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25)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单元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讲了俄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我们理解讲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普遍真理;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这课主要讲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并于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硕果,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是本课内容的主要思想。

课文导入中“探究的主要问题”:“中国是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有什么意义?”也是本课的中心内容。

本课具体内容分设三个目:“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第一目“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基础。

首先,解放全国领土,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以巩固人民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政治基础。

这时因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0年开始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安全,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和平环境。

其次,进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国家掌握社会的经济命脉;同时调整工商业,发挥私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生产,在工矿业中开展技术革命,进行民主改革,促进工人积极性,加快生产发展。

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达到并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经济基础。

第二目“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国民经济恢复后,国家经济建设开始。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就是用三个五年计划,用15年时间分三步走,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根据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国家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比重稳步增长。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行。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经过全国人民普选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这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使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了法律保证。

所以,这一目是讲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和法律制度上的保证。

第三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这一目主要讲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大致过程。

经过4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三大改造的任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劳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

这样,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述本课内容时请注意三点:
第一,因本课是在讲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后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的背景是空白的。

因此讲课时,希望老师先带领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两课内容,使前后的历史联系起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由于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本课在讲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只讲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没有讲到经济建设的成就。

而经济建设的成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经济基础。

所以,在讲第三目时要适当提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因为正是当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才促使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前进,提前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讲“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时,请按照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来讲。

这部分教材也是按照这个精神编写的。

肯定三大改造对农业合作化、对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是正确的,成就巨大,它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至于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偏差,应当看作是次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