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
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纤.细(xiān)要塞.(sài) 澎湃.( pài) 锐不可当.(dǎng)
B.渗.透(shèn) 炸.药(zhà) 遗嘱.(zhǔ)卓.有成效(zhuō)
C.亘.古(gèn) 翘首(qiáo) 桅杆
..(wéi) 屏.息敛声(bǐng)
D.修葺(qì) 凌.空(líng) 镌.刻(juān)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篑退,毫无斗志。
B.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术。
C.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飘异乡,又漠漠忘却呢?
D.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以摧枯拉朽
....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 建立了新中国。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D.这所大学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
....,影响学校声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B.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C.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莫言笔耕不辍,他将作品中描绘的乡土风情与灵动的想象力相结合,开启了当代小说一个新的审美时期,将中国故事带到了世界文学的舞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完成5—8题。
5.下面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常)人不堪.其忧(不能忍受)
B.治.经为博士(研究)旦.辞爷娘去(早晨)
C.其一犬.坐于前(狗)竟.不可得(竟然)
D.但微颔.之(下巴)宜.乎众矣(应当)
6.选择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三十而.立
D.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
7.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们从军多年,胜利归来。
C.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不一会儿,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心情很从容。
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C.《陋室铭》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卖油翁》通过讲故事阐明事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维《使至塞上》)
③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2)请在王绩的《野望》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
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
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
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
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
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
对此,人们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
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
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
..是用建设性的办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
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
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
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
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中/华-资*源%库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
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⑪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⑫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
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
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
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
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0.第⑥段加点词语“往往”一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4分)
11.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2.请列举至少两条“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2分)
五、写作(60分)
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
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
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你也可以自行提炼一个词语或短语填写在横线上,进行写作。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B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⑥,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⑦,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淮海集》)
【注】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⑦惠因涧:山涧名。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以书.邀余入山:(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4)以.不时至,去矣: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1)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5. 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2分)
三、名著导读(4分)
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曾易名为__________。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真是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___,使西方人全面地料及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7.“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以上是斯诺在书中对__________的描述。
四、记叙文阅读(18分)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
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
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
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
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
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
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
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
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
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
但我考上了。
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
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
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
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
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
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
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
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
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
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
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8.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4分)
9.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4分)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分)
11.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6分)
五、语言实际运用(12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4分)
材料一中新网长沙9月7日电 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89岁(虚岁)生日。
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并未与家人一起庆祝,而是奔赴在田间地头,察看他最心爱的杂交水稻。
当日,袁隆平不辞辛劳,带领在湖南长沙参加首届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的海内外稻作专家,驱车来到距离长沙市区约32公里的长沙县春华镇金鼎山村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参观。
材料二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自小亲历过饥饿的苦难,长大后便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从偏远湘西的最初探索,到成立科研小组带头攻关,再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位“农民科学家”始终没有停下自己逐梦的脚步,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材料三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说,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及耐盐碱海水稻的培育,届时“心满意足,就可以退休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新闻的主要内容。
(4分)
(2)早在2004年,袁隆平就被评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重新设计一段颁奖词。
(4分)
13.新版语文教材对课文做了一系列调整,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4分)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②:灿烂的春光有童真,③;④,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成都外国语学校初2020届八年级上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
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C)
A.纤细
..(xiān)要塞.(sài) 澎湃.( pài) 锐不可当.(dǎng)
B.渗.透(shèn)炸药(zhà) 遗嘱.(zhǔ)卓.有成效(zhuō)
C.亘.古(gèn) 翘首(qiáo) 桅杆
..(wéi) 屏.息敛声(bǐng)
D.修葺(qì) 凌.空(líng) 镌.刻(juān) 锲而不舍
....(qì)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篑退,毫无斗志。
B.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术。
C.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飘异乡,又漠漠忘却呢?
D.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E.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以摧.枯拉朽
...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 建立了新中国。
F.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此处应用“震耳欲聋”)
G.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不符题意。
)
H.这所大学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
....,影响学校声誉。
(指让内行人笑话,本身有被动之意,与前面“被人”重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E.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歧义,“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
F.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G.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多重否定混乱)
H.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莫言笔耕不辍,他将作品中描绘的乡土风情与灵动的想象力相结合,开启了当代小说一个新的审美时期,将中国故事带到了世界文学的舞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完成5—8题。
5.下面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B)
A.学而时.习之(时常)人不堪.其忧(不能忍受)(按时/忍受)
B.治.经为博士(研究)旦.辞爷娘去(早晨)
C.其一犬.坐于前(狗)竟.不可得(竟然)(像狗一样/终了,最后)
D.但微颔.之(下巴)宜.乎众矣(应当)(点头)
6.选择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代词/名字)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气词/兼词,在其中)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三十而.立(表转折;表修饰)
D.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用,介词)
7.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不善者反之。
)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们从军多年,胜利归来。
(互文: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
C.“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不一会儿,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心情很从容。
(意: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
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C.《陋室铭》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强调的是“德馨”)
D.《卖油翁》通过讲故事阐明事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维《使至塞上》)
③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2)请在王绩的《野望》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
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
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