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 影
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 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 和
平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 发展
观。

(2 )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 巨大
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课 型 新课
课 时 一课时(45分钟)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 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
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 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问题三: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结合图片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
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木
骨 相
问题四: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
解读: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
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1 )、铁犁牛耕
问题五:结合图片与教材完成下表:
时期工具名称特点
战国铁犁
西汉
耦犁
耧车
隋唐曲辕犁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问题六:阅读教材找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3 )、耕作制度
问题七:阅读教材找出两汉和宋朝以后耕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 )、灌溉水的提高
问题八:结合图片和教材归纳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或水利灌溉工具填在表格里
牛耕画像石
高转筒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九:分组讨论,探究学习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
学习延伸
垄作法:又叫吠亩法由吠和亩两部分组成。

吠是沟,亩是垄,吠亩
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
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

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吠”。

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汉代代田法
导学案答案
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问题三: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原始农业出现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问题四: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

问题五:结合图片与教材完成下表:
垄作法;代田法;
问题七:阅读教材找出两汉和宋朝以后耕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问题九: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
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
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