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
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的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的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
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呀?”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
“嗯。
”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时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
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和愚蠢。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
但我没有告诉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白老师来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
“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的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几天后,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验,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起码要比以前考好点哪!
公布成绩的那一天终于来了。
“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
我被震住了。
“乔小叶进步非常大。
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谁能和乔小叶换个座位?”
好几个同学站了起来,一阵忙碌后,第一排当中的座位空了出来。
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希望大家向乔小叶学习。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1)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自卑(________)②遐想(________)
③脆弱(________)④忙碌(________)
(2)作者用纤细的笔触,娓娓而谈,讲述了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阅读全文,概括说说“我”在白老师教育下成长变化的过程。
(3)幸福是一种美好的心理体验。
文中说:“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4)请品读“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一句,回答: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真的是很有灵性的一个句子!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从“蝴蝶、蜻蜓、燕子、麻雀”中任选一个词语,用上“夏天”一词,采取拟人的方法,写成一个充满情趣的句子。
(6)“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7)没有阳光,树叶怎么会变绿呢?假如201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乔小叶给白明老师写一封感恩的短信,她会怎样写呢?请你联系本文内容,替她写一段文字。
【答案】(1)bēi;xiá;cuì;lù
(2)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子,对学习一直不用心,白老师赞赏我的优点使我温暖,关心我的学习使我反思,了解我的视力使我感动,我开始勤恳学习,终于取得很大进步。
(3)我一直是个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的学生,坐在最后一排,因此很自卑,现在白老师“以
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表扬,使我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因此快乐和幸福。
(4)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我”被白老师关心感到温暖,同时又担心被老师批评而不安。
(5)略
(6)参考:“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也比喻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肯上进,即使人生的起点再低,你也会走出自己的辉煌(说理明了,语意通顺即可)。
(7)开放性题目,只要能联系当年的生活,写出自己所受的影响即可。
【解析】【分析】(1)注音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课本中的重点词语,特别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形近字的偏旁。
该题注意“遐”的读音。
(2)文章第1段写到“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点明了事情的起因;第2段写出“我”无心学习,却有一些奇怪的想法;第3-12段写新来的白老师注意到了“我”,并对“我”进行了表扬,让“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和幸福;第13段写白老师关注“我”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第14、15段写老师旁听时了解到了“我”近视的情况;第16-23段写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此作答即可。
(3)文章开篇写到“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可以看出“我”因为自卑和各种毛病,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
但是白老师来了之后“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认可和重视的感觉,所以感到快乐和幸福。
据此作答即可。
(4)该句是“我”被老师亲切的弹了脑壳后的表现,“禁不住心头一暖”“胆怯地听着”属于心理描写,因为之前“我”从未被老师重视,所以当白老师注意到“我”时,即使被打了一下内心也觉得温暖,但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又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胆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是动作描写,是因为害怕老师批评,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据此作答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原句子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也需要用到此修辞手法,并按要求用上题干中所给的词语,使句子充满情趣,富有文采。
(6)解答时,先明确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根据文章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为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虽然可以固定不变的,但人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变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来提升自己的位置。
只要你的内心充满正能量,能够满怀期待的去看待人生中的低估,总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据此作答即可。
(7)该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时,注意联系当年的情况,以第一人的口吻去叙写。
首先明确作为一个自卑的女孩儿能够走出曾经的低估,是因为老师当年的关注和鼓励,让自己不再自卑,给自己后来的人生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自己能够自信、勇敢的向美好的生活走去。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bēi ;② xiá ;③ cuì ;④ lù
⑵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子,对学习一直不用心,白老师赞赏我的优点使我温暖,关心我的学习使我反思,了解我的视力使我感动,我开始勤恳学习,终于取得很大进步。
⑶我一直是个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的学生,坐在最后一排,因此很自卑,现在白老师“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表扬,使我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因此快乐和幸福。
⑷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我”被白老师关心感到温暖,同时又担心被老师批评而不安。
⑸略
⑹参考:“最后一排”既指座位的最后位置,也比喻人生最低的起点。
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肯上进,即使人生的起点再低,你也会走出自己的辉煌(说理明了,语意通顺即可)。
⑺开放性题目,只要能联系当年的生活,写出自己所受的影响即可。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信息,搜寻白老师教育我的有关内容,明确我的变化的过程。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体会我“我得不到尊重的理解”到“得到尊重的理解“的心理感受。
⑷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注意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默写和外貌描写。
结合句子体会本句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⑸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从“蝴蝶、蜻蜓、燕子、麻雀”中任选一个词语,用上“夏天”一词,采取拟人的方法,写成一个充满情趣的句子。
⑹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明确“最后一排”的双关意义。
⑺本题考查书信的拟写,注意按照书信的格式,内容主要表达对老师当年关注的感恩之情。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这时
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
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⑤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欢的工作——担任首席微软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
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我们要把抽象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小目标,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要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
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⑦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4)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5)比尔·盖茨从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中确立了目标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从感兴趣的事情中确立目标的。
【答案】(1)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目标就是终生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周恩来传》中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
(4)道理论证(引证法)。
作用:引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能更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5)略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明确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
要判断中心论点,可以首先看题目,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非常明确,此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当然有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提出来,有的在结尾才娓娓道出,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来,做题时要学会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补充事实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论点,找出与论点相符的论据,确保论据的正确性。
补充时要注意人物和事件。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目标就是终生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
《周恩来传》中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意思,边读边思考。
文章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很好地诠释了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第7段划线部分是引用的名言,所以论证方法为道理论证或引证法。
作用是更好地证明了论点。
答案:道理论证(引证法)作用:引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更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⑸此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本文中心论点来谈。
如:我喜欢书法,我为自己确立了小目标,先把基本的笔画写好,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个奖励;然后进一步确立目标:练好字的间架结构。
第三步目标:临名家名帖。
这样慢慢走向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
故答案为: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目标就是终生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周恩来传》中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⑶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
⑷道理论证(引证法)。
作用:引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能更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⑸略。
【点评】⑴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本文来看文章的题目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⑵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补充倒立论据时,要引用权威性的名言警句,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第③段的中心论点是人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只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即可。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要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的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要点:确定人生目标、感兴趣事、调整目标。
⑷平时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议论文相关常识,明确中心论点的辨析,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另外注意一些特殊题型,边做边总结方法。
⑸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注意答题时一定围绕中心论点来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们一家不喜欢这只小猫?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作者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4)请结合全文,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1)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
(2)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3)“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4)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
(5)“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解析】【分析】(1)细读文本从“ 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概括出:长得不好看;从“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以概括出:不活泼性格忧郁;从“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
吃得胖胖的。
”可以概括出:懒惰,不捉老鼠。
(2)把“我的虐待”比作“针”,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作者在弄清真相时,有一段心理描写,“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难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二是我想补救,但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4)“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懊悔,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又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5)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由结尾“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可以看出“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故答案为:⑴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
⑵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⑶“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⑷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
⑸“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及突出表现的内容。
⑶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⑷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心。
结尾的话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