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十)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水稻叶表皮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参与合成PsbS蛋白
B. 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有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
C.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
D. 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生物活性。
【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导致甲状腺不能接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根据分析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小鼠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B错误;
D.由第二个实验结果可知,酶活性随pH的降低而降低,但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的大小是未知的,因此不能得出该酶宜添加在中性或碱性食品中的结论,D项错误。
故选D。
3.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PsbS蛋白能激活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病基因,使水稻免于患稻瘟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50℃时,酶A降低了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时所需的能量
B. 在50~90℃时,酶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
C.pH为3.4时的酶A的活性低于pH为3.6时的
D. 若酶A作为食品添加剂,宜选择添加到中性或碱性食品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从矩形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热稳定性升高;随着PH值得升高,酶的耐酸性减低。
【详解】A、水稻叶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指导进行,因此,该过程中有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B正确;
C、蛋白质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因此,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C正确;
【详解】
A.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时所窬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
B.由第一个实验结果可知,在50〜90℃时,温度升髙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强,酶A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B项正确;
C.由题图可知,酶A在pH为3.4时的活性低于3. 6时的,C项正确;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D.绿藻和酵母菌的细胞中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其中,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由于二者的生殖方式是裂殖,且无染色体,因此其可以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绿藻、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其中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酿酒的重要菌种,真核生物可以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蓝藻、绿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
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D、DNA复制过程需要相关酶如DNA聚合酶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因此,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D正确。
故选A。
4.某实验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后获得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对野生型小鼠和突变型小鼠胰岛素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详解】A、它们都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蓝藻和绿藻都含有光合色素,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大肠杆菌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而酵母菌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绿藻和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因此其细胞中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从植物体内提取某种(A),测定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用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表示),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2021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十)
生物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A.突变型小鼠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
B.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可能提高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
C.突变型小鼠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从图中看出,高血糖刺激下,野生型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明显比突变型小鼠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