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 长春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曹刿论战》
1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行文线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学情分析
j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以设疑切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手段,将课堂交给学生,辩论中更加体会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3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本文中心主旨。
4教学过程
4.1 一.学生课前演讲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学生齐读课文。
设疑的方法讨论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特征。
问题设计如下: 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
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活动2【讲授】整体把握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
1.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
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讨论。
曹刿的性格特点: a.政治上:政治家有取信于民的思想;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敢谏,善谏。
b.军事上:军事家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细心谨慎,详察敌情,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军事见解和胸有韬略,熟知兵法,有后发制人的思想。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政治上: 无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军事上 : 1.战时急躁冒进,不察敌情,鲁莽进攻、追击。
2.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不知取胜的原因。
活动3【活动】交流分享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你怎么看? 1.虚心求教,终有所悟;善于纳谏,唯才是举 ,广开言路,让平民曹刿参与论战; 2.对曹刿刺耳的批评能虚怀若谷, 不高高在上,亲临战斗第一线; 服从曹刿指挥且不干扰其作战布署; 3.战后向曹刿求问取胜原因,不耻下问平庸之君,不是昏君。
活动4【导入】合作求知
学生讨论:
1.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
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3.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1)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3)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构上,过渡自然. 语言上,简练生动.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活动5【活动】辩论
论题: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如果论功行赏,功劳归功于谁? 学生展开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