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千克与克的认识》word教案 (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对于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有模糊意识。

对于物体的重量概念比较模糊。

而对于其含义基本没有概念。

学生对这方面认识几乎没有。

设计理念:
通过对于是生活实际中物品的重量称量,使学生对于千克与可有初步的概念。

并感受两个重量单位的实际重量,进而能够估测出身边物品的重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小动物),我是张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

(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或写成) 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
兰兔宝宝红兔宝宝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 5 8 138
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
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

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
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
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
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

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
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

(3)拓展思考
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
老师: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

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
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

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

2.描述物体的质量。

(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的质量。

(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
(3)描述物体的质量。

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

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

(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

(在()里填上“>”、“<”或“=”)
(1)2克()2千克
(2)1909克()2000克
(3)3千克()3000克
2.在()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1)雪饼1()(2)橡皮13()(3)方便面100()
(4)白糖500()(5)火腿肠250()(6)大米5()
怎样思考?
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

(2)筐中1只羊与8只鹅
4.怎样买最便宜?
(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
第二种买法:(1)250g(2)出齐3包(3)4×3=12(元)
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元。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

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
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

小强小华
芳芳(卡通头
像)
体重(22)kg 25kg (40)kg
身高128cm 133cm 135cm
胸围56cm 60cm 73cm
(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

(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

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

板书设计:
千克与克的认识
作业设计: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

2.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