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跳水》是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
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
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枪"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概括故事的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感受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资源准备】
PPT课件,具体包括:生字、词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问题;作者资料补充;达标检测(附练笔素材);课后作业等。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资源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突破策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是啊!每届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并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
2.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哪些疑问?(梳理并罗列:谁跳水?为什么跳?结果怎样?···)
3.师:这些问题,都非常有研究的价值,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4.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为人所熟知。
他对孩子们满怀爱心,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童话和故事。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突破策略:
1.自读课文。
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互查。
3.交流汇报:
(1)生字正音。
最易读错的字有:桅(读第二声)、杆(读第一声)、龇(zī)。
(2)字形强调:肆(注意左边是四横,最后一横起笔出头)、艘(注意右边一竖要出头)、帽(注意右上部分中间两横不与两边相连)。
◆设计意图:字词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基于学生的自学进行小组互查互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环节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策略: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主要角色?
时间:环游世界的帆船返航的一天
地点:甲板上角色: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师:我们知道了课文中有这些角色,那么这些角色的出场顺序是怎样的呢?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发现整理成脉络图: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走上横木——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师:你能按照这个脉络图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向小说情节的梳理,引导学生在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中,为单元习作把事情发生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做铺垫。
【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在大海上,有一艘正在hángxíng( )的船只。
这艘小船的wéi gān( )被风折断了,船上的人们惊恐不已,而船员们用尽一切的力量稳住了chuán cāng( )。
突然,几只haǐōu( )如闪电般的从云端俯冲下来,飞到船杆上面,qīng miè( )般地看着船上的
人们,仿佛在嘲笑他们的胆小。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内容填写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走上横木)——(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板书设计】
跳水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走上横木——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感受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
【资源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突破策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跳水一课的第一课时,有哪位同学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篇课文讲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排序)
预设: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2.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教师小结:是,我也有此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
在学生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
环节二:深入研读,剖析故事情节
◆突破策略
1.自由读课文,哪些段落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
预设:第4自然段。
2.读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你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一个词语都没用到,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处境的危险,那他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高潮,让学生体会当时的险境。
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写法和归纳船长品质做好铺垫。
3.交流:
预设1: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摆摆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摇摇摆摆”体会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预设2: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1)教师引导:粉碎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况?(必死无疑)
(2)结合这幅图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体会出孩子所处的险境,思考:为什么说就算孩子够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预设:用了只要……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语
如果不加这两组关联词,对比着读一读,体会一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句子练习,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只要_____就___ 。
即使_____也___ 。
◆设计意图: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预设3:
有个人吓的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语让学生谈感受。
预设: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清醒了,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情
4.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的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吧。
5.那孩子为什么会处在这么危险的境地?(猴子的挑衅)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6.通过孩子、水手的这种行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对孩子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预设:想对孩子说: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
想对水手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设计意图:故事情节之所以跌宕起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家对水手的描写。
以“是谁让孩子处于如此危险的处境"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聚焦文中对水手的描写,通过分析水手情绪变化和猴子的表现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关联性会影响事态的变化与发展,还能体会到作家对水手的描写对于故事情节
发展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感受文章构思的巧妙。
环节三: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
◆突破策略
教师导学: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思考讨论:船长当时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抓重点的词句体会,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写在旁边。
出示: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
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本来"、“立刻”、让学生谈体会。
预设:这些词语能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时间短、速度快,果断、机智、镇定。
(2)在父亲的威逼下,你们听到了什么?(喊)想象假如你是孩子的父亲,你会以怎样的语气向孩子喊话?(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
引导学生体会叹号的表达方法:读出当时的画面。
(3)追问: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
预设:不会的。
联系上文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4)继续问:结果怎么样呢?读读第6自然段。
预设:当时情况很紧张。
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水里。
炮弹说明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他是从大船的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
(5)40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6)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又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预设: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7)孩子得救后,孩子、水手、船长又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8)比较: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谈体会。
预设:周围人的反应,全都吓呆了、不知所措、有的人惊叫起来。
船长则是镇定、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教师总结写法: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这是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课后问题是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
教学中,要紧扣课后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对“在那个危急时刻,为什么只有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这一问题的探讨,实则是对船长做出决定背后的思维过程的探寻,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容易体会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形象特点
(9)教师总结: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预设: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肆:①任意而行,不顾一;②铺子;商店③数目“四”的大写
酒肆()放肆()肆次()
(2)晃:①摇动;②闪耀;③很快地闪过
晃动()一晃而过()晃眼()
填写关联词语。
①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②()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③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更加放肆起来。
给课文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
确的答案。
①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
A.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②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
A.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B.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C.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板书设计】
船长(逼)
跳水孩子(气)
险
(笑)水手——猴子(逗)
【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基础作业
看拼音写词语。
在大海上,有一艘正在háng xíng( )的船只。
这艘小船的w éi gān( )被风折断了,船上的人们惊恐不已,而船员们用尽一切的力量稳住了chuán cāng( )。
突然,几只hǎiōu( )如闪电般的从云端俯冲下来,飞到船杆上面,qīng miè( )般地看着船上的人们,仿佛在嘲笑他们的胆小。
2.选择正确的字词。
炮(蝉弹)吓(唬虎)
枪(杆肝)胳(博膊)
提升性作业
1.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1)大家争相模仿(mómú)田忌赛马的人物。
(2)不要过于放肆(sìshì),大声说话。
(3)小明龇牙咧嘴(zīcī)地想吓唬小红。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肆:①任意而行,不顾一;②铺子;商店③数目“四"的大写
酒肆()放肆()肆次()
(2)晃:①摇动;②闪耀;③很快地闪过
晃动()一晃而过()晃眼()
三、综合性作业
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就这个孩子?
答案解析
基础性作业
航行桅杆船舱海鸥轻蔑
弹唬杆膊
提升性作业
múshìcī
(1)②①③
①③②
综合性作业
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
1.理解填空。
(1)《跳水》是国著名作家(作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2) (性格)的船长,用()方法救下儿子。
二、提升性作业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我从小就爱大海,爱看大海那波涛汹涌的身姿,爱听它雄浑的歌声。
我从小爱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作业
我是小思维家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思维形式来向全班介绍人物思维的过程及结
果,并用“绘画+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全班评选出“最强小思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