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纸第5课虫虫世界赣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虫世界》教学设计
教案基本信息
学科:美术
年级:二年级
教材版本:赣美版
课题:《虫虫世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绘等方式,了解昆虫的
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撕、揉、贴、画等方法表现昆虫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自
然生物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
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撕、揉、贴、
画等方法表现昆虫的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恰当表现昆虫的特征,撕、揉、贴、画的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彩纸、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彩纸、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蚂蚁、蜜蜂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小动物。

2.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昆虫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
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10分钟)
1. 介绍昆虫: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昆虫
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等。

2. 展示作品:教师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这些作品的特点和技巧。

三、实践与指导(10分钟)
1. 示范操作: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撕、揉、贴、画等方法表现
昆虫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昆虫作品,可
以选用彩纸、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
1.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
心得体会。

2. 评价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
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2.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尝试创作更多的昆虫作品。

板书设计:
昆虫世界
外形特征: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脚
生活习性:善于飞行、爬行,有触角和复眼
表现方法:撕、揉、贴、画
作业设计:
1. 完成一幅昆虫作品,要求表现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尝试创作更多的昆
虫作品。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了解了昆虫的
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撕、揉、贴、画等方法表现昆虫的形象。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撕、揉、贴、画的技巧,培养了动手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关注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
和利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工具,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作空间。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美术
知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昆虫图片或者小
视频,如蝴蝶、蚂蚁、蜜蜂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昆
虫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导思考:在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
些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昆虫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环节(10分钟)
1. 介绍昆虫: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昆虫
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等。

2. 展示作品:教师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这些作品的特点和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实践与指导环节(10分钟)
1. 示范操作: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撕、揉、贴、画等方法表现
昆虫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对创作过程有一个清
晰的认识。

2.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昆虫作品。


一环节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5分钟)
1.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
心得体会。

2. 评价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
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能力。

2.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尝试创作更多的昆虫作品。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观
察并记录一种昆虫的一天生活,或者创作一个昆虫的故事等。

一、导入环节(续)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
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昆虫的种类、它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昆虫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可以分享自己对昆虫的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意识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环节(续)
在介绍昆虫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
示昆虫的身体结构,如头部的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的翅膀和腿,
以及腹部的特点。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或纪录片,来展示昆虫的生态行为和生长周期,使学生对昆虫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作品时,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分析作品中的创
意和技术处理,如如何通过艺术手法表现昆虫的动态和质感。

这样可
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实践与指导环节(续)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对
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更为
复杂的技术和表现形式。

在示范操作时,教师应强调安全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并指导
学生正确处理废弃材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
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续)
作品展示不仅是学果的展现,也是学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如创意、技巧、色彩运用等,并鼓励学生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教师在评价时,应坚持正面激励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表扬学生的优点,也要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昆虫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的纪录片,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昆虫采集和观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昆虫的知识和艺术表现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