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分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捉不住的鼬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 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 迅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 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 人--------华罗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 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 没有枯燥晦涩之感呢?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结果。如“
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
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
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
时间无影无形、变换多端,无处不可超 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
力。
2.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 层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开篇到“它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但我们 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我们怎么对待时间?(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
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包含非常
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与之对称的是“
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
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这
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 (4)这一部分,作者表达了什么“情”?
• 对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种种表现的深刻批评和嘲讽,表达了痛 心、忧心之情。
• 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 劣根性。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 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 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衬托“时间” 的灵性和神圣性。这第二层是在第一层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 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 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告文学的典型化特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 (2)周涛,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少年随父迁徙新 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 任。 出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曾经以写边塞诗而出名的 周涛,如今成为了一位名符其实的散文家,甚至,其散文的 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写散文让他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 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体,其独特的创作 对当代散文产生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回过头来看,周涛弃诗 而写散文,其前身毕竟是诗人,那么,诗人的气质使他的散 文也就难免不受诗的影响,或者说,周涛散文造就他成为一 位西部自然的歌者,其散文创作的题材的局限也就不免与诗 有所联系。 新边塞诗代表人物--周涛
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
• 1)时间对待人类的态度如何?
• 仁慈、慷慨,“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耐心。
• (2)人类如何对待时间?
• 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虚、无 聊,无所事事。
• (3)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写法?
• 主要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用世人的劣根性来反衬时间的灵 性和神圣。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 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 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 以之为题。
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 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 动,吸引读者;一方面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
• 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 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 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 科学性、准确性,但是有形象性、审美性。讨论“时间是什 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 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名人名言
•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
的。 —— 鲁迅 •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
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捉不住的鼬(yòu)鼠
——时间片论 周涛
鼬鼠
时间如水我如鱼
• 第三层, 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
• (1)本部分写出了时间的哪些特性?
• 伸缩性、残酷性、不公正性。
• (2)本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时间的这些特性?
• 还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但却是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深入的 探讨。
• (3)本部分与前一部分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 因果关系。
周涛
笔 名: 常新 出生年月:1929/11/21
1946年7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人民解放军部队助理编 辑、记者;(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担任高等学校教员、讲 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91年6月离体后未从事纪实性文学创 作和理论研究。已发表的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共70余篇,不足 百万字。著有《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民音乐 家冼星海》、《历史性的转折》(抗美援朝纪实)、《麦克阿 瑟与朝鲜战争》、《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与价值取向》、《报
• 明确: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有形。 • 特点:灵活自由,表现时间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
性,却有其形象性、审美性。
• (2)在这一层,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3)从这些繁复的比喻手法的使用上,你对联想与想象有什么新的理解?
•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 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 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 秀作家。
• 1.通读全文,作者认为时间有怎样的特点? •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 • 3.文章为什么以“捉不住的鼬鼠”为题?这说明的时
时间
不经意间,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 逝。 时间是不等人的。 想挤出时间不容易,但失去时间却很容易。 无论迎着多少无奈,无论听着多少感慨,它从 不因势而变,因人而异。 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珍 惜时间的典范。
名人名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 待人-------晋·陶渊明
• 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 丰富性。生动的比喻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用于描摹复杂的事物。
• 用各种比喻描写“时间”:“如水”,“那是烟、雾、空气的 包围”,“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 如奴隶”,“钟表里的刻度”,“一只看不见的手”,“淹没 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一 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
• 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涵是哲理的,外衣却闪着 诗性的光辉。即深刻的哲理思考是通过诗化的语言来表达的。作者 着力点不止是殚精竭虑地挖掘哲理的内涵,而且还竭尽全力地寻 求语言的文采,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这主要体现为一种文与 质的交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深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极富理 趣。
3.文章为什么不以“时间片论”而以“捉不住的 鼬鼠”为标题?这说明的时间哪一特点?
“时间片论”直观而无味,“捉不住的鼬鼠”含蓄而有深意; “时间片论”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 “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 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 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 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 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 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莎士比亚
间哪一特点? • 4.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
后的句子,思考: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 果? • 5.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 有枯燥晦涩之感呢?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 6.“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 7.时间给我们哪些启示?
1.通读全文,作者认为时间有怎样的特点?
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 时间。——别林斯基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 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 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弗莱彻【英】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 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 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7.时间给我们哪些启示?
•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盒进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 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 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 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 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说明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超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 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4. 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 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 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 果?
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 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 于抒情。
•
--朱自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 子)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
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
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滴答着的时间。
- -高尔基
•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6.“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 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 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 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 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 联多为松散,共六十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 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 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 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 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 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 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 4)“鼬鼠”“皮筋”这两个比喻是本部分最重要的比喻。它 们好在哪里?
• 形象、深刻。 • 前者不可捉摸,难以掌控;后者凸显灵活与伸缩性,是对“时间是最公正
的”这个命题的反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 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 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 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 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 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层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层写“时 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 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文末。 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可以 分出3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共同组合成一 篇“时间片论”。
第一层,作者试图将时间化抽象于有形,找出关键语句并分析特点
• 1)作者是怎样来描摹“时间”这个抽象的对象的?所用的手法有什么特 点?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 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 人--------华罗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 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 没有枯燥晦涩之感呢?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结果。如“
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
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
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
时间无影无形、变换多端,无处不可超 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
力。
2.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 层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开篇到“它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但我们 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我们怎么对待时间?(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
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包含非常
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与之对称的是“
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
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这
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 (4)这一部分,作者表达了什么“情”?
• 对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种种表现的深刻批评和嘲讽,表达了痛 心、忧心之情。
• 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 劣根性。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 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 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衬托“时间” 的灵性和神圣性。这第二层是在第一层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 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 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告文学的典型化特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 (2)周涛,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少年随父迁徙新 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 任。 出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曾经以写边塞诗而出名的 周涛,如今成为了一位名符其实的散文家,甚至,其散文的 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写散文让他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 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体,其独特的创作 对当代散文产生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回过头来看,周涛弃诗 而写散文,其前身毕竟是诗人,那么,诗人的气质使他的散 文也就难免不受诗的影响,或者说,周涛散文造就他成为一 位西部自然的歌者,其散文创作的题材的局限也就不免与诗 有所联系。 新边塞诗代表人物--周涛
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
• 1)时间对待人类的态度如何?
• 仁慈、慷慨,“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耐心。
• (2)人类如何对待时间?
• 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虚、无 聊,无所事事。
• (3)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写法?
• 主要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用世人的劣根性来反衬时间的灵 性和神圣。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 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 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 以之为题。
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 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 动,吸引读者;一方面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
• 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 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 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 科学性、准确性,但是有形象性、审美性。讨论“时间是什 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 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名人名言
•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
的。 —— 鲁迅 •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
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捉不住的鼬(yòu)鼠
——时间片论 周涛
鼬鼠
时间如水我如鱼
• 第三层, 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
• (1)本部分写出了时间的哪些特性?
• 伸缩性、残酷性、不公正性。
• (2)本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时间的这些特性?
• 还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但却是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深入的 探讨。
• (3)本部分与前一部分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 因果关系。
周涛
笔 名: 常新 出生年月:1929/11/21
1946年7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人民解放军部队助理编 辑、记者;(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担任高等学校教员、讲 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91年6月离体后未从事纪实性文学创 作和理论研究。已发表的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共70余篇,不足 百万字。著有《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民音乐 家冼星海》、《历史性的转折》(抗美援朝纪实)、《麦克阿 瑟与朝鲜战争》、《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与价值取向》、《报
• 明确: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有形。 • 特点:灵活自由,表现时间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
性,却有其形象性、审美性。
• (2)在这一层,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3)从这些繁复的比喻手法的使用上,你对联想与想象有什么新的理解?
•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 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 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 秀作家。
• 1.通读全文,作者认为时间有怎样的特点? •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 • 3.文章为什么以“捉不住的鼬鼠”为题?这说明的时
时间
不经意间,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 逝。 时间是不等人的。 想挤出时间不容易,但失去时间却很容易。 无论迎着多少无奈,无论听着多少感慨,它从 不因势而变,因人而异。 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珍 惜时间的典范。
名人名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 待人-------晋·陶渊明
• 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 丰富性。生动的比喻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用于描摹复杂的事物。
• 用各种比喻描写“时间”:“如水”,“那是烟、雾、空气的 包围”,“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 如奴隶”,“钟表里的刻度”,“一只看不见的手”,“淹没 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一 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
• 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涵是哲理的,外衣却闪着 诗性的光辉。即深刻的哲理思考是通过诗化的语言来表达的。作者 着力点不止是殚精竭虑地挖掘哲理的内涵,而且还竭尽全力地寻 求语言的文采,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这主要体现为一种文与 质的交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深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极富理 趣。
3.文章为什么不以“时间片论”而以“捉不住的 鼬鼠”为标题?这说明的时间哪一特点?
“时间片论”直观而无味,“捉不住的鼬鼠”含蓄而有深意; “时间片论”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 “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 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 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 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 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 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莎士比亚
间哪一特点? • 4.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
后的句子,思考: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 果? • 5.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 有枯燥晦涩之感呢?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 6.“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 7.时间给我们哪些启示?
1.通读全文,作者认为时间有怎样的特点?
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 时间。——别林斯基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 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 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弗莱彻【英】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 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 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7.时间给我们哪些启示?
•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盒进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 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 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 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 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说明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超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 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4. 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 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 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 果?
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 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 于抒情。
•
--朱自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 子)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
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
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滴答着的时间。
- -高尔基
•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6.“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 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 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 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 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 联多为松散,共六十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 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 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 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 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 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 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 4)“鼬鼠”“皮筋”这两个比喻是本部分最重要的比喻。它 们好在哪里?
• 形象、深刻。 • 前者不可捉摸,难以掌控;后者凸显灵活与伸缩性,是对“时间是最公正
的”这个命题的反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 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 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 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 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 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层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层写“时 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 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文末。 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可以 分出3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共同组合成一 篇“时间片论”。
第一层,作者试图将时间化抽象于有形,找出关键语句并分析特点
• 1)作者是怎样来描摹“时间”这个抽象的对象的?所用的手法有什么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