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法词汇多项选择分析与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法词汇多项选择分析与备考建议
从多个可能的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或短语完成一个语句,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写作、说话中一种斟词酌句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

斟词酌句在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学术创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表达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中广泛存在。

我们知道,非常著名的一个斟词酌句的案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之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称呼一个人,也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比如我们要去拜访一个学者,他是教授、博士、院长,我们在与之交谈之前,会考虑是选择“张教授”、“张博士”、“张院长”还是“张老师”来称呼他,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多项选择问题。

我们在英语中要准确地表达我们讨论的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自然需要选择用question,而不是problem,更不是不容讨论的issue。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多项选择语法与词汇试题可以考查运用能力指向,但我们认为,单句的多项选择试题不适合高考这个阶段,因为我国尚不需要大学新生具有语境较少情形中斟词酌句进行表达的英语能力,或者,斟词酌句的准确表达能力尽管很重要,但超越了大学入学这个阶段的要求。

高考多项选择显然是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的,试题本身也具有明确的特征:
1.考查准确运用语言结构的能力为主
高考英语考纲明确提出了高考英语试题对于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

这里明确提出的“适当运用基本语法知识,掌握词汇和短语”说明了高考对于英语知识的基本要求。

然而,考纲的这一规定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老师往往只看到“语法、词汇知识”,没有关注到“适当运用”这样的能力规定。

我们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可以发现:2006-2008年全国I卷多项选择题考查的主要语法项目是最常用的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常用的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最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单项填空一般只考察1-2个词义理解题)。

2.考查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运用能力
高考语法词汇多项选择题部分考查词汇准确运用能力的小题数量很少,只有2个小题。

这里的词汇和短语及其语义都是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比较,没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进行比较的那些词汇或词义。

比如fetch, take, bring; cost, take, spend; suggest, advice, propose 等等词汇词义的细微区别,是老师们经常讲解和反复训练的,但高考实际要求的却只是基本词汇基本词义的比较,而所要求的恰恰是在一定语境下准确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每个小题都需要准确理解语境,才能选择恰当的答案,若不理解语境,则选择未必恰当。

3.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式
我们再看2008年全国高考I卷的部分多项选择试题,可以发现,这一题型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学生的图式理解与建构
能力,有着明确的考查,如:
0825. The lawyer seldom wears anything other than a suit ______ the season is.
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了解律师一年四季都要穿法袍出庭。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多项选择题型考查的是选择恰当的语句结构和语词完成表达的能力,以及图式尽可能丰富、广泛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说,学生的课外知识越多,他们的图式越丰富,在能理解语句基本语义的前提下,他们越有能力完成多项选择题。

以上我们分析了多项选择题型的能力要求,并分析了高考英语多项选择试题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多项选择试题具有以下能力要求与试题特征:
1)多项选择试题是可以考查学生的斟词酌句地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的。

2)高考英语多项选择试题主要考查准确运用基本结构的能力(个别省份除外)。

3)高考英语多项选择试题考查基本词汇的基本语义。

4)高考英语多项选择试题平均难度不大。

5)多项选择试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式。

基于多项选择题型的能力指向,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语句结构、基本语词,在真实语境下、为了真实语用目的、选择真实语义,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我们在英语
教学中,不应该、也不必要去教授难的语法项目、难词、结构和语词的很少运用的用法等;
2)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学生尽可能丰富的阅读理解图式,或者图式建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建构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