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多元化讽刺艺术-2019年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的多元化讽刺艺术
钱钟书运用讽刺的方法是高超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围城》中就有其运用比喻、象征、变异词、语文言文和英文词语进行讽刺的多元化讽刺艺术。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比喻这种手法,钱钟书特别善于运用比喻,他运用比喻灵活自如、信守年来,这点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
如写鲍小姐时,“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从鲍小姐的衣着打扮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轻俘的尤物,这与她留学生的身份很不相称。
作者先把这种有失身份穿着的鲍小姐比作“熟食铺子”,讥笑她穿衣服十分暴露;进而比作“真理
”,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作者绝不拐弯抹角,直接讥笑她是赤裸裸的;后修正为“局部的真理”,根据是“她并非一丝不挂”。
这种比喻很容易就揭露鲍小姐是水性杨花、不安分守己的人,非常辛辣地讽刺了一个留学知识女性如同娼妓之形象。
又如赵辛媚和方鸿渐在辩争高松年地位高了,“今变糊涂”时,对高松年的评论“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向树上爬
,就可把后部供大众瞻仰”。
用“猴子的红臀长尾巴”来比喻“一个人的缺点”,讽刺了高松年的“糊涂”是本来就有的,并非是地位高了才有的,作者在这里用辛辣的讽刺对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巴结钻营的伪君子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和讥讽。
二、运用象征进行讽刺
钱钟书在小说中也用到了象征这一手法来进行讽刺。
如题目“ 围城”的意义就当属小说众多象征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围城
》虽然写的是爱情、事业和家庭生活,但决不是为写爱情而写爱情。
通过结构来看,方鸿渐是一个人从国外来到上海,最后在情场上事业上都失败了,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也分离了,最终仍然是一个人。
通过小说透视世人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可以看到人们之间要么就是互相利用,互相欺骗;要么就是互相讽刺,正如《围城》
里写的“就像两个刺猬在一起”,不是你刺了我,就是我刺了你。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叫做褚慎明的所谓哲学家说了一句,解释了什么叫“围城”。
他说:“围城就像金漆的鸟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而里面的鸟想飞出来”。
苏文纨也有一种法国的说法:“说‘婚姻就像一座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所以结婚就是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
总而言之,人的理想和现实总是矛盾的,总是无法满足的。
正如方鸿渐所说:“人生处处如围城,婚姻、事业、家庭”。
而在这些方面,人们总是处在矛盾中,经历过这些的人们或者正在经历这些的人们,总是对它们有着种种的抱怨,而那些还未经历过它们的人们,却对它们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
这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矛盾,也是围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围城”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运用变异词语进行讽刺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加强幽默效果,表达一种强烈的思想
感情,常常会选择一种变异语言表达。
钱钟书主要的语言风格其中一种就是语言变异艺术,他在《围城》中常以变异词语进行讽刺,寄托自己的感情。
如:“欧洲的局势急转直下,日本人因此在两大租界里一天天的放肆,后来跟中国‘肩作战’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立不住,结果这‘立’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中立”原是指处于两种对立的政治力量中间,不偏向任何一方,小说中则指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对日本嚣张的态度表示“中立”。
作者却把它们分拆开来,说成“中既不中,立也立不住”,再递进为“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这既讽刺了英美两国厚颜无耻和见风使舵的嘴脸,又从侧面批判日本人在中国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英美帝国主义的愤慨。
又如在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由高松年这位“老科学家”分拆出“ 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会让人觉得他这个人不伦不类,很好地起到了讽刺他无真才实学,根本配不上科学家的头衔的作用。
作者用“老了便不值钱”的“女人”来比喻高松年这位过时的科学家,因为只有当娼妓的“女人”才会用值多少钱来衡量,从而就讥笑高松年的人格;因为只有市侩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值多少钱,从而又讽刺了高松年的品德,这正是作者钱钟书讽刺技巧的高超之处。
四、运用文言文和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钱钟书是个博学者,他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精深的英文知识,因而他用文言文和英文词语进行讽刺也能驾轻就熟,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人物形象。
如方?q翁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方老先生果然是文如其人:喜欢用典、自负、偏执、保守、迂腐。
通过家书,使方?q翁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死心不改的封建遗老形象跃然于纸上,成功地讽刺了像方?q翁这般的身居二十世纪思想还是遗老的乡绅们的空虚和矫揉造作。
再看用英文讽刺的例子。
“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
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 “我不
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工夫翻书研究。
可是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西,忽然what 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
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用拿假货来fool我。
O 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
上述都是张吉民与方鸿渐的谈话,在这里作者通过引用洋浜泾英语,塑造了张吉民这个生活在上海大都会的典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
张吉民在话中夹些无谓的英文字,自以为时髦,殊不知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作者的用意就是借此讽刺他附庸风雅却又俗不可耐,甘当洋奴才的丑态。
此外还有从不和谐中体现讽刺的手法。
如写留学生们在归国途中打牌赌钱,“不但有故乡风味,而且适合世界潮流”,这是一种滑稽的类比,在类比中营造出了一种极为不和谐的语言环境,留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内涵应是高深的,言行应该是得体的,然而作者在这里将他们描述得与他们的身份极为不符,这就达到了预期的讽刺喜剧效果。
《围城》一文的讽刺从总体上说具有层次性和参差性。
针对不同的人事,作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嘲讽,分寸把握得也很准准。
如方老先生虽然性格迂腐却不失民族气节,小说写他拒绝作汉奸下水而未得到政府表彰,内心颇为委屈“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容与翁姑的怨抑”。
引俚俗入时政,写出了老乡绅迂而直的个性,属于无恶意的纯正的幽默。
而同样是以家常拟国事,写到海上寓公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寻欢作乐则是刻意的讽喻了。
如果说对方鸿渐一类良知未泯的人物,小说的奚落、揶揄是善意的嘲讽,对于陆子潇、曹元朗一
类自负又可怜的新旧知识者是不留情面的冷嘲,那么,对于李梅亭之流的寡廉鲜耻、皮厚心黑则完全是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揭露,作者毫不掩饰和克制嫌厌憎恶的态度。
《围城》集中展示了钱钟书讽刺的高超技巧,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普通人物的细致把握。
由于作者自己的广博学识,使他在知识性的话语中间一再传出睿智的诡异讽刺,钱钟书先生的睿智、洒脱、冷峭、诙谐、犀利、快捷种种神韵尽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