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预习导学】
一. 小说文体简介:
二、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
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四、夯实基础
(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挟.( )着踱.( )来踱去诧.( )异懊.( )悔严谨.( ) 皱.( ) 气氛.()
qídǎo () 诧.( ) 惩.( ) 赚.( ) 钥匙
..( ) 藤.( ) 哽.( ) 督.学( )
喧闹:懊悔:晴天霹雳: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把握主人公要看哪个人物与中心的联系较紧密)
2、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课堂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只有认真阅读了才能很好的学习课文)
1、概括小弗朗茨的形象:初识小弗朗茨,他平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在最后一堂课上的小弗朗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请在文中勾画出对小弗朗茨的描写,并分析其是属于描写的哪一种。
2、在最后一课里哈默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常礼服,领口系着折叠得挺精致的大领结,头上戴着刺绣的黑绸小圆帽。
3、哈墨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他的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它,永远不要把它忘了,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这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5、整篇课文对哈墨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试着在文中找出,并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中环境描写有哪些?并试分析哪些是自然环境描写,哪些是社会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在下面各试举一例。
三、概括主题
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