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新课标1卷物理试题评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尹建尊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问题详解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549d4f851e79b89680226a5.png)
2015·新课标Ⅰ卷第1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N 、φP 、φQ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Q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N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A .U =66 V ,k =19B .U =22 V ,k =19C .U =66 V ,k =13D .U =22 V ,k =13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围,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围是( )A.L 12 g 6h <v <L 1 g 6hB.L 14 g h <v < 4L 21+L 22g 6hC.L 12 g 6h <v <12 4L 21+L 22g 6h D.L 14 g h <v <12 4L 21+L 22g 6h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圆盘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机械能守恒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2015·新课标Ⅰ卷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题,共47分)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序号1234 5m(kg) 1.80 1.75 1.85 1.75 1.90(4);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3.(9分)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Ω,R2=________Ω.(2)现用一量程为3 mA、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A 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 mA、1.0 mA、1.5 mA、2.0 mA、2.5 mA、3.0 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新课标Ⅰ卷第3页24.(12分)如图,一长为10 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 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5 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 cm.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10 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能也保持不变(2)(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 =1.00×105 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汽缸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ⅰ)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汽缸封闭气体的温度;(ⅱ)缸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封闭气体的压强.34.[选修3-4](15分)(1)(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____Δ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ⅰ)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ⅱ)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35.[选修3-5](15分)(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2015·新课标Ⅰ卷第4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2015·新课标Ⅱ卷 第1页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 .保持静止状态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U a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b c aC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 D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c b a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 m/sB .东偏南方向,1.9×103 m/sC .西偏北方向,2.7×103 m/sD .东偏南方向,2.7×103 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19.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 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 倍B .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 倍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 倍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2015·新课标Ⅱ卷 第2页21.如图,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 ,b 放在地面上.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a 落地前,轻杆对b 一直做正功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gh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题,共47分)22.(6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__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23.(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V(量程3 V,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6 V,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阻记为R V′,与电压表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________R 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 ⎛⎭⎪⎫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2015·新课标Ⅱ卷 第3页(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 形管竖直放置,A 侧上端封闭,B 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 关闭;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 =10.0 cm ,B 侧水银面比A 侧的高h =3.0 cm.现将开关K 打开,从U 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 cm 时将开关K 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 0=75.0 cmHg.(ⅰ)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 侧空气柱的长度.(ⅱ)此后再向B 侧注入水银,使A 、B 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的长度.34.[选修3-4](15分)(1)(5分)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ⅰ)P、Q间的距离;(ⅱ)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过的路程.2015·新课标Ⅱ卷第4页35.[选修3-5](15分)(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10分)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ⅰ)滑块a、b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理综物理部分2015·卷第1页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 )A.1.25 m B.2.25 mC.3.75 m D.4.75 m15.如图,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a1、a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3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a3>a1 B.a2>a1>a3C.a3>a1>a2 D.a3>a2>a116.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1μ1μ2B.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D.2+μ1μ2μ1μ217.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确的是( )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18.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3kQ4a2,沿y轴正向 B.3kQ4a2,沿y轴负向C.5kQ4a2,沿y轴正向 D.5kQ4a2,沿y轴负向19.如图甲,R0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T0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经二极管整流后,通过R0的电流i始终向左,其大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规定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时,a、b间的电压u ab为正,下列u ab-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20.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T3时间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关于微粒在0~T 时间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末速度大小为2v 0B .末速度沿水平方向C .重力势能减少了12mgd D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mgd 2015·卷 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8分)二、非选择题(其中第21~24题为必做部分,第37~39题为选做部分)【必做部分】(56分)21.(10分)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 /(N) 0 0.50 1.00 1.50 2.00 2.50l /(cm) l 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③找出②中F =2.50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 、O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 、B ,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 ,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 -l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 0=________cm.(2)测得OA =6.00 cm ,OB =7.60 cm ,则F OA 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上作出F OA 和F OB 的合力F ′的图示.。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https://img.taocdn.com/s3/m/8994deabad02de80d5d840dc.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l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l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M ϕ、N ϕ、P ϕ、Q ϕ。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则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Q ϕ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N ϕ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l ,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
则A .U=66V ,k=19B .U=22V ,k=19C .U=66V ,k=错误!D .U=22V ,k=错误!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A .W=错误!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错误!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错误!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错误!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
(整理)全国高考新课标Ⅰ物理试卷分析
![(整理)全国高考新课标Ⅰ物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9dabfe2cc58bd63086bd35.png)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物理试卷分析摘要:通过今年全国新课标Ⅰ试卷特点分析,从中发现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高三物理总复习指明方向。
关键词:特点;分析;问题;建议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物理试题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对知识点不拘泥于覆盖面,坚持以能力立意命题,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试题情境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如第18题和第21题。
设问新颖巧妙、科学合理,重视实验问题的探究创新,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理学科素养。
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需要,有利于引导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试卷特点分析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突出考查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减少数学运算的繁难度;实验题与课本实验差异性较大,素材较新、较灵活。
如第22题来自课外实验。
第23题要求考生改装和校准毫安表,是对课内基本实验的拓展,第(3)问实验电路的故障判断,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计算题考查学生建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如第25题是力学的综合试题,涉及三个阶段的物理过程,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一道计算题不再是简单的送分题;选考部分,3-3的计算题考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4的计算题则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3-5的计算题考查动量守恒与能量相结合的问题。
不难看出:3-3和3-5的计算题考点基本固定,而3-4的计算题可能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或是几何光学。
其分值特点和结构特点如下:1.分值特点总分110分。
其中,选择题:6×8分=48分;实验题:6分+9分=15分,前几年也有5分+10分=15分,或7分+8分=15分;必考计算题:12分+20分=32分,前几年也有14分+18分=32分,或13分+19分=32分;选考题:5分+10分=15分,前几年也有6分+9分=15分。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1带解析)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1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ffce4b50e2524de4187e77.png)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1带解析)绝密★启用前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1带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2.如图所示,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Mφ、Nφ、P φ、Pφ。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QMφφ> 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NMφφ>C .若电子有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有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 3.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A .9166==k ,V UB .9122==k ,V U C .3166==k ,V U D .3122==k ,V U 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015年河北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5年河北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259a06a21614791711282a.png)
5 3.9
6 1.4
7 10
8 5
9 1.6
10 1.2
11 0.5
12 0.4
13 0.4
14 0.2
15 1
表五:选做 33 题分数分布
得分 %
0 10.89
1 7.19
2 26.1
3 1
4 23.89
5 15.09
6 2.29
7 1.7
8 1.7
9 1
10 1.4
11 2.09
12 1
13 3.4
2015 年河北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如既往地坚持贯彻 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应具备的五种能力。试题 情境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情境描述清楚,题设条件明确,语言叙述流 畅,图文并茂,设问恰切。题型配置与往年一致,恰当发挥了物理学科的功能特点。基 本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试卷难度设置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整体难度控制恰当, 但较上年难度有所上升,区分度好,是一份比较成功的选拔性试卷,既有利于高校选拔 人才,又对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填 17.74 的考生是没有减掉凹形轨道本身的质量; 还有若干可能没有正确处理好给出数 据而造成的失误以及小数点位数不合要求的情况。 由于最后一空是考查综合运用概念规 律并有计算要求的,再加上前一个空的结果错误的传递,导致得分情况很不理想,不知 道五分之一的得分率是不是符合大家的预期。
(二)23 题
(三)24 题
试题情境相对简单,虽然是弹力、直流电路、安培力的综合,但图景清晰,关系 明确,用胡克定律,欧姆定律,力的平衡方程,安培力公式,四个公式联立即可求解。 满分率高达 42.5%,有 57%的考生得 10 分以上,本题得分率高达 66%! 在此题的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到,物理能力差基础薄弱的考生表现出来问题也很明 确,诸如,分不清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分不清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分不清弹簧的伸长 和弹簧的原长,不能理解系统重新平衡是什么含义,让求质量却求的是力„„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https://img.taocdn.com/s3/m/d6d06620d15abe23492f4d4d.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l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l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M ϕ、N ϕ、P ϕ、Q ϕ。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则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Q ϕ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N ϕ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l ,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则A .U=66V ,k=错误!B .U=22V ,k=错误!C .U=66V ,k=错误!D .U=22V ,k=错误!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A .W=错误!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错误!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错误!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错误!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A .hg L v h g L 66211<< B. hg L L v h g L 6)4(422211+<< C. hg L L v h g L 6)4(216222211+<< D. h g L L v h g L 6)4(21422211+<< 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https://img.taocdn.com/s3/m/91ac862d5fbfc77da369b128.png)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的全部内容。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l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l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则 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 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l ,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
2015年高考真题全国一卷理综卷(物理)详细解析
![2015年高考真题全国一卷理综卷(物理)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de731e4431b90d6c85c7d1.png)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45,再由a点从静止释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力也不变,所以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后,带电微粒受两大小相等的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向左下方,故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A、B、C 错误。
考点: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15. 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9e5fc58fb770bf78a55da.png)
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二、选择题(每题6分,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等、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N 、φP 、φQ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 >φQ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 >φN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MP N Q a b c d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A .U=60V ,k=1/9B .U=22V ,k=1/9C .U=60V ,k=1/3D .U=22V ,k=1/317.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最低点N 时,对轨道压力为4m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A .W=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RR R R o P Q m NC .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 .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20.如图(a ),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 )所示。
2015高考天津卷物理试题评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尹建尊
![2015高考天津卷物理试题评析-【河北省衡水中学】-尹建尊](https://img.taocdn.com/s3/m/d6b01d3fb4daa58da0114aa6.png)
本题以科幻书籍、电影中常出现的“旋转舱”为背 景情景新颖
8、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 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 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 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 A、 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 B、 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 C、 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 D、 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
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 滑动触头Q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 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正弦交流电,则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C、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光线a的折射率大于b根据n=c/v,可以确定a光在同种玻璃中 速度小于光速故A错误,以相同的入射角度射入平行玻璃砖折射率越大侧移量越大。 故B错误,根据E=hv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就越容易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根据 sinC=1/n折射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全反射,在水外越不容易看到,D错误。
4、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 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仓”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 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 小的支持力,为达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B、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C、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答案】B 考点: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5年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1)(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1)(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f68e6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4.png)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B.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C.轨道半径减小,速度增大D.轨道半径减小,速度不变【考点】CI: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34:比较思想;43:推理法;53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通过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知轨道半径的公式,结合该公式即可得知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时,半径的变化情况;再利用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式,即可得知进入弱磁场区域后角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可得:R=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B减小,所以R增大。
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为:v=ωR因为洛伦兹力不做功,故线速度v的大小不变,半径R增大,所以角速度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答该题要明确洛伦兹力始终不做功,洛伦兹力只是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还要熟练的掌握半径公式R=和周期公式T=的运用。
2.(6分)如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Q,一电子由M点分别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B.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C.若电子由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D.若电子由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考点】AC:电势;AG: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532: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子由M点分别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说明电势能增加相等,据此分析电势高低。
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1及标准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1及标准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c1bd73647d27284b7351a3.png)
第Ⅰ卷(选择题)2015年理综 全国卷1 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l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l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和c 、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M ϕ、N ϕ、P ϕ、Q ϕ。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则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Q ϕB.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N ϕ C.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l,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
则A .U=66V ,k=19B.U =22V ,k=错误! C .U=66V ,k =错误! D.U=22V ,k=错误!17.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 OQ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 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A .W =错误!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 .W>错误!mg R,质点不能到达Q 点C.W =错误!m gR ,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W<错误!m gR,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
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bf88089eb172dec63b72d.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二、选择题(每题6分,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等、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N 、φP 、φQ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 >φQ 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 >φN 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A .U=60V ,k=1/9 B .U=22V ,k=1/9 C .U=60V ,k=1/3D .U=22V ,k=1/317.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最低点N 时,对轨道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 A .W=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 .W>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
15年全国高考卷试题分析物理
![15年全国高考卷试题分析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b8f75be518964bcf847c74.png)
2015的试题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分别来看选择题、实验题、选修题的解析。
(一)选择题选择题正常是从14-21题,正常是分为单选和多选部分,这几道选择题的特点是力学分布比较均匀。
第一道题是磁场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经常考的是半径和周期,比较有特点的是它多出来一个东西叫“角速度ω”,等一下咱们会做精确的分析。
第15题考察电场线和电势能,经常给一个等势面或者给电场线,让你分析带电粒子动能、势能甚至能量转换关系等等。
但是这道题只告诉你画了四条线,并且告诉你这四个点之间电势情况,让你自己分析电场方向、等势面和电场线的位置情况,进而去分析它的做功和能量关系。
所以它相当于是有一种反向出题的手法。
第16题考察的是变压器,正常常规变压器题,但比较新颖的是在圆线圈中出了一个电阻,这是好多同学没有见过的,而且是把题目的难度上升了。
第17题考的是圆周运动能量,它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小球在圆面运动,而是小球从一定高度下来然后开始做圆周运动。
这个模型或者这个图形大家都不陌生,下来的时候先做能量守恒、动能定理,然后算出速度,然后再让小球做圆周运动,用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然后提供向心力,最后进而求出速度和能量的这些关系。
但是它比较有特点的是在曲面上加上摩擦力做工,而通过摩擦力做功的多少去让大家研究小球到底可以上升到哪一个点,这就无形当中增加了这个题型的难度,它相当于是用了非常熟知的图形和逻辑,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去出题了。
第18题考的是平抛乒乓球,选择题里比较简单的是18题,因为它虽然加入了乒乓球的实际应用,但是平抛乒乓球、网球咱们很常见,而且以前高考曾经出过题,很多同学在考前练过,只要各位对平抛公式熟悉的话,平抛乒乓球问题难不倒大家。
第19题电磁感应加入圆盘实验,这个圆盘实验实质上是咱们物理学上一个非常小型的实验,这种小型的实验咱们教材上没有,导致它相当于给各位一个信息,大家从这个信息题读出圆盘实验原理,然后去答ABCD选项的正确和错误否。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f9afc96137ee06eef91800.png)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https://img.taocdn.com/s3/m/3a7abbc426fff705cc170a68.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新课标卷1)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l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l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M ϕ、N ϕ、P ϕ、Q ϕ。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
则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Q ϕ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M ϕ>N ϕ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l ,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
则A .U=66V ,k=19B .U=22V ,k=19C .U=66V ,k=13D .U=22V ,k=13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A .W=12 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12 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12 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 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1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1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cb1a790b4c2e3f56276321.png)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二、物理学科试题特点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结构仍然保持稳定。
必修部分包括8道选择题(单选与多选分开,5单3多,每题分值6分),2道实验(一力一电,力学实验6分,电学实验9分),2道计算题(23题12分,23题20分),选考部分(选修3-4,一道填空题5分,一道计算题10分)。
试题难度相比2014年有所降低,选择题、计算题尤为突出,整个试卷无偏题、怪题,完全符合《新课标考纲》要求。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2015年试题加大了对力学部分知识的考察,突出了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基础地位,电磁学部分难度和分值下降。
选修部分回避了几何光学试题,分值发生变化,第1题由2014年的6分变为5分,由5选3的选择题变化为填空题,第2题由2014年的9分变为10分,并且难度变大。
出题风格注重常规物理模型的考察,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与2014年高考相比,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呈现以下明显特点1、立足基础,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大部分试题是高三复习过程中重点复习的问题,部分题目似曾相识。
如第14题,回避了近几年常考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试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仅涉及到半径公式的理解。
第15题,考察匀强电场的特点。
第16题,考察变压器的知识。
第17、20题似曾相识,考察机械能和动力学知识,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不止一次练习过类似的题目。
第18题,考察平抛知识。
第21题以嫦娥三号登月为背景综合考察动力学、能量、圆周运动知识,题目综合知识点多,但仍以基础知识为主导。
特别是计算题,第24题难度低,主要考察胡克定律、物体平衡问题,简单涉及到欧姆定律、安培力的知识,题目有一定综合性,但物理情景简单、难度低,是容易得分的题目。
第25题,板块模型,是动力学的经典模型,只要分析清楚板块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拿下此题也不是难事。
这些题目都是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物理基本模型的认识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W 1 mgR 2 1 C. W mgR
2
,质点不能到达Q点 ,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 W 1 mgR
2
【答案】C
滑动摩擦力
能量守恒
【点睛】动能定理分析摩擦力做功是基础,对于滑动摩擦力一定要注意压力的变 化,最大的误区是根据对称性误认为左右两部分摩擦力做功相等。
理想气体状态 晶体,非晶体 变化的P-T图、 15分 热力学第一定 理想气体状态方 律、理想气体 程 状态方程 机械振动、机 械波 光的折射、全 反射、光路可 逆 双缝干涉实验 机械振动、机械 15分 波
15分
15 分
15分
15 分
天然放射性 光电效应 自由落体运动、 15分 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
22
7分
测摩擦因数游 标卡尺读数 6分 测多用电表 内电池电动 势和电阻电 表读数
6分
23
8分
9分
测电源电动 势和内电阻 电表读数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 律 电场、功能 关系
9分
电表改装与 校对
24
直线运动( 13分 两车连接轻 质橡皮筋) 电磁感应、 19分 牛顿运动定 律
12 分 20 分
12分
2015新课标卷Ⅰ分析
试卷结构稳定 突出了主干知识 考点分布相对稳定 有较好的区分度
必做部分难度总体下降,注重基础的考 查,试题取材于常见题目的改编 选做部分3-4、 3-5难度有所增加
实验侧重能力的考查
试题亮点:
18题结合实际突出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 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 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 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 A.
1 序号 m(kg) 1.80
2
3
4
5
1.75
1.85
1.75
1.90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小车通 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计算结果保 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2)1.4 0 考点:圆周运动 (4);7.92N 约1.4m/s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 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 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 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 A.
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 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 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 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 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 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答案】AB 考点:电磁感应 电磁驱动
【点睛】把握磁通量的变化才是关键,根据对称性,圆盘磁通量始终等于零,无磁 通量变化。
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 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答案】ACD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
2、夯实基础 掌握方法
3、联系实际 强调建模
4、数学运用 解决问题
14. 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 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 的 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答案】D 考点: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偏转
【点睛】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找到不同阶段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和运动学规律是 解答此题目的关键
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 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 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 1.3╳109,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 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2。则次探测器 A.在着陆前瞬间,速度大小约为 8.9 m / s 3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 2 10 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BD 万有引力与航天
安培力、平 衡 运动学、牛 顿运动定律
25
20分
选择题三年力、电比例分布比较 2013
力学50分 电磁学45分 选择4力+4电磁 实验力分7+电8分 计算力13+电19分
2014
力学36分 电磁学59分 选择3力+5电磁 实验力6+电9分 计算力12+电20
2015
力学56分 电磁学39分 选择4力+4电磁 实验力6+电9分 计算力电磁12+力20
【点睛】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力是基础,注意和运动学以 及功能关系结合
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 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 R=0.20m)。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 数为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 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1 序号 m(kg) 1.80
2 1.75
3 1.85
4 1.75
5 1.90
【点睛】由于小车过程不是平衡状态,所以 托盘称的示数并不等于二者的质量之和,而 且要把质量和受力相互转化。
【点睛】:洛伦兹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与速度垂直,都不做功,不改变动能
15. 如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 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 M、φ N、φ P、φ Q。一电子有M点分别运动到N点和P点的过 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 B.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 C.若电子由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 D.若电子由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答案】B考点:静电场 等势面、电场线 解析:电子带负电荷,从M到N和P做功相等,说明电势差相等,即N和P的电势相等, 匀强电场中等势线为平行的直线,所以NP和MQ分别是两条等势线,从M到N,电场 力对负电荷做负功,说明MQ为高电势,NP为低电势。所以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线内, 选项A错,B对。若电子从M点运动到Q点,初末位置电势相等,电场力不做功,选 项C错。电子作为负电荷从P到Q即从低电势到高电势,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选项D错。 【点睛】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分布情况要熟记。
2015年从整个试 卷结构来看,涉及的内容向必修偏重
近三年新课标卷Ⅰ选做题考点分布
2013
分值
2014 分值 考点 分值
2015 考点
考点
第 一 部 分 科 学 研 究
15分
分子力、分子 力做功、分子 15 动能和分子势 分 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的折射、 全反射 核反应方程 动量守恒定 律
试题创新点: 创新实验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 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 R=0.20m)。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 数为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 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L
2
1
g v 6h
L
2
2
g 6h
2
B.
L
4
1
g v h
(4 L 1 L 2) g 6h
C.
L
2
1
g 1 v 6h 2
1
(4 L1 L 2) g 6h (4 L 1 L 2) g 6h
2 2
2
2
D
L
4
g 1 v h 2
试题创新点: 19题情景新颖很好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 序号 m(kg) 1.80
2 1.75
3 1.85
4 1.75
5 1.90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小车通 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计算结果保 留2位有效数字)
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 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