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泡茶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4

合集下载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规程1. 在操作袋泡茶包装机之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和安全帽等。

2. 检查袋泡茶包装机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并确保接地良好。

3. 在操作袋泡茶包装机之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如发现有异音、异味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维修人员。

4. 在操作袋泡茶包装机时,应保持机器周围的工作环境整洁,并确保没有杂物堆放。

5. 禁止将手指或其他物体伸入机器工作区域,以免造成伤害。

6. 在清洁和维护袋泡茶包装机之前,必须先将电源断开,并等待机器完全停止后才能进行操作。

二、操作流程1. 打开袋泡茶包装机的电源开关,并确认机器处于待机状态。

2. 准备好需要包装的袋泡茶,确保袋泡茶的质量和包装规格符合要求。

3. 将袋泡茶放入袋泡茶包装机的送料台上,并根据要求调整送料台的位置。

4. 手动调整袋泡茶包装机的封口、切割和计数装置,确保包装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标准要求。

5. 按下启动按钮,袋泡茶包装机开始工作。

6.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机器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7. 当袋泡茶包装机工作完成后,按下停止按钮,断开电源,并清理工作区域。

三、故障处理1. 如果袋泡茶包装机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切断电源。

2. 在停机状态下,检查袋泡茶包装机的各部件是否正常,如发现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3. 严禁擅自拆卸或修理袋泡茶包装机,以免造成二次故障或伤害。

4. 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维修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四、维护保养1. 每天开机前和关机后,必须对袋泡茶包装机进行清洁和检查。

2. 定期清理机器的灰尘和杂物,以保持机器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润滑袋泡茶包装机的各滑动部件,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4.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和接头,确保连接良好,并消除潜在的风险。

5. 定期对袋泡茶包装机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机器的性能和品质。

总结:袋泡茶包装机是一种用于包装袋泡茶的专用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 确保袋泡茶包装机处于停止状态,断开电源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2. 检查机器的各项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现象。

二、开机操作
1. 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接通电源,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2. 使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逐步启动各个部件,确保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三、制袋操作
1. 将原料茶叶装入给料装置中,并根据要求设置包装袋的尺寸。

2. 启动袋泡茶包装机,开始制袋操作。

注意观察包装袋的封口和印刷位置,确保正常。

四、调整操作
1.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包装袋的封口不良或印刷位置偏差,需要及时调整机器参数或部件位置。

2. 不得随意调整各项参数,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操作员进行操作。

五、结束操作
1. 在生产结束后,停止袋泡茶包装机的运转,并进行清洁和保养工作。

2. 记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便日后参考。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 在清洁和维护机器时,必须断开电源并等待机器完全停止运转后进行。

3. 如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现机器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

以上即为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希望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中药袋泡茶 配制工艺规程

中药袋泡茶 配制工艺规程

中药袋泡茶配制工艺规程English answer:1. Scope.This standard specifie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ea bags.2. Normative references.The following documents are essential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s,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referenced document (including any amendments) applies.GB/T 191 Packaging terminology Part 1: Basic terms.GB/T 10317-2012 Packaging Flexible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Test methods.GB/T 15092-2006 Packaging Flexible packaging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GB/T 16550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containers.3. Terms and definitions.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ocument,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definitions apply.3.1。

SOP-03-1602袋泡茶自动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

SOP-03-1602袋泡茶自动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DXDCH-10型袋泡茶自动机包装规程,保证生产安全。

范围:DXDCH-10型袋泡茶自动包装机。

职责:本规程由设备部编制,质量部审核,生产部、设备部、质量保证部负责规程实施。

内容:1.开机:1.1.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横纵封温度。

1.2.内袋温度:一般设定横封130~150℃,纵封120~140℃。

1.3.标签温度:一般设定在120~140℃1.4.外袋温度:根据不同材质,一般设定纵封100~130℃,横封100~150℃。

1.5.温度校正:按住温控表上的<AT>键10秒钟以上,直至温控表上的<AT>指示灯闪亮即可,在指示灯闪亮期间,不允许关机或重新改变温度。

2.制袋调整:2.1.关于内袋调整:2.1.1.按电脑控制器上的袋长键,选定屏幕显示的“内袋”,设定成自己所需袋长,并相应改变主轴上的偏心轮刻度大小,使其与设定袋长大小一致。

2.1.2.在内袋横封平行(即封合)状态下,打开机器后门,向前推内袋张紧轮,将主轴偏心轮上的链条拆下,用手转动主电机皮带使偏心轮与地面成45°角(见图2),后锁紧偏心轮紧固螺母。

3..外袋调整:3.1首先打开内袋离合控制器,合并外袋离合器。

3.2.袋长设定:首先挪开光点头,使其在“定长”状态下工作,当走出的袋长与两个光标中线距离一致时(±1mm),再将光点头照在光点上,此时进入跟标状态。

备注:1.注意两个光标之间不可以有其他颜色变化,以免引起光电头的误动作。

2.调整光电头的灵敏度旋钮,使其只有在光标经过光电头时,指示灯闪动一下。

3.检查光标颜色与底色是否相近,如相近则不可工作。

二者反差越大约好。

4.机械手调整:4.1.当内袋横封平行时(刚刚切断袋子),机械手上升到最高点夹住袋子为最佳位置。

4.2.调整:当横封平行时,拆掉机械手后面的传动链条(见图8),用手转动机械手齿轮,将机械手上升到最高点夹袋时,再将链条上紧即可。

5.下料时间调整:当横封平行时,合上下料离合器,托起基板下的双联介轮,前后转动料盘,将打开后的量杯正好对准成型器接料口即可。

袋泡调味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袋泡调味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袋泡调味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袋泡调味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乌龙茶为主要原料,以决明子、大麦、罗汉果、荷叶、金银花、陈皮为辅料,按比例混配而成的袋泡调味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76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3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21302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GB/T25436热封型茶叶滤纸GB/T30357.1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QB/T3523白卡纸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3要求3.1原辅料要求3.1.1乌龙茶应符合GB/T30357.1的规定。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

袋泡茶包装机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袋泡茶包装机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

袋泡茶包装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用于将散装茶叶包装成方便泡沫袋。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遵守安全规范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规程适用于包装机的操作人员。

2. 操作准备2.1 机器检查•检查包装机的连接线和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电源插座和插头是否正常。

•检查运输机构是否固定。

•检查包装机是否有异常噪音或异味。

2.2 原料准备•确保茶叶质量符合要求,无异味或杂质。

•准备适量的包装袋和密封材料。

3. 操作步骤3.1 打开包装机1.按下主电源开关,并确认指示灯亮起。

2.启动主控制面板并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3.2 调整包装机参数设置1.按下操作界面上的“参数设置”按钮。

2.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包装要求,设置适当的包装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3.确认参数设置无误后,按下“确认”保存设置。

3.3 准备包装袋1.打开胶合袋的封口部分。

2.将适量的茶叶倒入袋中,注意不要超过包装机的容量。

3.用手轻轻摇晃袋子,确保茶叶均匀分布在袋中。

4.手动卡紧袋子的封口,确保密封完整。

5.将封好的袋子放置在包装机的供料口,确保袋子位置正确且齐整。

3.4 开始包装过程1.按下操作界面上的“开始”按钮。

2.包装机开始自动运行,同时进行袋子供料、封口和切割等操作。

3.监控包装过程,确保所有步骤正常进行。

4.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包装机并检查问题。

3.5 完成包装1.包装机完成茶叶的包装后,自动停止运行。

2.将包装好的茶袋取出,并进行质量检查。

3.合格的产品可以进行贴标和集装箱包装。

4.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返工或丢弃,不得销售。

4. 安全规范1.操作人员应熟悉包装机的使用手册,并在操作前仔细阅读。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手套和安全帽等个人防护装备。

3.禁止在运行中触摸包装机的旋转或移动部件。

4.在调整和清理包装机时,必须切断电源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

中药制剂袋泡茶详细生产工艺流程

中药制剂袋泡茶详细生产工艺流程

中药制剂袋泡茶详细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制剂的袋泡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其生产工艺流程严格而精细,旨在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茶剂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茶剂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茶剂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标准的茶剂制粒、干燥岗位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茶剂制粒、干燥岗位的生产操作。

3、责任:岗位操作人员、岗位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班前检查4.1.1 厂房及附属设施4.1.1.1 检查操作间的顶棚、四壁(包含窗户)、地面及其交接处是否清洁。

4.1.1.2 检查操作间内的所有管道、风口、灯具及灯具与墙壁或顶棚的交接处是否清洁。

4.1.1.3 检查操作间内的水池、地漏是否清洁,是否有清洁记录。

4.1.1.4 检查进入操作间的水、电、气和汽供应是否正常,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4.1.1.6 捕吸尘设施是否清洁、正常可用。

4.1.2 空气净化系统4.1.2.1 洁净室的温度是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是否控制在45~65%,是否有记录;要求本生产岗位操作间应保持相对负压,并观察压差指示装置,与相邻房间静压差大于5Pa。

4.1.2.2 确认进入洁净室的空气是否净化,微生物数和尘粒数的监控是否在有效期内,查看是记录,符合生产要求。

4.1.3 设备、仪器、仪表、量具、衡器4.1.3.1 生产、检验用设备是否已清洗、清洁,状态标志是否明显。

4.1.3.2 生产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有状态标志及校验合格证,是否定置放置,性能是否良好,并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处于待生产状态。

4.1.4 物料4.1.4.1 药品生产过程所需原辅料是否有合格证或明显的标签标示可用。

4.1.5 文件4.1.5.1 生产用现行标准文件(茶剂制粒、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是否齐全。

4.1.5.2 上次记录或凭证是否填写完整;本次生产用记录和凭证是否准备齐全。

4.1.5.3 有质量部QA核发的清场合格证,说明配制环境及室内的物品均符合生产要求。

4.2 生产前准备工作:4.2.1 岗位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检查上一班次的清场情况,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并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超过有效期,则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

袋泡茶生产线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袋泡茶生产线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袋泡茶生产线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是袋泡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经常使用和正确的操作和保养对于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提高质量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安全设施在操作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前,应先检查生产线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并确认生产线的各部件是否按照厂家提供的设计和制造要求进行了安装和调整。

生产线的安全设施包括以下内容:•安全防护网:生产线周围应设有安全防护网,以保证工作区域内的安全,同时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域造成安全事故。

•紧急停机开关:生产线中应配备紧急停机开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切断设备的电源,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安全门:生产线应配备安全门,保障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域的安全,并能够迅速退出避免意外发生。

2. 操作规程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操作规程:•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所有部位是否处于安全、正常状态。

•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和相关的防护物品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操作时,应注意审视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运转状态,确认在合理的费用情况下,设备运行正常,产品质量优良。

•操作时,不得随意停机或开机,应按照相应程序操作生产线及相关设备,必须确保生产线长时间稳定的运转。

•在停机时,必须切断设备电源,在操作前或者操作时,除了必需的人员外不允许其它人员进入操作区域。

•在设备生产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机并联系厂家售后服务。

3. 能源消耗为了防止生产线消耗过多的能源,从而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操作人员必须注意合理使用能源,节约能源。

下面是一些节约能源的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频繁的停机和开机,不必要的停机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在使用设备时,适当清洁和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修理,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制约能源消耗。

•在选择较为节能的设备时应考虑设备性价比问题,并及时更新、优化老化的设备。

生产设备保养规程1. 胶轮和切刀的修整胶轮和切刀是袋泡茶包装机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定期检查刀片的状况并保持其锋利。

中药袋泡茶标准

中药袋泡茶标准

中药袋泡茶标准制作中药袋泡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熬煮方法,旨在将中药材以袋装的形式进行泡制,更方便、简洁,并避免直接接触中药渣滓。

以下是制作中药袋泡茶的一些标准和注意事项:1. 选材:选择新鲜、干燥、质量良好的中药材。

确保中药材没有变质、发霉或有异味。

2. 材料准备:准备中药袋(通常为无漂白的天然滤纸袋)、清水、中药材。

3. 材料量:根据中药配方和个人需要,将合适的中药材量放入中药袋中。

一般来说,每袋中药材量在5克至10克之间比较常见,但具体的量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而定。

4. 封口:将中药袋的开口处用线或夹子封好,确保中药不会溢出。

5. 温水浸泡:使用温水(避免使用沸水,以免破坏中药成分)将中药袋泡在杯中,浸泡的时间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和需要进行调整,通常在5分钟至15分钟之间。

6. 翻动:适时翻动中药袋,帮助中药材均匀释放药性。

7. 饮用:泡制好的中药袋茶可以饮用。

根据个人情况和中药材的特性,可以选择加入蜂蜜、红枣等调味品,以改善口感。

8. 注意事项:药性搭配:制作中药袋泡茶时,要根据中药药性相克相济的原则,避免不合适的中药搭配。

个人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新的中药材或配方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用量控制:中药袋中的材料量不宜过多,以免药效过于浓烈或产生不适。

质量保证:选择正规的中药材供应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9. 儿童和孕妇: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中药使用需格外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制作中药袋泡茶的一些标准和注意事项,但每种中药材的性质不同,泡制的方法也可能有所差异,所以最好在使用前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查和咨询,确保正确有效地使用中药袋泡茶。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具体包括茶叶加工、茶饮制作等生产环节。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所述茶制品包括茶叶粉末、茶叶饼干、茶包、茶饮料等产品。

第四条所有从事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本操作规程。

第五条茶叶加工成茶制品的工艺过程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选用新鲜、嫩叶为原料,应严格按照品种、时期合理选择原料。

2.茶叶采摘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包括鲜叶润制、烘干等工序。

3.茶叶加工应细致翻制,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和色泽。

4.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5.茶叶加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6.茶制品包装要符合卫生要求,并严密封装,防潮、抗氧化。

第七条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选用优质的代用茶原料,包括绿茶芽、黑茶叶、花茶、养生茶等。

2.代用茶的炒制或发酵工艺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防止杂质、异物等污染茶叶。

4.代用茶加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代用茶产品包装要符合卫生要求,并严密封装,防潮、抗氧化。

第四章公共事项第八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场所应具备卫生条件,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

第九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一条违反本操作规程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应立即开始执行。

第十三条对于本操作规程未能规定的事项,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本操作规程解释权归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所有。

茶剂灭菌操作规程

茶剂灭菌操作规程

茶剂灭菌操作规程茶剂的灭菌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茶剂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

以下是茶剂灭菌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1. 灭菌设备准备:- 灭菌室内环境应符合洁净室的标准,有良好的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 准备好符合要求并经过验证的灭菌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灭菌箱等;- 灭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灭菌操作程序:- 茶剂在生产过程中应符合卫生要求,人员操作时应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帽子,保持个人卫生;- 将茶剂放入干燥、清洁、灭菌的容器中;- 将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标明灭菌日期和存储期限;- 将容器放入预热好的灭菌设备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压力,确保达到灭菌的标准;- 开启灭菌设备,进行灭菌操作,时间一般为30分钟以上;- 灭菌结束后,待容器内温度下降到合适范围后,取出茶剂容器,并将其放置在清洁无菌的区域,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包装。

3. 灭菌结果验证:- 取出灭菌后的茶剂容器,进行菌落计数、菌落鉴定等操作,确保茶剂中无菌生长;- 对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方可出厂销售;- 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验证和检测,确保设备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 灭菌记录:- 进行灭菌操作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茶剂的生产日期、灭菌日期、灭菌设备的编号、灭菌操作员等信息;- 保存茶剂的灭菌记录和验证结果,并进行归档,以备查阅。

5. 灭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对灭菌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定期检测和验证灭菌设备的灭菌效果,确保设备达到灭菌的标准;- 对灭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设备本身成为茶剂污染的源头。

通过严格遵守茶剂灭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保证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茶剂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同时,也需要定期对规程进行评估和改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灭菌要求和技术进展。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

茶制品及代用茶分装生产操作规程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茶制品及代用茶分装生产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茶制品及代用茶的生产过程,便于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2. 责任:生产操作人员负责实施本操作规程。

3. 范围:适用于茶制品及代用茶系列的产品生产。

4. 工作程序:4.1工作流程以干制品为原料加工代用茶产品工艺流程:精制加工:原料→检验→拣剔→匀堆→干燥→包装→检验→入库。

混合类加工:原料→检验→拣剔→拼配→包装→检验→入库。

袋泡代用茶加工:原料→检验→拼切匀堆→包装→检验→入库。

4.2 原料入库:采购到公司的原料,库管进行入库,入库时核对品名、数量、规格、件数、供货商信息等,然后通知化验室取样进行检验。

4.3 检验:化验员安装取样规则进行取样,完成检验项目,并出原料检验报告单,只有检验合格的原料方可投入生产使用,检验不合格的不投料。

4.4 领料:车间生产人员按照生产指令单到库房领料,核对领料单上的品种、数量、规格等信息。

4.5 称量:领到车间的原料进行复称,确保领用物料准确。

4.6 拣选:将领用的物料放到拣选台上,进行拣选,检出虫蛀的、发霉的、果梗、果壳等杂质。

拣选要仔细,拣选完以后需要在复查一遍,确保产品质量。

4.7 匀堆:将挑拣完成的原料需要匀堆的,要保证均匀。

4.8 分装:拣选过后的原料进行分装。

按照生产的产品规格情况,可以进行手动分装,然后封口;也可以直接用分装机分装。

最终达到完整的独立产品包装。

4.9 外包:分装完毕后,进行外包装,确保每件货准确无误。

4.10 检验:由检测中心取样检测。

4.11 入库:将外包装好的产品进行入库,填写入库单。

5.物料平衡及损耗:。

STP-CP-201茶叶生产工艺规程

STP-CP-201茶叶生产工艺规程

**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荷叶调脂茶生产工艺规程文件。

范围:适用于荷叶调脂茶的生产过程。

责任:操作员、QA检查员、车间主任。

内容:1.概述1.1品名:荷叶调脂茶〈Heye Tiaozhi Cha〉。

1.2规格:2.2克/袋。

1.3剂型:袋泡茶剂。

1.4性状:本品内容物为棕褐色至褐绿色的粗粉;气微、味微苦。

1.5类别:利湿、降浊、通便,用于湿热内蕴之高脂血症。

1.6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00版第一部。

1.7贮藏条件:密闭、防潮。

1.8有效期:1.5年。

2.生产处方、批投料量及依据2.1生产处方:荷叶调脂茶番泻叶:333g 荷叶:333g 车前草:333g共制成1000g 2.2依据:《中国药典》2000版第一部。

2.3批投料量:荷叶调脂茶番泻叶:11Kg 荷叶:11Kg 车前草:11Kg共制成33Kg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1工艺流程图3.2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2.1拆包: 中药材原料材料经拆包间拆除外部包装及清洁干净后,通过传递柜进入洁净区后存放在原辅料暂存间并挂上各自的“物料状态标志牌”写上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等。

3.2.2称量、配料、混合: 操作人员对称量室的清场情况进行确认,对磅称进行校验,然后根据生产指令单对所领药材逐一复核其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是否一致,按指令单上要求的数量逐一称量,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复核并签名,称量好的药材混合均匀,存放在套有塑料袋的周转桶内,并挂上填有品名、批号、数量、日期的“物料状态标志”,转入下一道工序,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后认真进行清场。

3.2.3粉碎、筛分: 操作人员按照设备操作SOP对中药粉碎机做运行前检查,确保机器运转正常;取经过混合后的药材粉碎,粉碎的投料量要依据处方规定量和药材本身的特性酌情进行增加,过程中要注意经粉碎后药粉的色泽及是否有异物;粉碎结束后操作人员用14目筛和40目筛进行筛分,收集能通过14目筛且不能通过40目筛的药材粉末,不能通过14目筛的药材粗粉统一收集后,重新粉碎重新过筛;将经过筛分后合格的药材粉末挂上状态标志牌转入下一道工序,认真填写批生产记录并彻底进行清场。

茶块、茶剂压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茶块、茶剂压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茶块、茶剂压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目的:阐述茶块、茶剂压块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工艺步骤正确、规范化。

范围:茶块、茶剂压块岗位职责:操作人员应按本规程正确操作,QA人员、车间技术管理员对本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规程1 生产前检查及准备1.1 车间班组长对工作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上次生产后已清场合格,现场不存在与本次生产无关的物料、文件、记录等,生产设施、设备、使用的容器具均悬挂有符合生产的状态标志。

若清场时间已过规定的有效期,应对工作区重新进行清场,经QA检查达到生产要求后才准许开工。

1.2 准备好使用的容器具、工具、岗位记录及足够数量的标签;1.3 对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容器具、工具的部位用75%乙醇进行消毒;1.4 按领料程序从中间站领取待压块的中间体(干颗粒),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及合格标志。

2操作步骤2.1 根据工艺要求,选取好冲头和冲模,检查冲头和冲模有无受损且光洁度是否良好;安装上加料刮料器、冲头和冲模,检查刮料器、冲头和冲模是否安装良好;用摇把手动运转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2.2 将颗粒加到料盘中,开机调整块子的重量、厚度和硬度,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即可开始正式压块;2.3 根据要求定时检查块重,确保压出的块子符合要求规定;2.4 压块的块子用洁净容器盛装,计量,贴签,转块子干燥工序;2.5 压块结束,要把开始调整试压的块子及压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全部放进盛装不合格药品的容器内,贴签,称重,转不良品间;3 生产安全注意事项3.1 人员3.1.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鞋、帽及口罩;3.1.2 开机运转后,操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睡岗、串岗。

3.2 块状成型机3.2.1 设备运行时严禁用手或工具碰触转动部件和挤压部位,以防发生人身伤害事故;3.2.2 对压块机加料时要避免加料器出空现象,以免损坏设备;3.2.3 操作时应指定一名员工捡块及清扫冲头,并只允许该员工开动开关,其余人员禁止过界操作;3.2.4 清洁设备特别是清洁冲头时必须在设备停止运转,切断电源后方能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粒干燥岗位清场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本操作规程,使制粒干燥岗位的清场操作规范化,避免混药及差错发生。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制剂各品种制粒干燥岗位的清场操作。

3. 责任:本岗位操作人员、带班组长、车间管理员、QA检查人员对此操作的实施负责。

4. 内容:
4.1 本岗位操作完毕,当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清场清洁操作。

如特殊原因不能立即清场清洁,应立即悬挂“待清场”和“待清洁”的状态标志。

4.2 首先清理所有生产性遗留物,将制备好的颗粒运至中间站。

4.3 制粒机、干燥机中剩余的少量药粉装入洁净塑料袋,标明品名、规格、批号、重量、日期交中间站保管员,并做好记录。

4.4 制粒干燥过程散落的细粉作污粉处理。

4.5 废弃的生产性物料应按照“废物垃圾管理规程”处理,已用原辅料的标签、合格证等、以及一次性可收集的状态标志物应作为凭证收集归并于批生产记录。

4.6 未用的原辅料做封口检查后放入储器,储器外挂状态标志,必要时在储器内原辅料的包装物上做状态标志,退回到原辅料暂存间。

更换品种时按“物料退库管理规程”将所有生产品种的剩余原辅料退库。

4.7 按本岗位“厂房设施清洁操作规程”对厂房设施进行清洁,必要时按照“洁净区厂房定期消毒和消毒剂使用管理规程”对厂房内环境进行消毒。

4.7.1 用湿毛巾擦去门窗、内墙面、桌面上的不洁物。

4.7.2 用干毛巾拭去灯具、滤网、开关箱外壳表面灰尘、药粉。

4.8 按“制粒机、干燥机清洗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及管道进行清洁,合格后挂“已清洁”状态标志卡。

4.9 整理该批制粒干燥生产记录,转交于下一岗位或存放在于指定的位置。

4.10 本岗位各种状态标志卡由班长收回,放入批生产记录中。

4.11 将生产过程用的容器具、工器具,移至容器具洗存间,按“容器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对容器具、工器具进行清洗,放固定位置。

4.12 用扫把扫去地面上的废纸屑、残留物及污物,用拖把擦去地面上污物。

4.13 工作完毕后,把使用的扫把、毛巾、拖把送往本区洁具洗存间,按“卫生洁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洗涤、清洁保存。

4.14 清场、清洁结果请班组长或QA人员检查。

4.14.1 所有清场、清洁、检查过程详细记录
4.14.2 清场结束填写制粒干燥岗位的清场记录(正副本)。

由QA人员或授权人检查合格后由清场人及检查人在清场记录上签名。

4.14.3 制粒干燥岗位的清场记录(正本)归入本批产品的批包装记录。

制粒干燥岗位的清场记录(副本)作为下批产品的清场合格凭证,归入下批产品的批包装记录。

4.14.4 清场、清洁检查合格,由QA人员或授权检查人发给“清场合格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