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在普通本科院校十几年的宏观经济学授课经验,总结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对多年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反思
宏观经济学的任课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分析方法的根底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文总结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对多年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根底课,为了加强课程质量的管理,作者所在的学院对该课程实施了教考别离。

任课教师必须要围绕着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展开教学并合理分配课时,这样限制了任课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拓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把本课程的内容中相比照拟简单的局部留给学生自学,用一些课时拓展深度。

例如对于古典的失业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这局部内容,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安排学生自学。

对于消费理论的学习可以在原有要求上进行拓展,不仅学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还引入跨时期选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及其局限。

在有限的课时内,任课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演练习题和讲解习题。

这就需要大量的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习题的演练。

为了克服课时的限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弥补课时限制问题:第一,每次课结束后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并提交,教师通过认真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在知识点掌握
上的薄弱环节,针对难题和容易混淆的习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第二,任课教师制作详细的标准答案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的引导自己钻研这些难度较大或者易错的习题。

第三,建立该课程的学习群,在学习群中和学生进行课下沟通,针对他们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或者针对习题进行答疑。

很多学生不清楚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对枯燥的理论和模型产生排斥甚至拒绝,不知道该如何学好经济学,所以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浓厚。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思路:第一,在第一次上课时进行说课,把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讲清楚,增加他们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而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从这门课程的知识在学生本科毕业后的未来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和学生们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动画手段增加学生们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增加经济学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理论学习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参与积极性。

第四,加强平时作业和考勤,并增加课程的考核难度,提高学习风气,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每次课结束都要布置适量的习题,促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

现代主流经济学采用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而经济模型是通过数学函数建立经济变量的联系。

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对经济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作者所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有些文科学生不喜欢数学,使得他们对经济学的模型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对经济学模型和理论的理解程度与理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进度上尽量照顾这局部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适当地放慢讲授速度。

但由于课时和考核的限制,讲授速度过慢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完成,所以讲授速度以保证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理解为原那么,对于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要求他们加强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尽量追赶的教学进度。

针对个别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单独的辅导。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绝大局部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并能
进行一定的应用,但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开展。

任课教师应不断改良教学方法,一方面虚心向本系、本校的一些具有丰富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学习,主动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另一方面,密切同其他学校的教师往来,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交换资料,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及教学质量。

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任课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教学实践活动的好方式和好方法,共同探讨教学实践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团队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传、帮、带";质量,设定量化目标与阶段性考查。

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帮助团队新成员尽快成长,营造教研室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气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学生要实现主动开展,参与是最根本条件。

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小苍.框架性体系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时代教育,2021.
【2】俞炜华,胡春田.试论"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3】陈作成,蒋坤.?宏观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