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会计课件:所得税会计核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从企业会计核 算的角度,企业会计上应当将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从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角度,一般应将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确认为时间性差异,导致对当期 应纳税所得额的进行纳税调减处理的结果。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从会 计核算角度应对递延所得税负债作转回处理 ;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角度, 将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3(95+8)万元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95+5)万元
四、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一)预计负债
•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 确认的预计负债
• 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预计 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有关 确认条件时,销售当期即应确认为费用 ,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 例题 甲企业 2008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 供 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确认了400 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按照企 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 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 该项预计负债在甲企业2008年 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
• 1.收入确认时间企业所得税和会计不同; • 2. 职工教育经费超过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的结
转扣除; • 3.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过企业所得税扣除标
准的结转扣除; • 4. 可结转扣除的税收亏损与亏损结转扣除期税
款抵减产生的差异; • 5.适用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所得税抵免; • 6. 长期待摊费用;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业务
• (1)投资业务的处理
• 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 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 下列条件的: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 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很可能获 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 所得额,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 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资 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的会计定义 2.资产计税基础的企业所得税一般规定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例题 2008年10月,A建筑公司涉及一起 有关工程质量的诉讼案,2008年12月31 日,法院尚未判决。公司法律顾问判断A 建筑公司很可能败诉,如败诉则赔偿金 额为120万元。
• 1.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 的比较同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
• 2.消耗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 的比较同存货业务的处理
(五)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较
•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计税基础和账 面价值的比较
• 2.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计税基础和账 面价值不一致的业务
例题 某企业2009年向其他企业拆借资金 用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借款金额100万 元,借款期一年,年利率8%,同期金融 机构的贷款利率为5%。当期固定资产完 工,除借款费用以外的其他工程成本为 95万元。
• 与该项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已在取得当期计算 交纳企业所得税,未来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规定 应确认收入时,不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 于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予纳税调减 的金额为200万元。
•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万元-未来期间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予抵扣 的金额200万元=0
(1)会计处理
分析:按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履行与或 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时,导致经济利 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超过50%时,确认 为或有负债。A企业因或有事项当期确认 负债120万元,同时当期确认损失120万 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诉讼赔款 1 200 000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 200 000
• 从企业所得税角度,暂时性差异一般确 认为时间性差异,其对企业所得税应纳 税所得额计算的影响表现为:其一,在 差异形成阶段,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必须对暂时性差异带来的会计和 企业所得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不 同进行纳税调增或者纳税调减的处理; 其二,在以后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期 ,产生以前差异转回的过程,即对以前 期会计和企业所得税法的时间性差异应 作相反的纳税调整。
异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
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 纳税所得额为限
•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 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 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 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 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 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 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 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
(2)税收亏损弥补的处理
可抵扣亏损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 规定计算确定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 所得弥补的亏损。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 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 件与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相同,在估计未来期间是否 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 该部分可抵扣亏损或税款抵减时,应考 虑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
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3)部分会计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
项目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第四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会计 处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1)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
• 2.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所得税扣除必须遵循实际发生的原 则,企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 生时税前扣除。因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 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 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部税前 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 和计税基础不一致。
• 其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 从会计核算角度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作转回处 理;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角度, 将对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纳税调减的处理, 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3)特殊项目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 认
三、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较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 较
• 1. 固定资产初始固定资产初始计量计税基础和账面价 值不一致的业务
• 3. 固定资产持有期间计税基础和账面价 值不一致的业务
(二)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 较
• 1.无形资产初始计量计税基础和账面价 值一致的业务
二、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不同的暂时性差异
• 由于一部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 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 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 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企业所得 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二)会计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 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2.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计税基础和账面价 值不一致的业务
• 3.无形资产使用期间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和账面价值不一致的业务
(三)存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较
• 1.存货初始计量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 差异。
• 2.存货在持有期间存货提取减值准备导 致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同。
(四)生物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 较
• 因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产品保修相关的 支出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 除,则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算如下:
•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予 抵扣的金额=400万元-400万元=0
• 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
(二) 预收账款 • 企业预收账款的处理一般表现为以下两
• 7.其它。
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的确认与计量
(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 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时,将导致产生企业所得税税前可抵扣 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 其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从企业会 计核算的角度,企业会计上应当将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从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角度,一般应将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确认为时间性差异,并对当期应纳税 所得额进行纳税调增处理,增加当期应纳税所 得额。
(2)企业所得税处理及企业所得税和会计 差异调整
•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税前扣除“实 际发生”原则,企业所得税对“或有损 失”不予确认,不得税前扣除。
企业负债的计税基础=120-120=0(万元)
在企业填报2008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时,对会计计入当期损益的或有损失 而产生的会计和税收处理的时间性差异 进行纳税调整,调增额为120万元。
• ①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可能通过正 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 ②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会因以前 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而产生足够 的应纳税所得额;
• ③可抵扣亏损是否产生于一些在未来期间不 可能重复发生的特殊原因;
• ④是否存在其他的证据表明在可抵扣亏损到 期前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 例如,对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 后年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 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企业所得税,视同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
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 0之 间产生的200万元暂时性差异,会减少企业于 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未来期间以 减少“所得税费用”的方式增加未来期经济利 益。
(三)应付职工薪酬 (四)其他负债
第三节 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和计量
一、暂时性差异及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从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角度,根据暂时 性差异对企业未来纳税的影响,暂时性 差异又划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进而影响企业递延所得 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
方面:
• 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不等于账面价值
• 例题 A公司于 2008年 12月20日自客户 收到一笔分期收款的款项,金额为200万 元,因不符合会计收入确认条件,将其 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 该预收账款在A公司2008年12月31日资产 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200万元。
•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该款项应按合 同收取的时间确认为取得当期收入,计 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 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计 算时,将导致产生企业所得税税前可抵 扣金额减少(少于当期会计成本费用) ,增加未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和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暂时性差异。该 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 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
所得税会计核算——基于会计准则的 分析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 及一般账务处理
• (一)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 • (三) 递延所得税负债 • (四)所得税费用
•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 税
•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 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 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