ,然后匀速通过100 m 长的隧道,整个过程总共用了15 s 时间.求汽车减速时的加速度. 【答案】-3 m/s 2 【解析】
汽车匀速通过隧道用时11
10x
t s v =
=, 由题意知减速时间15t t t s =-=总, 故减速时的加速度()1023/v v a m s t
-==-,即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方向与初速
度方向相反
9.一质点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求: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x t - 图象; ()2质点在0.06s 末的瞬时速度; ()3质点在00.16s -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2)0(3)
9
m/s 8
【解析】 【分析】 【详解】
(1)把表中数据描到坐标系中并连线,如图所示
(2)由于物体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0.06s 到0.10s 位于x 轴上同一位置, 0v = (3)由 x
v t
=
; 018t x x x cm =-=; 质点在00.16s -内的平均速度 9
/8
v m s =
故本题答案是:(1)(2)0(3)
9
m/s 8
【点睛】
准确的描点连线,并从图像上找到需要的物理量即可.
10.如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 、b 、c 三个物体的运动.通过目测,判断哪个物体的加速
度最大,并说出根据,然后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
【答案】a 物体加速度最大,因为斜率最大.a a =0.625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详解】
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由图象的数据可得到:
222.50
/0.625/62a a m s m s -=
=-,222.52/0.083/60b a m s m s -==-,2202/0.25/8
c a m s m s -==-.
a b a a 、与速度方向相同,c a 与速度方向相反.
11.甲骑车以10千米每小时由西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乙也骑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另一地点从北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在上午九点整恰好通过交叉路口O 点后继续前行,此时乙距离O 点还有半小时的路程,问在甲、乙的运动过程中什么时刻相距最近且最近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答案】上午九点十五分甲、乙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52
2
km.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题意知,当甲经过O 点时,乙离O 点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即5千米远,此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将继续减小,过了某个时刻后又增大;以甲过O 点时刻为计时起点,则经过时间t 有x = 10t (km)及y =5- 10t ( k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甲和乙之间的距离s 22x y +;代入后可得222(10)(510)5841s t t t t =+-=-+41
15min 284
t h -=-==⨯时s 最小,(即此时为上午九点十五分),距离的最小值为min 52
km 2
s =
.
12.如图所示为A 、B 、C 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 、B 、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答案】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解析】
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C 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