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①社会经济; ②五铢钱;盐铁;平抑物价;
③财政状况;
四、①和亲; ③大一统;鼎盛;
②卫青;霍去病;
五、察举制
公元前141年,48岁、在位17年的汉景帝因病去逝。他即 将年满16岁的儿子刘彻转眼间就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变为大 汉帝国的统治者。
在后来者看来,这位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将活到70岁、 在位55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铭留青史。
背景 ①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 社会上很流行。 ②士人依附诸侯王,批评皇帝,议论朝政。
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家几千人著书立说 ,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点议 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大一统
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仲 舒
罢黜:贬低并排斥(不是消灭!)
关键词:
汉武帝、大一统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标要求] 1.通过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早期发展的过程。 2.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
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自学】
一、①诸侯王;豪强地主; ②主父偃;推恩;嫡长子;侯国;
③刺史;
④地方;
二、①无为而治;诸子百家; ②董仲舒;儒家;忠君守礼;太学; ③儒学;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化整为零,个个击破”
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 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 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 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 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钱穆
春秋战国
(西周) 诸侯争霸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短暂而亡
(汉朝) 分封制+郡县制
“郡国制”
【合作】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国之乱形势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金缕玉衣,以金丝玉片编 制而成,这件玉衣出土于汉 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 玉片,金丝重1100克。
——《汉仪》
以上材料反映出汉武帝即位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答:问题:问题一是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二是地方豪强地 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勾结官员、横行乡里。这些问题都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统治,使得中央权力受到挑战。
政治措施一:实施“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 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然而,回到刘彻登基之初,他的祖、父辈既留给他“文景之 治”的大好局面,也遗留了诸多问题等待他解决,其中有些问 题还如此棘手、甚至有亡国之患。需要他一一化解……
机 危
危
政治(王国问题) 思想(思想问题) 经济(货币盐铁) 军事(匈奴问题)
分封诸侯 尾大不掉
诸子百家 说三道四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
匈奴袭扰 威胁边疆
材料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材料六: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官 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2)“经”的内容: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封建 思想的核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画像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分封 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管辖 的郡管理。
实行推恩令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
方法相对缓和,将原来的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 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 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还对皇帝 感恩戴德。
、《易经》、《春秋》(五经)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
五经
汉代讲学图
03 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影响深远。
【展示】
二、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 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汉代讲经图 答:(1)不同态度:①秦始皇:对于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 暴力手段坑杀,没采用儒家思想;②汉武帝:把儒家思想立 为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儒家人才。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晚年郡国形势图
政治措施二:建立刺史制度,抑制豪强地主
皇帝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刺史六条问事
一、豪强强占田宅超过定制,以强凌弱; 二、郡国长官背公向私,侵渔百姓; 三、郡国长官不恤百姓,肆意杀人; 四、郡国长官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五、郡国长官的子弟付势欺人,为非作歹; 六、郡国长官与豪强勾结,背令枉法。
机
“推恩令” 的实施
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一、“推恩令”的实施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封土,立二等之爵。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郡国并行
“钱穆 制度陷阱”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
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 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 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
百家:儒家以外的学说
独尊:独居首位
儒术:新儒学
新儒学: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 结合,并吸收了其它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 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董仲舒新儒学主要内容
君
天
三
忠
大
权
人
纲
君
一
神感Leabharlann 五守统授
应
常
礼
思想措施
01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02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经》、《尚书》、《礼记》
作用:刺史制度抑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措施三:确立确立察举制,选拔人才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 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 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董 仲 舒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