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试卷带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
D .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
2.下列关于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力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D .一个物体不能同时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3.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
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5.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在M点通过小圆弧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原
长时右端在N点,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
回到P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B.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C.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6.制造航空飞行器时.为了减轻其质量,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导热性好
7.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细线,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向上加速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向下加速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落
D.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落
8.下现现象中不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
隔水看花
B.
看水中的鱼
C.
钢笔错位
D.
小孔成像
9.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10.如图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这种减小噪
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个途径实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改变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
11.熟了的苹果向地面掉落,这是由于苹果受_________作用的原因,这
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方向是
___________。
12.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此实心铁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则小铁块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13.媒体报道,某汽车维修店给维修汽车使用翻新的报废轮胎,使用这种
轮胎的汽车在刹车时受到摩擦(“滚动”或“滑动”)过小,汽车由于具
有会移动更远的距离,极易酿成事故.
14.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包的背带
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15.量筒和量杯是测量体积的仪器,也可以用它来测量不规则的体积,该方法称为法,在读数时,应使观察视线对准。
16.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镜.
17.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
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
到灯丝倒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
填“改变”或“不变”).
18. 2010
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上,南非球迷有一种叫呜呜祖拉的喇叭
能发出高达130dB的声音,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强度,很多球
迷到现场观看比赛时都配备了耳塞,这是为了防止进入人耳;这种喇
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产生的。
19.用放大镜去查看地图,地图应放在以内,看到的像是像.
20.你排纵队时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个人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
因为光;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的缘故。
三、作图题
21.
22.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3.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A ,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A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1,并证明A 、A 1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4.如图所示,容器中灌满水,图中 A 、B 两孔的流水路径已给出,请画出C 孔流水的大致路径.
25.如图,一个烧杯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烧杯内有一小球悬浮于水中,请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烧杯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26.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 厚和1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27.(2012滨州)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 和运动速度v 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和运动速度v 的关系.
甲、乙两组实验中:
(1)甲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2)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8.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器材: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29.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膜封住,从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往管内加水,随着水的不断加入,会发现玻璃管底部的橡皮膜逐渐向外凸出。
当把装水的玻璃管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使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后,发现橡皮膜的凹凸程度不同。
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多次让物体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的关系.
(2)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 的动能(选填“A”或“B”).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填“碰撞前A”“碰撞后A”“碰撞前B”或“碰撞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五、计算题
31.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酒精(ρ
酒精
=0.8×103kg/m3).求:
(1)酒精的体积V
酒精
;
(2)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
酒精
;
(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32.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100g,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大(g取10N/kg)?
六、综合题
33.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
若将它放入
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
部分的长度(越长/越短/不变),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3)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
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
0.
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写出一种方法.
34.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 N,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 N,(g=10N/kg)。
求:
(1)物体的质量m
物
;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
;
(3)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
排和物体的密度ρ
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给出了两种物质V-m 图像,根据图像可以比较质量相同时二者的体积关系,体积相同时二者的质量关系。
A 、图像可知,甲乙两物质体积相同时,m 甲<m 乙,由密度公式
,ρ甲<ρ乙,选项A 、B 均
错误。
C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 ,C 正确为答案。
D 、由图像可知,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D 错误。
考点:密度 2 .B
【解析】如果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故A 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B 正确;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比如磁力,故C 错;一个物体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有力的作用,比如两个人同进用力去拉第三个人,则第三个人与前两个人之同时有力的作用,故D 错;应选B 。
3 .D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A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 错误;B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 错误;
C 、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C 错误;
D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 正确.故选D .
【考点定位】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4 .D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方式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A 、从环保的角度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或休息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乐音有时候也可能是噪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但不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同样会影响健康;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 、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在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减弱噪声,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噪音问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因此牢记并合理运用减弱噪音的三个有效途径,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5 .B
【解析】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
势能减小,故A正确;
BC、物块从P到N碰撞后还能返回到P说明没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
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故B
错误,C正确;
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形变达到最大限度,弹性势能最大,故D正确.
故选:ACD.
6 .C
【解析】
试题分析:制造航空器时,要尽可能地减轻其质量,如何减轻质量,可
以利用公式m=ρV分析.
解:
硬度高虽然也是飞机制造所需要的,但却不符合本题的考查要求;
单纯从减轻质量的要求考虑,由公式m=ρV知,在航空器体积一定的情
况下,要减轻质量,只能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
故选C.
7 .C
【解析】(1)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由于小
球当对于电梯是静止的,剪断悬线,小球与电梯顶部的距离越来越大,
所以相对于电梯,立即下落;(2)相对地面,由于惯性小球瞬间有向上
的速度,而小球会减速再向下加速,故选C。
8 .D
【解析】解:A、隔水看花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的原因;
B、看水中的鱼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的原因;
C、钢笔错位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的原因;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光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
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光现象是属于光的
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
9 .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甲和乙的图象来看,甲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不
动的,所以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我们看到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甲大;
C、经过10秒钟,两车的s-t图象相交于一点,表明它们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都行驶了20m;
D、经过30秒钟,甲车行驶的路程是60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35m,所
以是甲车行驶的路程长.
故选 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两物体路程即速度大小,由图象找出时间t所对应的路程s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物理学上常用图象反应物理量间的关系、反应物理规律,学生应加强读图、识图的能力.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如图1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
故选B。
考点:减弱噪声
11 .重力地球苹果竖直向下
【解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可知,熟了的苹果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苹果受到重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方向是竖直向下。
12 .1m3的铁的质量是7.9×103kg7.9
【解析】
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体积,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铁的质量是7.9×103kg。
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如果将此实心铁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则小铁块的密度保持不变,仍为7.9×103kg/m3="7.9" g/cm3。
13 .滑动;惯性【解析】
试题分析:(1)当汽车刹车时,轮胎在地面上发生的是相对滑动,故产生的是滑动摩擦,旧轮胎表面较光滑,所以摩擦力小;
(2)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易酿成事故.
故答案为:滑动;惯性.
14 .旅行包(背带),压强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力和压强。
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施力物体是旅行包,受力物体是肩膀;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增大
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15 .液体固体排水水平凹液面底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本仪器的使用。
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用它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该方法称为排水法,在读数时,应使观察视线水平对准凹液面底部。
考点:量筒和量杯
16 .望远显微
【解析】
试题分析: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
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
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
再加上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光学显微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把物体两次放大。
月球是远处的物体,应选用望远镜观测;细胞是微小的物体应选用显微镜观察。
考点:凸透镜成像
17 .变大,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灯丝到孔的距离减小,像将增大;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成的是实像,与实际的物体有关。
考点:小孔成像
18 .噪声振动
【解析】略
19 .一倍焦距;虚.
【解析】解:放大镜是根据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制成的.
故答案为:一倍焦距;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0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要快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及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要快。
如小孔成像、手影游戏、日食、月食、排队
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所以在空气中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要快。
故答案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要快。
21 .略
【解析】略
22 .
【解析】作用点在球的中心,从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
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3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A 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然后连接AA 1,求证△ABO 1≌△△A 1BO 1即可得到答案. 解:从发光点S 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入射点分别是O 1、O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A 1,点A 1即为点光源A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1=∠3, ∠1=∠2, 则∠2=∠3, AA 1⊥BO 1
∠ABO 1=∠A 1BO 1=90° BO 1为公共边, 则△ABO 1≌△A 1BO 1, AB=A 1B ,
即A 点和A 1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关键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作出A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1,是一道跨学科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
24 .
【解析】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压强大液体射得越远,由图可知,C 孔距离液面最高,所以C 孔处的压强最大,射得最远,如图所示:
25 .略
【解析】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从小球的球心竖直向上画意带箭头的力F 浮;
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杯子和鞋面儿的接触点,垂直于斜面F 压,如图:
考查了受力分析图。
26 .(1)、确定像的位置(2)、1 (3)、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的蜡烛无
法与像完全重合。
(4)、不可靠,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实验次数越多,结论越可靠。
【解析】
试题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与物在平面镜的同一侧,在点燃的蜡烛一侧既可以看到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烛焰的虚像,又可以
透过玻璃看到像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与空气接触的
两个界面都会反射光线,烛焰成两次像,玻璃越厚,重影越明显,所以
选较薄的1mm厚的玻璃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像会成在
桌面上方或下方,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4)把
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只能测出一组数据,不可靠,一组数据具
有偶然性,实验次数越多,结论越可靠。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与过程评估
27 .(1)速度
(2)质量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3)运动速度质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解析】(1)在此实验中,小球的高度代表了其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的大小,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能够具有相同的速度.
(2)甲图中两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质量越大的小球把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击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乙图中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到达底端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高度越高的小球运动到底端时速度越大,把木块撞击得越远,因此说明其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8 .(1)棉布和涤纶哪个吸水效果好,(4)等量,杯中剩水量
(5)吸水能力和布料的种类有关(6)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孙青用涤纶擦水擦不干,而孙青的妈妈用棉布就能把水擦干,所以提出的问题为棉布和涤纶哪个吸水效果好;(4)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故将三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由于布吸水的多少不容易比较,故用转化法,比较烧杯中剩余水的量,若剩余的多则吸收的少,(5)表中数据杯中所剩水量不同,可得出吸水能力和布料的种类有关;(6)由表中数据看出棉布吸水后杯中所剩水量最少,可知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强,故夏季为了让衣服吸收更多的汗液,采用棉布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考点:物质的特性
29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解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膜封住,从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往管内加水,随着水的不断加入,会发现玻璃管底部的橡皮膜逐渐向外凸出,是因为橡皮膜受到了水向下的压强;当把装水的玻璃管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后,发现当橡皮膜完全变平时,橡皮膜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橡皮膜在两种液体中所处的深度不同,应该是由于不同液体的密度不同造成的,故猜想: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0 .速度 A 物体B被撞远近碰撞前A 高度物体A
【解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多次让物体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时,物体的质量不变,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不同,因此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物体A,研究的是物体A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物体A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被撞距离的远近体现的,B被撞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被撞的越近,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小,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撞前A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控制物体A在斜面上的高度改变的;
(5)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控制了小球的速度,应改变物体A的质量。
31 .(1)0.01m3;
(2)784Pa;
(3)9.8×103Pa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酒精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变形V=即可求出酒精的体积;
(2)已知酒精液面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即可求出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
(3)可利用重力公式分别求出容器和容器内酒精的重力,由题意可知,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与容器内酒精的重力之和,然后利用压强公式P=即可求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解:
(1)由ρ=得:
酒精的体积V
酒精
===0.01m3;
(2)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
p
酒精
=ρ
酒精
gh=0.8×103kg/m3×9.8N/kg×0.1m=784Pa;
(3)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
=m
总
g=(m
容器
+m
酒精
)g=(2kg+8kg)×9.8N/kg=98N;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9.8×103Pa.
32 .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