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2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第2课时)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3a3994aa8956bec0975e366.png)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案复习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体验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图3
图5
图6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7中的()
图8
4.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透镜
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
__________cm。
)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
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
(填“上”、“下”)调节。
)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7256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6.png)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一、引言本文是针对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的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光的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知识回顾、知识运用和知识拓展,旨在确保学生全面复习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学思维。
二、知识回顾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折射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在真空中是最快的。
3.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光的色散:光在折射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产生颜色分离现象。
三、知识运用1. 完成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 入射角大于垂直于界面的角时,光无法完全反射 C. 折射率越小,光的速度越慢 D. 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快2.真空中的光在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传播,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
A. 45°B. 30°C. 60°D. 90°3.光在玻璃杯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这是因为()。
A. 玻璃杯里有光的源头B. 光能在透明物质中传播C. 玻璃会发射光D. 折射率与介质无关2. 完成解答题1.描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2.在以下情况中,哪种光的传播方式占主导地位?请解释原因。
A. 光线穿过一个玻璃窗户 B. 光线照射到一个镜子上 C.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四、知识拓展拓宽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一个具有狭缝的物体后的传播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对研究光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5a8e9910ef12d2af9e72a.png)
课题:第四章多彩的光 课型:复习课 使用时间:一、光的现象形成原理1、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吸管斜放在水杯中“变粗”B .水中倒影C .太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上D .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2、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 .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B .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 .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3、如图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它三幅不同的是( )4、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 .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树荫下圆形光斑B .海市蜃楼C .露珠下的叶脉D .水中“倒影” 6、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B .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D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 .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 .人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远视眼D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8、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D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二、两个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一)、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 (2)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092ad6011ca300a6c390fc.png)
第4章多彩的光【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颜色。
5.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区分光的各种现象是中考考查的热点。
在分析各种光现象时,要抓住要害问题——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不变;光在不同介质或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路发生变化的现象为折射现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路发生变化现象为反射现象。
友情提醒:光学作图应注意:主要注意线的虚实,箭头的方向。
反向延长线、作对称的垂线和法线都要用虚线,箭头的方向是指向观察者的眼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知识板块二光学作图2.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1.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
2.凸透镜成像时,若透镜不动,物体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动时,像反向移动;若物体不动,透镜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像同向移动。
多彩的光复习
![多彩的光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deca92cc22bcd126ff0c54.png)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再现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大量光学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科学探究,在实验观察中提高分析与归纳能力,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2、学会关注生活,关注光学现象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对生活中光学现象进行合理解释;2、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2、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自然、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哪些?月亮是不是光源?思考并作答PPT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自然地引入课题。
2、引发问题启动思维实验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演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思考问题PPT文本通过演示让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偿试让学生学会提问。
3、自主、合作、探究讲解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装置、目的、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装置、目的、原理。
观看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PPT文本实验验证和收集证据组织、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记录,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PPT文本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4、归纳和应用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PPT文本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平面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63c57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f.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多彩的光为主题,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屏、镜子、玻璃棒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只有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也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分享,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bd96a2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a.png)
复习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班级:姓名:光的直线传播考点1:光源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1:下列属于光源的有太阳、萤火虫、蜡烛、月亮、开亮的电灯、电影银幕考点2:光线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
对光线的理解:1、光线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答: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由于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箭头应该指向。
例1:下列关于光线说法错误的是()A.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构建的物理模型,即理想模型法。
B.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我们看到物体是光进入到我们眼睛里。
例2:太阳光经过反光板反射到人眼睛里,在光线上标出正确的箭头方向考点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要均匀,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折射,弯向地面。
)影子、日食、月食、日晷仪、小孔成像、三点一线瞄准、站直队列、激光准直等都说明了。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成像的特点是、。
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填:有关或无关)例1: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从一路灯下经过时,他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例2: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例3:如图,一束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图中能正确描述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轨迹的图象是()考点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 m/s,光在真空、水、空气、玻璃中传播速度大小顺序是:。
光年是单位。
例1: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或“小”)运动会上100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填“听到枪声”或“看到烟雾”)开始计时。
光的反射考点1: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与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反射角等于。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7c3202aaea998fcc220ec5.png)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精品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导学案探究思考题:1、阅读课本图4-1、4-2、4-3、4-4、4-5等五幅图,由此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试着猜想,我们观察到的“景色”之“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进入我们的眼睛的?2、什么是光源?试举三个例子;;。
3、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4-6实验)试着填写: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由此可知: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
4、试在下方画出一条光线和一个光束,并思考:光线存在吗?光线:光束:5、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试着解释之;①;②;③。
6、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合km/ s。
7、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玻璃v水v空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能力训练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下列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同学站队时后面的同学以前排同学为准来站B.晓明同学看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C.天在大树下有许多小圆斑D.射击运动员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再射击4.古时候人们没有时钟,就制作了日冕仪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制作这种工具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6.日食是__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
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可参看课本图4-13解答).A.“△’’形的B.圆形的C.“▽’’形的 D.无法判断能力提高题:1.如上图所示:图为日食的形成示意图,我们在A、B、C、D四个区域分别可以看到:、、、。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2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45653d45022aaea998f0feb.png)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多彩的光》自学部分(知识再现)1、透镜:(1)几个概念:焦点F、焦距f、光心O、主光轴。
(2)透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工作的。
根据对光的作用可分为透镜和______透镜两类。
下图中光通过透镜后,变得发散了的是,变得会聚了的是,并将透镜画在图上.(3)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可折射光线。
2、凸透镜成像:(1)探究实验: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像的倒正、大小、虚实与的关系;b、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c、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为了;d、每一次成像的操作,都应先固定与的距离,然后再移动,观察成像的情况;e、该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和像的、、等。
(2)规律应用: a、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b、照相机工作原理是;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其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 ;d、望远镜由组透镜组成;e、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成像在上,形成物体的;f、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凸度,折光能力太,将像成在视网膜的面,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镜,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凸度,折光能力太,使像成在视网膜的面。
远视眼应配戴镜来矫正。
展示部分(点拨部分)1.(08临沂)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2.(07深圳)下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体验成功1.(08襄樊)如图6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2.(08江门)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问题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b7dc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问题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等。
3.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粉笔。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答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它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10cm,求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它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求物体的大小。
2. 作业答案:(1)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10cm。
(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沪科版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8d2bee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5e.png)
第四章多彩的收复习备课人邓飞备课日期2013年11月 5班级226 班日知识与技术:学习经过复习形成网络,娴熟掌握光的三大流传规律、凸面镜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独立复习总结15 分钟,沟通 5 分钟,练习 20 分钟,沟通总结 5 分钟感情与价值:经过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意识与能力教课光的反射定律、凸面镜成像规教课光的反射定律、凸面镜成像规律及律及应用应用要点难点课前课件教课讲解、问答式准备方法本章是比较难的一章,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更简单记忆,再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才能更深的理解知识点。
学情分析板书设计教学环节第四章多彩的收复习一.知识梳理二.合作与沟通(练习)导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师指引学生看课本,回首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并知填写在研究上识学生自主梳理,教师指导再1、光的直线流传 : 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
现例: 日蚀、月食、手影、小孔成像 ( 树下的光斑 )等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 3 108m/s,自 2 、光的反射 :主(1)反射定律 :(3 条)完成(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 差别及应用(3)平面镜成像 : 成像特色 (2 点)(4)作图:( 以下)训练1 .下边四个例子中,3 、光的折射 :能够用光的直线流传原理解(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释的是 () 。
A .清早,当太阳还比实质物体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4、光的色散见了它(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 B .湖水中,看到湖成。
面下桥的倒影(2)光的三基色 : 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 :C、路灯下看到人的红、黄、蓝 ;倒影.(3)物体的颜色 : D 、从岸边看游泳Ⅰ不透明物体只好反射跟它同样颜色的光( 白色池,池水的实质深度比看到物体能够反射全部光芒 , 黑色物体能够汲取全部光芒); 如的深度要深些红裙子只好反射红光 ;学生议论得出: C 选Ⅱ透明物体只好透射跟它同样颜色的光; 如蓝色镜项是正确的片只好透过蓝光教师讲评:对。
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
![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7a6e0a8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c.png)
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多彩的光复习课》,我希望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加实践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光现象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探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复习。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如镜子、水杯、塑料尺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魔术表演,让幼儿观察到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光的传播:通过PPT展示光的传播图示,引导幼儿回顾光的传播特点,然后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3. 光的反射:通过PPT展示反射的图示,引导幼儿回顾反射的特点,然后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通过PPT展示折射的图示,引导幼儿回顾折射的特点,然后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折射现象。
6. 课后思考:让幼儿思考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复习。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光的折射现象的讲解中,部分幼儿还是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进行光的折射现象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0bdaab0717fd5360cdc1f.png)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基本知识梳理㈠、光的直线传播:2、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
(二)、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反射角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2、成像原理:光的定律。
3、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四)、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1)、透镜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它对光线有作用,又叫做;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它对光线有作用,又叫做。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幻灯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的实像。
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近视眼要佩戴镜,远视眼要佩戴镜。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此现象叫做。
2、色光的“三基色”是;二: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题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多彩的光复习导学案2
![多彩的光复习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f9eb3dea58da0116c1749b0.png)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导学案(二)一、知识再现 主备人:郭瑞1. 透镜的主轴是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___的直线,每个透镜都有一个主轴。
光心是主轴上的一个特殊点,用字母“___”表示,通过它的光线______的方向。
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光线或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主轴的____,用字母“ ”表示,其中凸透镜有两个___焦点,而凹透镜有两个____焦点。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用字母“____”表示。
同一透镜的两侧相互对称有两个焦点,两侧焦距_____。
2.光学性质:①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表现为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______;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变的与主轴______。
②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表现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____,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凹透镜另一侧的________;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变的与主轴______。
:3. 如图1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调整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成像时,眼睛注意观察____________直到最清晰为止,如下图所示a 、b 、c 三点:.(1)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像最小(2)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像最大.(3)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不成像.4.凸透镜成像规律(补充完整下面表格)物体成实像时,像是____立的,且物、像在镜的_____侧。
成虚像时,像是____立的,且物、像在镜的_____侧。
5.凸透镜应用①照相机原理:当物体在镜头的_______时,通过光的折射,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_____像。
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胶片相当于____。
②.幻灯机(或投影仪) 原理:当把幻灯片放在镜头的_______________时,在屏幕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850e7a26fff705cd170a57.png)
第四章《多彩的光1-3节》复习学案【课标要求】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基本知识梳理:㈠、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人造光源,如。
2、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这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4、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v=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反射角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条件:反射面。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条件:反射面。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③像、物大小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2、成像原理:光的定律。
3、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4、实像和虚像:实像: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1、定义: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A 30° O 二、考点透视: 考点1.辨析光现象形成的原因。
例题: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变式1:炎热的夏天在公路上开车行驶,有时会看到远处路面上有“一洼水”,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却发现路面上并没有水,这是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
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精品学案
![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精品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4be26a844769eae009edfa.png)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s′
: 当你
不我 ★ 小诗一首
5.放映幻灯 时,幻灯片到 镜头距离为
行们 面!
一倍焦距分实虚, 两倍焦距分小大,
10 厘米,屏幕 上得到正立、
对 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 4 厘米时,屏幕上将 [ ] 任 A物.近得像到远正像立变、大缩,小的物像远.像近像变小。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预 防 眼 睛 产 生 这 种 病 变 的 措 施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条即可).
4.不正确用眼等原因都会导致患上近视眼,有近视眼的人大多数是采用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现
一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
科
切 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的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
4.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____上。近视眼将像成 力 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
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图 4-6-2 是视力存在缺陷眼睛的模型示意图.图中的眼睛是 _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
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四章 多彩的光》学案
![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四章 多彩的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6568425c52cc58ad6be5c.png)
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反射时光路具有。
(2)一束平行光投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黑板反光是常见的镜面反射现象;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比如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例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反射知识来解释的是()A.照镜子B.汽车观后镜中的像C.手影D.树在水中的倒影例6: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发生了反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由90o减小到60o时,反射角将()A.由90o减小到60oB.由0o增大到60oC.由30o减小到0oD.由0o增大到30o例7:如下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A.∠1B.∠2C.∠3D.∠4例8:如图下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40o角,现要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计算出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第一节平面镜成像(P58-P59)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上下,左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
例9:小明同学利用下图的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这是因为。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例10:如下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导学案(二)
★知识回顾 1.透镜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表现为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______;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变的与主轴______。
②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表现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____,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凹透镜另一侧的________;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变的与主轴______。
例1.在下图中标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光路:
例2.在方框内画出恰当的透镜:
2.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补充完整下面表格)
物体成实像时,像是____立的,且物、像在镜的_____侧。
成虚像时,像是____立的,且物、像在镜的_____侧。
例1.如图1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调整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成像时,眼睛注意观察____________直到最清晰为止,如下图所示a 、b 、c 三点:.
(1)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像最小 (2)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像最大. (3) 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点,光屏上不成像. 5.凸透镜应用
①照相机原理:当物体在镜头的_______时,通过光的折射,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_____像。
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胶片相当于____。
②.幻灯机(或投影仪) 原理:当把幻灯片放在镜头的_______________时,在屏幕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
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幻灯片应____放。
③放大镜原理: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像。
6.请根据近视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补充完整填空
7.如图3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光带上色光从上到下的排列依次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8.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9.光的“三基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习题
典一.如下图4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典二.如图5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典三. 用照相机给一个小工艺品拍照时,小工艺品距离照相机40cm ,所得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则该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0cm
C 、28cm
D 、40cm
典四. 如图6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典五.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解析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六.在暗房里的红色灯光下观看白纸,白纸呈_________颜色,观看绿纸,绿纸呈________颜色。
透过红玻璃片 看清白纸上的红字。
(填“能”或“不能”)
典七、一支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20cm ,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移动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 )
A、当u=22 cm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
B、当u=11 cm时,凸透镜成放大虚像
C、当u=15 cm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
D、当u=8 cm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小测试
一、选择题:
1.现代医学对视力矫正有一种新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近视,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
A.增大眼球前后方向的距离B.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
C.缩短眼球的焦距D.改变晶状体太厚的状态,减弱它会聚光的能力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0cm B.25cm C.20cm D.15cm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 如图7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
c)(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清晰的像。
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A. 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 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 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 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6.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
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
的为物镜。
7.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
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
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像.
2.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小聪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让透镜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物理课本一些。
3.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得上到了烛立、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焰倒他可将光屏凸透镜。
三、实验题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若实验中蜡烛的烛焰的像若没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而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则应将蜡烛向_____ (填“上”或“下”)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