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我学会了吗教案 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统计“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这是一幅综合信息图,通过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复式分段统计表“的掌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昨天晚上,大家做完作业,是谁给你整理书包的呢?老师想要知道大家为什么需要整理书包,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呢?
师: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需要整理的,经过整理的知识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少方便呢!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堂)
【设计意图】将知识的复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师:请你在书本的99至107页找一找,看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
(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
(2)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根据什么标准分类?
(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
2、整理计算方法
3、小结: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
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综合练习,实践应用
1、在一个鱼塘里选择5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测得水深是200厘米、180厘米、250厘米、, 150厘米和220厘米,求这个鱼塘的平均水深。
2、今天来听课的有40位同学,你能算出平均年龄吗?
3、我学会了吗?
(1).学生先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分
(2)并将成绩整理填在复式分段统计表中
(3)分析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3个练习题的内容多且复杂,且要引领学生体会多种求平均数的方法,练习的内容多,达到了一题多用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
1、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有些什么收获,明确了哪些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课后反思
对于具体的知识,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会应用,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青岛版五年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工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社会经济的应用更加广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之一。
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新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的安排有关统计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教材第三册统计教学第一课时,使学生初
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方块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方块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教学内容生活化。
2.教学过程活动化。
3. 师生关系民主化。
反思统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这节课在汇报组内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时,有2个组出现了统计结果与组内人数不符的情况,因为统计数据不准确是统计中常见的错误,当时课上由我指出了出现的问题,并马上请这两组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再重新统计一遍,这样就使全班同学又经历了一次统计过程,使学生明确统计的数据应准确无误。
可课后我想,当时教师不应急于下结论,当其中一组把调查记录显示出来(组内画了11个√)组长汇报本组有12名同学时,应先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应该怎么办?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学生就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发生的错误,并且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
应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4 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