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吴学荣
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3期
摘要:“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虽然促进了湖北省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并未做好迎接“百万扩招”的准备,无法较好地执行“百万扩招”政策。

这就需要湖北省高职院校深入了解“百万扩招”的意义和价值,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以此来提高湖北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要借助多方合作,解决招生问题;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密切与企业的关系,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湖北省;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010-0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

2019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百万扩招”政策,如何能够较好地实施该政策,已成为我国各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对高职教育不断进行总结,不仅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更能为学生规划适合他们的就业道路。

下面,本文主要以湖北省高职“百万扩招”的现状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湖北高职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明确提出“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機遇,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8月中旬,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七部门联合印发了《2019年湖北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方案》。

此次高职扩招,一是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湖北省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变革、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人力和人才支撑。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职扩招就是围绕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政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来推动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内涵式发展。

三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需要。

当前湖北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高职
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缓解湖北省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百万扩招”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定方向,服务发展。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更好地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二是积极稳妥,有序扩招。

坚持把高职扩招放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中系统思考,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招生考试秩序,确保高职扩招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深化改革,保证质量。

坚持质量为先,引导各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培养能力,增强服务能力,确保质量型扩招。

四是上下联动,系统推进。

坚持省级和地方(学校)两级联动,突出地方(学校)为主,加强指导督导,强化协调配合,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分段部署、整体推进。

三、湖北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现状
1.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固定学制不适合扩招
高职院校的招生渠道分为夏季高考、春季高考以及单独招生三种方式,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职业高中、中专等。

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年龄、习惯、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整合管理。

但扩招的生源十分复杂,所招收来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文化基础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不利于采取以往的管理模式。

比如退役士兵,在服役过程中所掌握的军事技能无法直接与市场相对接。

再如下岗工人,他们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找到新的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生源的社会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学业情况并不相同,而一些高职院校经过长期的招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制,无法满足社会生源多样化的需求。

2.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符合不同生源的学习需求
一些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依靠多年的办学历史延续下来的,若是新增专业,则需要面临许多的问题。

而且站在培养成本的角度来看招生情况,一些家长可能并不了解新的专业,若是不接受,必然会对招生造成较大的影响,最终的结果便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对此,高职院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以传统知识体系为突破口,如会计专业便可从基础会计开始。

但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中职以及高职的学生,更别说新扩招的社会生源了。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将以往的知识快速地转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
能,以此来帮助自己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根据社会生源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

3.缺乏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增设了教学设备和实验场所,也建立了仿真模拟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但并不能开展比较复杂的实训项目。

再加上扩招之后新增的生源十分复杂,对于教学设备等方面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产生较大的矛盾,凸显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缺陷,甚至还会出现校方一头热、企业毫无热情的问题。

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如果不能尽快解决的话,会对学生等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湖北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优化对策
1.借助多方合作,解决招生问题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借助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落实招生工作,较好地面对“百万扩招”。

一是要明确社会生源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待遇是同等的,千万不能厚此薄彼,如多制定助学金、医疗、机关单位招聘等方面的政策,以此来吸引社会生源来报考。

二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高职院校招收和培养社会生源的积极主动性。

三是制定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减缓一些企业对于职工重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影响工作的忧愁,并解决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费用,以此来调动社会生源及企业参与招生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密切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关系,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在企业中设置学徒岗,扩大招生规模和指标。

其次,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招生方式,利用多种方式扩大招生的规模。

高职院校可借助媒体资源,如访谈、招生公众号等方式,加強招生的宣传力度。

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让招生工作融入社区、企业及农村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百万扩招”的发展前景,从而主动地回应。

2.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来看,大致分为普通高考、技能高考以及提前单招等三种方式。

实施“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学生,还有社会人士,而他们的学习能力、教育背景与以往的生源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还是采取以往的招生方式,将侧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考查上,那么必然会出现大多数人的成绩不及格的情况。

对此,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不同的生源,采取适合的招生考试方式,如部分生源可以不用参与文化考试,但需要考查他们的职业适应性以及专业技能,并以问答、情境模拟等方式来检测;若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生源,则可以申请审核以及注册入学等方式,以此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密切与企业的关系,深化校企合作
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育人才的双主体体系,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将企业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主体,从而构建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拉近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订单式”“联合培育”等方式与企业签订相关的人才培育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并且要一起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来突出企业的重要性,帮助学校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中小型企业签订“委托培养”等合同,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定时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促进中小型企业快速转型。

再次,高职院校要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不仅要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还要在校外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

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较为真实的企业环境,还能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4.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首先,采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招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希望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就业上岗。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而且不能较好地与企业相衔接。

对此,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生源的需求,形成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采取弹性学制。

有些社会考生已经参加工作,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有时还要处理单位、家庭的事情。

对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固定年限的学制,将其改成弹性学制,以修学分的方式,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知识。

同时,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如工学交替、阶段性学习、晚间学习等,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以此来帮助社会生源累积、消化所学的知识。

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制定“1+X”学习制度,借此来鼓励学生积极考证。

再次,采取信息化方式。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为线下现场集体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却不适合非传统生源的时间安排。

基于这一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现代化信息手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摆脱时间、地区、年龄以及职业的影响,构建线上线下共同教学的模式,解决非传统生源的困难。

五、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百万扩招”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教学效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管理等方面也迎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招生方式,强化教师团队,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个性化、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青青.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2020(09).
[2]高永新.“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3]甘玉华,黄勇明,杨勇.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9(22).
[4]曾珠,柏文涌.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要求、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1).
[5]詹海朋.基于学校发展视角的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6]牛东育,蒋晓玫.高职“百万扩招”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llion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借助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落实招生工作,较好地面对“百万扩招”。

一是要明确社会生源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待遇是同等的,千万不能厚此薄彼,如多制定助学金、医疗、机关单位招聘等方面的政策,以此来吸引社会生源来报考。

二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高职院校招收和培养社会生源的积极主动性。

三是制定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减缓一些企业对于职工重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影响工作的忧愁,并解决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费用,以此来调动社会生源及企业参与招生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密切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关系,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在企业中设置学徒岗,扩大招生规模和指标。

其次,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招生方式,利用多种方式扩大招生的规模。

高职院校可借助媒体资源,如访谈、招生公众号等方式,加强招生的宣传力度。

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让招生工作融入社区、企业及农村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百万扩招”的发展前景,从而主动地回应。

2.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来看,大致分为普通高考、技能高考以及提前单招等三种方式。

实施“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学生,还有社会人士,而他们的学习能力、教育背景与以往的生源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还是采取以往的招生方式,将侧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考查上,那么必然会出现大多数人的成绩不及格的情况。

对此,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不同的生源,采取适合的招生考试方式,如部分生源可以不用参与文化考试,但需要考查他们的职业适应性以及专业技能,并以问答、情境模拟等方式来检测;若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生源,则可以申请审核以及注册入学等方式,以此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3.密切与企业的关系,深化校企合作
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育人才的双主体体系,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将企业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主体,从而构建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拉近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订单式”“联合培育”等方式与企业签订相关的人才培育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并且要一起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来突出企业的重要性,帮助学校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中小型企业签订“委托培养”等合同,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定时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促进中小型企业快速转型。

再次,高职院校要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不仅要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还要在校外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

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较为真实的企业环境,还能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4.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首先,采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招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希望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就业上岗。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而且不能较好地与企业相衔接。

对此,湖北省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国家、社会
所需要的人才,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決措施,使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生源的需求,形成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采取弹性学制。

有些社会考生已经参加工作,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有时还要处理单位、家庭的事情。

对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固定年限的学制,将其改成弹性学制,以修学分的方式,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知识。

同时,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如工学交替、阶段性学习、晚间学习等,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以此来帮助社会生源累积、消化所学的知识。

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制定“1+X”学习制度,借此来鼓励学生积极考证。

再次,采取信息化方式。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为线下现场集体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却不适合非传统生源的时间安排。

基于这一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现代化信息手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摆脱时间、地区、年龄以及职业的影响,构建线上线下共同教学的模式,解决非传统生源的困难。

五、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百万扩招”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教学效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管理等方面也迎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招生方式,强化教师团队,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个性化、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青青.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2020(09).
[2]高永新.“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3]甘玉华,黄勇明,杨勇.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9(22).
[4]曾珠,柏文涌.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要求、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1).
[5]詹海朋.基于学校发展视角的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6]牛东育,蒋晓玫.高职“百万扩招”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llion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