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767_当流氓成为一种职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足球流氓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念,日益成为欧洲社会关注的深层原因。

右:以“红龙”形象示人的威尔士球迷,因为自家球队的出色表现,在本届欧洲杯上对于情绪还是相当克制的。

政治与体育的“私生子”
当流氓成为一种职业
文|徐立凡
令人头疼的足球流氓,让本来就因赛事安
保而神经高度紧绷的法国更加“压力山
大”。

为了给欧洲杯保驾护航,法国、
英国等欧洲国家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防
火、防盗、防足球流氓”。

欧洲杯球队开踢 球迷开打
拳脚相加、酒瓶飞舞、投掷烟火……从6月9
日欧洲杯开幕前两天起,这些看上去像是黑社会
“混战”的场景,就开始在法国多个欧洲杯举办
城市上演,而出演这些暴力戏码的人,正是来自
不同国家的球迷。

连续几天来,英格兰和俄罗斯、德国和乌克
兰、法国和克罗地亚的球迷间相继爆发冲突。


尼斯举行的波兰战胜北爱尔兰的比赛期间,北爱
尔兰球迷也卷进了与当地人的冲突斗殴。

几场球迷冲突中,最严重的要数英俄球迷间
的大战。

从6月9日到11日,两国球迷就在双方球
队比赛的法国马赛连续在街头冲突斗殴。

英格兰1
比1战平俄罗斯后,英俄两队球迷再次大打出手,
看台上演全武行。

事后,法国当局宣称已逮捕63
名球赛暴力滋事者。

俄足球流氓:打架才是正事
12日发生的这场英俄球迷冲突被称为是“自
1998年法国世界杯以来国际足球赛事中最严重的
暴力事件”。

球迷惹祸,殃及球队。

英俄球迷大战后,独
立于欧足联的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公布了对俄罗斯
国家队的处罚决定,一旦接下来的比赛中,俄罗
斯球迷再次惹事,俄罗斯将被取消欧洲杯参赛资
格。

另外,俄罗斯足协还被罚款15万欧元。

英国
足协也收到了相同的警告。

球员在绿茵场上全力狂奔,球迷在观众席
上高声呐喊。

2016年欧洲杯赛事正在法国
如火如荼地举行。

不过,除了精彩的绿茵
比赛,欧洲杯赛场内外还上演了另一场
“大战”——球迷冲突。

WORLD VISION 2016.NO.13
俄罗斯吃“黄牌”后,有媒体称,俄罗斯球迷其实早有“惯犯”之名,在2012年欧洲杯期间,俄罗斯足球流氓就曾有严重的骚乱行为,该国足协也因此多次挨罚。

据西班牙《消息报》网站报道,俄罗斯最早的足球流氓团体出现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

当时,在80年代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的形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们的榜样,最早的俄罗斯足球流氓团体就这样出现了,他们神秘且组织严密。

曾发表过有关俄罗斯足球流氓的著作和纪录片的作家弗拉基米尔·科兹洛夫说,俄罗斯在90年代以前没有足球流氓团体。

他们是受到英国足球流氓的启发,想要进行效仿。

两名参与了11日在马赛发生的球迷冲突的俄罗斯足球流氓表示,该国的足球流氓过着平常的生活,他们有家庭。

另外,他们比英国足球流氓更年轻,身体状态更好。

32岁的丹尼斯说:“我们不酗酒,而且参加锻炼。

而他们不但喝酒,还不做任何锻炼。

假如在某个时刻,我们狭路相逢,他们能期待什么?”另一名30岁的足球流氓弗拉基米尔是一名公关负责人,他现已结婚,而且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弗拉基米尔表示,他在斗殴中的同伴们年龄大约在20岁到30岁之间,大多数人是参与拳击或武术锻炼的体育爱好者。

对于足球流氓团体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与被他们认作敌人的其他暴力球迷打架。

丹尼斯也同意这个观点,“足球是次要的。

我觉得这项运动并不有趣,也不令人感兴趣。

”丹尼斯说,当与其他国家的球迷团体对抗时,斗殴就成了一个关乎荣誉的问题,也是对我们的力量以及我们的组织和战斗能力的考验。

据悉,在马赛斗殴的俄罗斯足球流氓得到了本国极右翼议员伊戈尔·列别杰夫的支持,列别杰夫同时还是俄罗斯足协的高级官员,他说:“我看不出球迷斗殴事件有任何不妥,应该说的话恰恰相反:干得好,小伙子们。

继续保持!
目前,俄罗斯正在筹办2018年世界杯。

英国莱斯特大学专家约翰·威廉斯认为,当局应在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开始前向足球流氓施加强大的压力,如有必要,在决赛阶段比赛期间也应这样做。

不过,其实除了俄罗斯,英、法等国的球迷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因为1998年的暴力事件,法国马赛当地人现在都还不怎么待见英国球迷。

而法国也有成为足球暴力“新疫区”的趋势。

所以说,足球暴力是一个“无国界”的问题。

请外援、禁酒 多国联手防“流氓”
为了保本届欧洲杯万全,东道主法国神经紧绷。




I
C


曾经不可一世的英
格兰球迷,在本届
欧洲杯上颜面尽
失。

方面,2015年年底巴黎恐怖袭击的阴云仍未完全
散去;另一方面,法国国内正在进行的罢工,以
及之前的阴雨天气,也给赛事举办带来压力。


现在来看,球迷骚乱已然成了法国当局需要面对
的最大安全隐患。

今年的欧洲杯,法国当局在马赛球场内共部
署了1000名警员和1100名雇佣保安维持秩序,另
外还有850名消防人员待命。

这些安保措施不仅用
于预防恐怖主义威胁,也旨在应对足球流氓的暴
力挑衅。

据悉,法国警方还邀请了英国同行到骚乱
“高危地”马赛协助管理英格兰球迷。

同时,应
法国要求,英国政府还把大约2000名疑似足球流
氓“禁足”,不让他们在欧洲杯期间踏足法国。

“英俄大战”后,法国当局又紧急补救,宣
布球赛前后在球场周边实施“禁酒令”,防止球
迷酒后闹事,或用酒瓶施暴。

同样“禁酒”的还有法国的邻国比利时。


过不同的是,比利时“禁酒”并非事后补救,而
是经验之谈。

2014年世界杯期间,该国就曾在首
都布鲁塞尔实施过类似的禁酒规范,而且当时的
成效让警方相当满意。

足球流氓是流氓不是球迷
足球流氓并非在本届欧洲杯才成为一个突
出问题,而是几乎伴随了整个现代足球的发展历
史。

历史上最让人难忘的足球流氓案例,无疑是
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球迷骚乱导致看台坍塌,
39名球迷死亡600多人受伤。

自那之后,坚决严
惩足球流氓,成为足球世界的共识。

尽管后来大
规模的死伤事件没有再发生,但零星的伤亡还是
很多。

比如1998年世界杯上,德国足球流氓将法
国警察暴打成植物人,也是足球历史上的黑暗一
页。

如何治理足球流氓?世界各国都绞尽脑汁。

比如在赛场秩序方面,将主客队球迷安排在不同
看台、甚至清空中间看台作为“防火带”都是惯
常做法;在出入境方面,很多国家列出了足球
流氓黑名单,在大赛前会禁止足球流氓出境;
而在立法方面,意大利出台过一部《反足球流
氓法》,投掷烟花等行为要坐牢。

在本届欧洲杯
上,甚至出台了局部的“禁酒令”——要知道,
在欧洲球迷心目中,啤酒与足球从来不可分割。

禁止球迷在球场内外喝酒,就好像禁止国人在电
影院吃爆米花、嗑瓜子一样。

不过,尽管出台了
WORLD VISION 2016.NO.13
这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策,足球流氓依然非常“任性”。

根源在哪呢?一方面,足球流氓当然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传统有关。

比如欧洲杯上的俄罗斯球迷,素以“战斗民族”闻名的俄罗斯人,其足球流氓的组织化程度也绝非等闲之辈,将“前辈”英国足球流氓一顿胖揍。

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极端球迷组织,完全不是冲着看球而是专为打架去的。

但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可能是足球这项运动本身就与暴力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却至今对这些暴力元素没有痛下决心剔除干净。

有人说,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足球更是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足球界对于球迷之间的冲突基本采取“放任”态度,至今在足球场上球迷通过唱歌、手势等动作侮辱、挑衅对方球迷或者球员,只要不涉及种族歧视等红线,基本不会受到惩罚。

在欧洲主流联赛里,一个平时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到了球场上为主队加油时可能出口成“脏”,也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结合了欧美特有的“酒吧文化”之后,很多球迷的暴力行为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不可否认,这种“暴力发泄”的心理需求和文化基因,让很多人因此爱上了足球,甚至被认为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一旦切除足球就不再是足球了。

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底线,和平、文明、互相尊重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观。

要让足球流氓销声匿迹,最有效也最根本的一点,是必须让“足球流氓是流氓不是球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别让一小部分流氓打着球迷的旗号,让其它球迷误以为“足球本该如此”。

勒庞在其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曾提到,当一个理智的人走入疯狂的群体,也会变得疯狂而丧失理智。

而要遏制这种疯狂,除了各国对足球流氓继续高压打击外,最主要的是足球从业者和球迷必须自下而上、自觉清醒地认识到“暴力并非足球的一部分”。

“无文明不足球”,割除了暴力基因的现代足球,才是一项真正美丽的运动。

别用泛政治化眼光看“足球流氓”闹事
英格兰被认为足球流氓的主要发源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足球流氓群体就已基本网络化、组织化,形成了固定的地下体育文化,没有研究能够验证出这一现象形成的具体原因。

能够总结的,是足球流氓的活跃度与经济景气度呈反比。

越是经济糟糕,足球流氓行动越频繁,暴力级别也越高。

但是,从足球流氓的构成变化看,又在对这一结论作出了反证。

过去足球流氓主要产生于低收入、单亲家庭,但后来有技能的群体甚至上流社会人群也不断加入进来。

这似乎表明,足球流氓与其个人收入水平、所处社会层级并无必然关联。

难以预测或许本来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天然存在。

勒庞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主动湮没自身个性,以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广场效应提供的庇护赋予了个人为所欲为的勇气,而将道德、法律约束抛在一边。

而心理学家津巴多的路西法实验则告诉人们,一旦进入规定性的“角色扮演”的情境,路西法短时间内就可能变成撒旦。

而足球场正好就是勒庞所说“广场”和津巴多所说的“规定情境”。

足球比赛如同一个媒介,连通了个体和群体,在一个临时存在的空间里赋予了网络时代个人寻求归属感、释放情感的最好机会。

而且,这个机会因为爱家乡、爱国、爱足球等加持,而变得格外正义。

毫无疑问,球迷们基于爱国、爱家、爱足球而释放的情感无可非议。

情感释放本身常常就不是利他的,相反常具有潜在破坏力,有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对立和冲突。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将之与足球流氓、足球犯罪间直接画上等号。

这种等式的危害在于,它会赋予对球迷冲突事件过多的政治化解读,甚至为肆意使用国家机器大开方便之门。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等式才成立。

即有意鼓励或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秩序和他人生命。

俄罗斯杜马个别议员表示支持俄罗斯球迷闹事,俄罗斯、德国足球流氓蓄意通过血腥暴力抢夺足球流氓的“正统地位”,极右翼势力介入球迷中试图获得主导权,这比球迷冲突更值得警惕。

我们已经过了对体育附加过多政治解读的阶段,对于球迷冲突事件,也需划清冲突与犯罪的界限,而非一概放大解读。

把一场大型赛事与欧洲经济、难民问题、极左或极右翼势力崛起等等都关联起来。

即使各种关联都间接存在,但足球流氓既不代表球迷主流,欧洲的政治社会弊端也不代表欧洲杯得了重症。

一码归一码,体育才能还原本真。

不然,熬夜看球多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