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论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整理2018 年 10月~2019 年 10月期间收治偏头痛患者 96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 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有效控制疼痛复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辩证治疗;偏头痛;治疗;疗效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女性病人偏头痛发作往往与月经有关,大多在月经来潮前[1]。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气候骤变,强光刺激,烈日照射,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及含乙醇类饮料,都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中医将本病归属“头痛”“头风”范畴。

认为发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2]。

因于肝者,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肝气郁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空而为痛。

因于脾者,或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髓失养而致头痛。

现对偏头痛患者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5±
2.0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6.5年,平均病程
3.0年±1.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5.5±3.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5年,平均病程3.6年±2.0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尼莫地平30mg口服,2~3次/日。

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
肝阳头痛型: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克,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 30克(先煎),栀子9克,茯神9克,牛膝9克,生地15克。

加减:头痛甚者,加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先煎);耳鸣膝软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各9克;口干欲饮者,加玉竹、石斛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

痰浊头痛型: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茯苓9克,陈皮9克,蔓荆子9克,制南星9克,竹茹9克。

加减:胸脘满闷甚者,加厚朴.枳壳各9克;口苦明显者.加黄连4.5克,黄芩9克;头痛剧烈者,加白芷.羌活各9克;纳呆不思饮食者,加苍术、神曲各9克(包煎)。

瘀血头痛型:活血祛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12——赤芍9克,麝香0.1 克(吞服),当归9克,葱白2枝;加减:头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各3克;形寒者,加桂枝6克,细辛4.5克;胸闷不适者,加厚朴、川楝子各9克;夜寐不安者,加磁石30克(先煎),酸枣仁9克。

气虚头痛型:益气升清。

方药:顺气和中汤加减。

党参9克,黄芪30克,白术9克,甘草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陈皮9克,升麻9克,蔓荆子9克,白芷9克,川芎12克;加减:头痛头晕甚者,加细辛4.5克,白蒺藜9克;腰膝酸软者,加续断、杜仲各9克;五心烦热者,加墨旱莲、枸杞子各9克;胸闷不适者,加枳壳、路路通各9克。

血虚头痛型:养血止痛。

方药:四物汤加味。

熟地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白芍9
克,川芎12克,蔓荆子9克,菊花9克,桑椹9克;加减:耳鸣失眠者,加酸枣仁9克,磁
石30克(先煎);腰膝酸软者,加黄精、女贞子各15克;五心烦热者,加枸杞子、知母
各9克;头胀甚者,加石决明,生牡蛎各30克(先煎)。

肾虚头痛型: 治法:益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9 克,当归9克,杜仲9克,党参12克;加减:头痛甚者,加川芎12克,白芷9克;遗精频频者,加金樱子9克,芡实15克;白带甚者,加海螵蛸、椿根皮各9克;畏
寒明显者,加肉苁蓉、鹿角片各9克。

1.3 疗效判定痊愈 : 经治疗患者1年内无再次出现头痛发作。

好转 :患者头痛发作
程度有明显减轻,持续头痛的时间缩短,降低头痛发作频率。

有效 :头痛发作程
度有所减轻,降低头痛发作频率[3]。

无效 : 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头痛持续
时间无好转或更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资料采用(±s),
计算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8例,痊愈30例(62.5%),
显效14例(29.17%),有效3例(6.25%),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患者48例,痊愈20例(41.67%),显效12例(25.0%),有效
4例(8.33%),无效12例(25.0%),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明显有
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是由于脑血管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剧烈性头痛,现代医学
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其痛多在一侧,多呈周期性发作。

本病多见于女性,常在青
春期发病,其中部分患者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男性亦有发生,而以中老年人为多
见[4]。

多因痰浊中阻,或风邪上窜,或肝风上扰清阳所致。

病在少阳经,故与肝胆有关。

偏头痛,多痛在一侧,痛前常有先兆症状出现,如患者先有嗜睡、倦怠、郁扰
感或眼前出现闪光、暗点,有时还可出现面唇和肢体麻木,失语等先兆症状后20~30
分钟即出现偏头痛,剧痛难忍。

多可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

本病多为慢性,可延至
数年或十数年之久。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本次研究中将偏头风分为肝阳头痛型,痰浊头痛型,气虚头痛型,血虚头痛型,
肾虚头痛型,辨证论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观察组患
者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
义(P<0.05)。

总之,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有效控制疼痛复发,安全
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智敏. 中医辨证论治偏头痛40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
007(004):46.
[2]王忠志.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000(018):658-658,659.
[3]李桂芬.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013(008):123-124.
[4]杨晶.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012(006):113-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