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
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 它亲它,教它发芽。 提示: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句,体现了春 雨带给大地的变化。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 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 —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 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 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 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课文中,春雨都发出了哪些声音呢?
淅淅沥沥——棚顶的波浪板上 滴滴答答——树林里的叶子上
叮叮咚咚——铁皮屋顶上
淅淅沥沥——油加利树上
啪啦啪啦——相思树上
哗啦哗啦——羊蹄甲上、面包树上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小伞上 叮叮咚咚——地面上
春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 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有春雨 声音的树林)比作(音乐厅),体现了(春 雨声音的动听)。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我仰着脸,让雨打在脸上;我伸
出舌头,品尝这大地的乳汁,凉丝丝 的,甜蜜蜜的!
我来读其他描写雨Leabharlann 诗: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 ,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 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 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 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 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 ,我们要成立“导 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 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 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 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9 秦兵马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 8 个,两条绿线中的 7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 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在文中的作用。 4、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 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 , 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 “ 尽” “ 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 板书:目光送 2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 5 个生字,会写的 7 个生字。正确理解“更” “ 阳关”等 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 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 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牧童遥指杏花村。
拓展训练:
1.搜集与春雨有关的诗歌、美文。
2.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雨。
第 2 句:向下望。 第 3、4 句:向前望。 第 5 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闭上眼睛听一听,你听 到春雨的声音了吗?
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 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呢?
词语花篮: 淅沥 马蹄 帐篷 乳汁 水沟
我能分得清:
滴滴答答
答案
仿佛
大佛
我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滴滴答答 淅淅沥沥 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撑一把 小红伞在春 雨中,你想 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 么样?
认真读课文,说一说:站在楼顶上
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
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我来美美地读一读。我还能写出一个 这样的句子呢!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 意思。
我喜欢春雨,它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把小雨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对小 雨的喜爱)。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 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 10 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 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 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 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 (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
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 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 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 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 写将军姿态。 5 写武士姿态。 6 写骑兵俑姿态。 7 写车兵俑姿态。 8 写弓弩手姿态。 9 写马俑姿态。 10 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 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 古今 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 3 至 10 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 渡段概括段意。 )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 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 2、 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 增强直面感受。 )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 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