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攻略课件专题八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与贡献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共产党在敌后广大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 军。
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在根据地内建立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制度,保障 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开展文化教育,提高人 民文化素质。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 勇奋斗。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致 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 会导致国家落后挨打。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来 先进技术和经验,才能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传统文化衰落与新思潮兴起
传统文化衰落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使其逐 渐衰落。
新思潮兴起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思潮如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等在中国兴起,为反侵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02 重要反侵略战争 及事件回顾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担当起历 史赋予的使命。他们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为挽救民族危亡 、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 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03 民主革命思想传 播与实践探索
早期改良思想及其局限性
早期改良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包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工商业 、改革教育等。
早期改良思想的局限性
未能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对西方认识肤浅,缺乏政治经验, 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戊戌变法运动及其失败原因分析
戊戌变法运动背景及过程
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 江,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VS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 灭。
新中国成立前夕筹备工作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副 主席等。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积极宣传变法,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但遭到 顽固派反对和镇压。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政治经验;顽固派势力强大,反对变法;变法法令未能得 到有效执行;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爆发与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背景及过程
民族危机加深,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 思想,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 治。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的 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列强入侵及不平等条约体系形成
列强入侵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 午战争等,导致中国主权受损、 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不平等条约体系
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等,使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加深与救亡图存意识觉醒
民族危机
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激发了中 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 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发动了侵 华战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向天津、北京进犯;1901年9月,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战争结束。
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 ,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 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 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 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攻略课件 专题八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斗争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背景与原因 • 重要反侵略战争及事件回顾 •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与实践探索 • 抗日战争中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 • 解放战争中民主斗争与胜利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启示
01 近代中国反侵略 斗争背景与原因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野战军 和华东野战军等部共歼敌47万余
人,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 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等部共歼敌55 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 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东北野 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歼敌和改编 、起义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世界并 不太平,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因 此,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确保国家 长治久安。
THANKS
感谢观看
救亡图存意识觉醒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反抗斗 争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 和人民解放。
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
01
02
03
国内政治形势
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矛 盾激化,人民反抗斗争不 断。
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对外扩张加剧, 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 环境。
经济形势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 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并发展。
2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签订
战争背景
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而挑起了甲午战争 。
战争过程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日军攻占威 海卫,清政府求和,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
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确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 穗和齿轮,首都是北京。
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全国各地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06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斗争启示
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历史使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定信念、勇于 担当的精神。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封建压迫,中国人民始终 坚定反侵略、求民主的信念,积极投身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伟大事业中。
04 抗日战争中民族 统一战线形成与 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各界对抗日救亡
的认识不断提高。
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提出
02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0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5 解放战争中民主 斗争与胜利
解放战争初期形势分析
01
国民党军队数量优势, 但士气低落,内部矛盾 重重。
02
共产党军队数量劣势, 但士气高昂,得到人民 群众广泛支持。
03
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 ,通货膨胀严重,民不 聊生。
04
共产党解放区经济稳定 ,土地改革得到农民拥 护,生产积极性高涨。
三大战役及战略决战胜利
战争背景
19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 争。
战争过程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 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 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 战争结束。
影响与后果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签订
战争背景
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进一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过程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挑起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 占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 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
北京,火烧圆明园。
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 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游 历、通商,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 200万两,英国、法国各得赔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均迈上了新的台阶。这充 分证明了坚持改革开放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珍惜和平环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的胜利来 之不易,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国家发展 进步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维护国家 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面抗战爆发后统一战线巩固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 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
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全国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形成了全民族 抗战的局面。
中华民国建立及意义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 时约法》,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格局演变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格局概述
北洋军阀分裂为多个派系,争夺地盘和权力,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政治格局演变及影响
各派系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各派系也寻求外部势力支持,加剧了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度;但最终,在国共合作等历史因素推动下,北洋政府被推翻,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