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郭莹赵微微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
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
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
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
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
结论超声显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判定有无病变的诊断方面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初步判定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可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指导临床随诊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31-02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一种胆道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1-2]。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样增生在内的非肿瘤性息肉,也包括良性腺瘤或腺癌等在内的肿瘤样息肉。
本研究将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5~64岁;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或右肩放射痛,部分患者是在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
43例患者均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并采用局部放大、SonoCT、组织谐波及Xres技术,对于腹壁较薄的体型消瘦患者采用高频变频探头L12-5,频率5~12 MHz。
超声检查前受检者禁食8~12 h,取患者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检查方法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利用二维图像通过X、Y、Z轴多方面旋转调节探查胆囊大小、胆囊壁、胆囊腔内回声、肝内外胆管情况;利用三维重建模式图像,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基底部、边界、内回声,病变表面特征及其与胆囊壁的关系,胆囊息肉样病变内部血流情况及其与囊壁血流的关系。
2 结果
2.1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分布
本组研究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
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
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
2.2 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病理类型声像图
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
胆固醇性息肉呈单个或多发,可探及蒂,内部回声较强;炎性息肉多单发,其形态呈颗粒状或乳头状,内部回声较胆固醇性息肉稍低,无蒂;腺瘤好发于胆囊颈部及底部,其形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囊壁一般正常,内部回声较高,也与胆囊壁相连,且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CDFI检查病灶内未检测到血流信号;胆囊癌声像图常可见单发,胆囊壁呈隆起菜花样、团块样改变,边界不规则,基底处的胆囊壁模糊,内部回声呈不均匀的混合回声或回声较低。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患者多无特殊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似慢性胆囊炎、胃炎的临床症状[3],病情发展较快。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手段,超声仍是临床胆囊病变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这是因为胆汁是均匀的液性介质,无反射界面呈无回声区,且周围组织和囊壁与肝脏之间的声阻抗差,能够显示明亮的胆囊轮廓线。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超声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回声特点及其与胆囊壁的关系,还能够方便的随访其动态变化,可推测这些病变的良恶性质。
本组研究中非肿瘤性病变35例,其中胆固醇性息肉21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增生2例。
笔者通过多年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发现,体积较小,且多发的息肉应先考虑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再根据内部回声强弱鉴别,其中回声较强的是胆
(下转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