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9《木兰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木兰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讨论理解木兰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

朗读时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复述课文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笔译全文,口述故事。

2.作为英雄文中是如何塑造形象的,作为女儿又怎么写出木兰的情怀的。

二、新知认知
1.乐府诗和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它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

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2.互文和顶真。

互文:古诗文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北朝_____(体裁),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
..()燕.山()辔.头()
..()鞍鞯
戎.机()胡骑.()金柝.()朔.气()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2)愿为.市鞍马:(3)从此替爷征.:
(4)旦辞爷娘去.:(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6)万里赴戎机
..:
(7)关山度.若飞:(8)赏赐百千强.:(9)愿.驰千里足:
(10)著我旧时裳.:(11)雄兔脚扑朔
..:
..:(12)雌兔眼迷离
4.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7.家人是怎样欢迎木兰归来的?
8.文中是如何写木兰回家后的兴奋与欣喜的?
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
1.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2.kèhán ān jiān yān pèi róng jìtuòshuò
3.(1)门(2)为此(3)出征(4)离开(5)只(6)军机、军事(7)过(8)有余
(9)希望(10)裙子(11)爬搔(12)眯着眼
4.(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隘。

(2)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
5.昨夜见军帖……木兰无长兄
6.借用木兰的心理状态勾画了征途上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写极大地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7.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开我东阁门……著我旧时裳
9.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2.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几部分?(文中标记)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明确:
二、人物形象
1.自由谈: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圈划句子,批注)
3.请为花木兰写一段评价语:
明确:
4.本文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塑造木兰这一形象的?试举几例分析。

(圈划句子,批注)
三、问题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句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木兰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圈划句子,批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用得极好,请品析好在何处。

4.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批注)
5.第6自然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批注)
6.读了最后一段,你能领悟到什么?
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8.一千多年来,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四、写法探究
1.本文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布置?
2.本文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富有民歌风格,这一风格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理解感悟)
五、修辞手法
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举例分析。

(批注)
六、拓展延伸
1.“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了解)
2.你能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说一说)
七、随堂练习
1.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
2.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
5.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6.描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句子:
7.以兔为喻、赞美木兰的句子:
【课后导练】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2.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5.有人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

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

答案:
1.表达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子生活的喜悦心情。

2.扑朔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

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3.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情。

4.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5.这个说法欠妥当。

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

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