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景、理、情完善结合。 全诗將写景、说理、抒情完善地融会在一起,描画出了一幅由春、江、花、 月、夜五种事物组成的美好画面。 其中,月为主要描写对象,诗人在说理和抒情时也紧紧地环绕着月光来展 开。对人之初与宇宙之初的关系的探讨,引出了下文对人问最常见的游子、 思妇的相思之情的抒发。 (4)韵律优美。 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九韵。 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 又婉转悠扬,节奏感强而且旋律优美。 (5)章法有序,极善铺陈渲染,语言清新,句式多样。 这首诗或复叠咏叹,或偶句反复,或前呼后应;用韵多变,抑扬交错,声韵和谐。
月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把它比作霜,而且是空中 流动的霜,这样既有动态的美感,又能让人深入其 境,是由虚变实。
积学储宝 意象=物象+思想感情
即融会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景物、事物)称为意象。
意境指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
充满诗意的艺术境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清泉、翠竹、浣女、 渔舟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勾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月
• “月”出现15次
• “夜”出现2次
梳理脉络
文章标题包含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
是全诗的纽带(线索)? 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全诗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月沉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画面美
前八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 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 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泛艳体,追 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中仅留下两首诗《春江花月夜》 《代答闺梦还》。
【写作背景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
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 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 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风景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 诗兴大发,临江赋诗。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 交错着对生命的迷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 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
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 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 宙、人生的探索,境域相当开阔。
①江
浩瀚无垠的江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 片,一轮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 起涌出来
江潮连海
江阔似海
②花
绚丽耀眼的花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 之原野,月色照在花树上,像洒上 了一层洁白的雪。
③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亮明亮的月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夜 从远到近 从大到小 动静结合 运用比喻
前八句描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意境:幽美静谧、朦胧梦幻、XXX空灵、月色无垠、纯净 情感:赞颂大自然的奇丽风景,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画面一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意象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白沙
久但
千
愿
里
人
共
长
婵
娟
“盛唐第一诗”、“孤篇压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产生之初不受待见 (宫体诗)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明,倡导“文必汉赋,诗必盛唐”
晚清,王闿运:“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切的赞颂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
哲理:江月永存,人生易逝,但人生代代相续,同样即 为永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前八句描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 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哀而不伤
“这诗是有向往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向 往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
。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 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内容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画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风景,并由此 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 的惋惜。
如苏轼: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 问之。
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 的思考:宇宙永恒,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
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类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代代无穷已 ”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类似”的得以共存。
哲理美
面对良辰美景,引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索(原 文),发出怎样的感慨?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好像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自然引起了诗 人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 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意境
清幽静谧 朦胧恬静 空灵梦幻
情感
赞颂大自然的绮 丽风景,表现对 美好生活的怀念
和向往。
合作研究
全诗的核心意象 是月,“月”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全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 的外在线索。 ②内容上: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
也是引发作者进行哲理性思考的原因 和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 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 哲理与宇宙奥秘。
朗读诗歌
滟滟 yàn皆似霰 xiàn 纤x尘iān
piān dǎo zhēn jié
扁舟
捣衣砧
碣石
内容解读
春江花月夜
• “春”出现4次
• “江”出现12次
• “花”出现2次
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 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
文本特色
天人合一,清幽和谐 (1)多角度写景。 如写江,有时江潮连海,有时波光潋滟,有时奔涌万里;忽而雄问,忽而辽 远,忽而明艳,写出了春江的多姿多彩。 又如写月,随时间的推移写了月生、月悬、月斜、月落,根据情感变化写 了、孤月、藏月、落月。故而诗中江水无处不在,月色无所不包,描画出春 江的开阔美和月夜的恬静美。 (2)多层次抒情。 这里有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有对人生的哲理之思,还有游子、思妇的离愁 別恨; 有赞誉,有感叹,有痛苦,有惆帐,感情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