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高效演练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演练
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下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
据此回答1、2题。
1.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流域( )
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
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
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
D.各区位因素不变
2.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 )
A.大力实行梯级开发
B.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C.大力发展有色冶金
D.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根据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判断,河流、气候、地形区位优势均增强。
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不能显示河流的落差大小,无法判断是否可以实行梯级开发;该地气候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减少,适宜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题目缺少资源条件,无法判断是否适宜大力发展有色冶金,该地的地形条件优势不明显,不适合大力发展铁路
运输。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示经纬线交点附近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源
4.图中经纬线交点附近种植业生产中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湿地破坏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森林锐减
【解析】3选D,4选C。
第3题,图示经纬线交点附近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区,水源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4题,从经纬度上看,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位于我国的宁夏平原,是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在其农业发展中由于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5.(2014·梅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是“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
商务部将开通一条从广西到北京的“南菜北运”线路。
材料三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1)红水河的气候类型是,其典型植被是。
(2)简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
(3)与海南相比,分析广西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的优势条件。
(4)说明广东向广西产业转移对广西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红水河位于我国南部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航运、径流调节、减少河口地区的咸潮等影响较大。
第(3)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与海南相比,广西在土地面积、劳动力、水源、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优势更大。
第(4)题,
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减少泥沙对中下游的淤积,有利于航运;调节径流能力加强,有效减少旱、涝灾害;枯水期流量增大,有利于保护水质,防治咸潮。
(3)农业用地面积更大,蔬菜产量大;劳动力更丰富,生产成本低;水系更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离北方消费市场更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4)加快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向其他省区迁出的人口减少(其他省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加固训练】(2014·湖北七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尼日尔河各河段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在库利科罗以下的中游形成了少见的“内陆三角洲”。
尼日尔河下游(杰巴以下)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6月~9月,另一次在12月~次年2月。
下图示意尼日尔河流域概况。
材料二尼日尔河流域四地气候类型图。
材料三尼日尔河下游流经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和饥饿问题严重。
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
近些年来,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已开展多期,旨在支持尼日利亚国家粮食安全计划。
(1)简析尼日尔河下游形成两次汛期的原因,并比较说明两次汛期洪峰流量的大小及原因。
(2)分析尼日尔河中游形成内陆三角洲的原因。
(3)若派遣你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参与中尼农业合作项目,请你选取农田水利、水稻种植、滴灌种植技术等三项中的任意一项提出你的指导意见。
【解析】第(1)题,因尼日尔河在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流域内6~9月迎来降水,为湿季。
所以下游6~9月出现一次汛期;但上游6~9月的降水,因上、中游地势平坦(河床落差小),水流缓慢,(加上中游湖泊、沼泽的滞留作用)在12月~次年2月才到达下游,形成下游河段第二个汛期。
因上游来水流经中游沙漠地带,支流稀少,蒸发、下渗严重,所以水量较小;6~9月汛期的洪峰流量有下游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补给,所以洪峰流量大于12月~次年2月。
第(2)题,因中游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流速降低,加上水量减少,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所以易形成“内陆三角
洲”。
第(3)题,农田水利应根据该地的气候类型来分析: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水旱灾害严重,所以需要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排涝抗旱。
水稻种植:因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雨季水热充沛,适合水稻的生长;尼日利亚水稻种植技术落后,需引进先进技术。
滴灌种植技术: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干季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缺乏,作物需水量大,发展喷灌、滴灌种植技术可在旱季节约用水。
答案:(1)6~9月的汛期来自下游流域的降水,因为6~9月是流域下游湿季,降水量大。
12~次年2月的汛期来自上游,上游的汛期也在6~9月,但由于上、中游地势平坦(河床落差小),水流缓慢,(加上中游湖泊、沼泽的滞留作用)上游汛期在12月~次年2月才到达下游,形成第二个汛期。
6~9月汛期的洪峰流量大于12月~次年2月。
因为上游来水流经中游沙漠地带,支流稀少,蒸发、下渗严重,所以水量较小;6~9月汛期的洪峰流量有下游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补给,所以流量大。
(2)尼日尔河中游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流速降低,加上水量减少,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河汊众多、湖沼广布的)“内陆三角洲”。
(3)农田水利:尼日利亚农业分布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水旱灾害严重,需要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排涝抗旱。
水稻种植:尼日利亚农业分布区是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雨季水热充沛,适合水稻的生长;尼日利亚水稻种植技术落后,需引进先进技术。
滴灌种植技术:尼日利亚农业分布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干季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作物需水量大,发展滴灌种植技术可在旱季节
约用水。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