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T10:19:45.755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8期作者:詹坤财[导读] 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学生的学校教育
詹坤财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学生的学校教育,由于学生主体的特殊性,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够让学生有自主生活学习的能力,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
其中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引导以及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身体上或多或少的缺陷会使得学生极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学生大多敏感脆弱。
学校要大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研究前言:目前的特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教师的专业性有待加强、师资力量的凋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不到位且零散性强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内心理咨询室设置的缺失等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充分理解学生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学习,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和学校达成教育共识,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营造一个温暖有爱、和谐积极的正面教育环境。
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作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有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民受教育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体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有力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程。
只有在物质文明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注意精神文明的追求,从而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才会因此加强,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实施是愈加重视的。
此外特殊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特殊学生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负担。
教育的投入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能够让特殊教育人群能够有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转变学生自我认知,化自卑为动力,想问题办实事的时候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思考。
二是产生的积极的群体心理效应,从大环境的方面为学生的各个思想环节提供有效的引导,防止学生走极端。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群体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残疾、聋哑等等因素的影响,特殊学生群体收到的异样眼光是普通学生感受不到的,特殊的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层面就没有一个能够把自己当作正常人的观念。
生活中的嘲笑和伤害,受到的人身攻击,都是特殊学生产生抑郁、痛苦心理情绪的来源。
发展相对应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缓解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的[1]。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为特殊学生群体的成长保驾护航激发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正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特殊教育的学生的身体问题必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这就导致了特殊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敏感程度是普通人的几倍几十倍,平常的一个目光落在特殊学生身上都会让学生不自在,产生了人格的自我怀疑以及人生价值的否定。
对号入座能力过强,轻微的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学生的应激反应,情绪起伏大,甚至产生攻击行为和抑郁低沉想对比的、大起大落的情绪结果。
特殊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时间也会更长,即使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的事。
如果对于付出努力产生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产生的失败感和价值否定情绪也是常人所感受不了的,挫败感袭击无异于心理防线的溃败。
特殊教育的总体教育水平是较低的,课程上缺少心理健康统一的教材。
授课的教师的任职不严谨,心理咨询师证件和国家教育部门认证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在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候,缺少系统性的信息整合,没有真正的跟踪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过程,无法在阶段性的评价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整。
特殊学生的活动范围一般是固定的,能让学生主体感受到安全感的场地,这就导致了特殊学生的朋友是稀少的,与玩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是存在着障碍的[2]。
与正常学生的交流会产生自闭、自卑的情绪,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渴望朋友的矛盾心理相互折磨。
使得特殊学生内心的压抑情感越累积越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渗透一个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环境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从营造良好氛围出发,把给特殊学生最直观的接触人员和环境,例如老师、班级氛围,班级舆论和班风,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让特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显性隐性的环境引导,来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锻炼。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该以活跃学生思维和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风向为目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引导。
对特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组织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共同合作的手工课或者辩论赛,都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活跃性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自理的能力。
让特殊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学习成就感以及自我效能感。
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思维的锻炼,使得对于特殊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地渗透和贯彻落实,真正实现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化作用[3]。
此外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也是对于特殊学生心理教育的有力武器。
趣味性的心理教育会使得课堂氛围不那么严肃,减少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的紧迫感,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在一个自己能够尽快融入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互动交流,收获朋友和心理健康引导,可以通过制作手工贺卡和书写文字等方式,由教师提供材料,带着学生们共同完成,把学生的生活和教师学生之间的心理行为传递进行有机建构。
还可以设置奖励,把完成最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全班人员进行良性竞争循环,把心理健康消极的学生进行认知的转变,影响学生的多种感官心理情绪接收,防止学生心理问题超过红线。
还要注意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要更加严格,要对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不能带有歧视色彩,要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选取特殊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时,教师要注意个人的心理价值观念,要把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要求。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和问题,把学生的生活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践中探索出正确的心理发展方向,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要正确积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有效的生活场景演练,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员的基本感受,为学生普及生活的方方面面[4]。
总结: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具有必要性的,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引领,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义务与权利,并且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力投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殊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能够让学生思想情感都得到净化和升华的重要举措,能够让特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素质的强化。
让特殊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各种感官表现,最终促使学生和现实社会的融合性更好,使学生从内心上的认知和行为上体现都能够长久性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玲.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7.
[2]冯秋霜.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朱桂黎.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J].法制博览,2018(23):238+237.
[4]尹晨曦.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