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安顺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级格局结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各国执政党的改变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各国领导人的更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下半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大力支持B.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正确的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投入到教育领域”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重视对教育的投入,B正确;ACD也属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3.著名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在诗中将林肯比喻为率领美国这艘船破浪前进的船长。
以下属于林肯的历史贡献的是()
A.使国家获得了独立B.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肯的历史贡献。
林肯的历史贡献是领导北方资产阶级镇压南方叛乱,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国家获得独立和开创民主政治制度的是华盛顿,
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总统不止林肯一人,比如说华盛顿、罗斯福都是。
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
4.西欧经济发展原因()
A.美国的援助B.发挥高素质劳动优势
C.制定恰当经济政策D.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ABCD
【解析】根据题干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国为了达到控制西欧,对付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制定了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此援助西欧,帮组西欧恢复发展被战争破环的经济。
内部原因包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ABCD。
5.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些措施的实施: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C.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
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指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宪章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36年-185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宪章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要求改变自己生活困苦的处境,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宪章运动被列宁评价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
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的是英国宪章运动。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在历史上,他发表的这部著作,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据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证蔑他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他的学说被群起攻之的主要原因是
A.否定了神创论
B.违背科学规律
C.宣扬马克思主义
D.内容逻辑荒谬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A符合题意;违背科学规律、宣扬马克思主义、内容逻辑荒谬与题干无关,故BCD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进化论观点的作用。
8.“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
”材料中的“官僚制度”是()
A.行省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实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中小地主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提供了渠道,故D项正确。
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项。
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人类的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下面这组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技术领域
A.航天技术
B.新能源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依据题干图片“windows”可以判断是计算机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1945年底,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故C符合题意;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0.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使用青铜器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故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会制造青铜器。
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表是关于某次战役的知识梳理,与之相关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激战,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战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战役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凡尔登绞肉机”,结合一战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12.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拜占庭帝国灭亡
D.繁荣开放的唐朝文化--日本大化改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拜占廷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灭亡与《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存在因果关系,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3.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失去了政治尊严。
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A.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B.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D.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
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1992年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反映出()
A.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不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1992年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反映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B符合题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下降,A不符合题意;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被马克思称之为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通过此文献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国王有名无实,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被马克思称之为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故A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6.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以下关于这一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公元前5世纪初B.属于公元前5世纪末
C.属于公元前6世纪初D.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的纪年法从大数到小数,故公元前509年即6世纪末。
D项符合题意。
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点睛】
公元纪年方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
“公元前”纪年法是从大数往小数数。
如公元前509年就是公元前6世纪末;从公元前499年就是公元前5世纪初;“公元”多少年正好相反,如公元509年就是公元6世纪初。
17.下列在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的路线是()
A.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B.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太平洋-麦哲伦海峡-西班牙
C.大西洋-西印度群岛-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D.大西洋-好望角-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西班牙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1519年,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乘五艘船,从欧洲的西班牙里斯本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即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麦哲伦因介入当地纠纷而身亡。
船员们艰难地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又大办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与图表相关的史实。
19.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这次作战史称
A.台儿庄战役B.长沙会战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
C正确。
八路军是共产党敌后战场,而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都属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役或会战,AB错误。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8月林彪领导的战役,D错误。
综上故选C。
20.《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一文认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
A.开展缓慢、成就较少B.由点及面、逐步推进C.强制推行、全面铺开
D.拖泥带水、抓小放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故B正确;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A排除;依据题干“上海国企改革
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可见国企改革是先试点再推广,并非强制推行,也不是拖泥带水,CD排除。
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21.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1)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特征:他们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
政治前提: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2)不同: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
原因: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
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4)经验: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是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美国的“世界工厂”主要发展重工业。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主要是由于对科技的重视,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重视教育等等。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制造业发达,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
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发展科技,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断的创新等等。
22.诗言志,史铸诗。
毛泽东的诗词瑰丽多姿,大气磅礴。
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一中的“汉武”采取哪一措施削弱相权?“宋祖”是如何控制地方财权的?
材料二:“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远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请列举材料四中的“彭大将军”在抗战时期领导的著名战役。
材料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请说一说南京解放的重大意义。
材料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材料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什么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材料中的“一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成就,请你再列举这一时期东北工业基地的一项成就。
【答案】(1)建立中朝;设转运使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遵义会议
(4)百团大战
(5)宣告了延续22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6)新民主主义革命
(7)沈阳飞机制造厂或鞍山钢铁公司或沈阳机床厂或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后,采取设转运使的方法来制地方财权。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开始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可知:1940年,“彭大将军”在抗战时期领导的著名战役是百团大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6)根据所学和材料六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可知: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根据所学和材料七中“一桥飞架南北”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基地的成就有,沈阳飞机制造厂或鞍山钢铁公司或沈阳机床厂或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演变》整理
(1)依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不同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2)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的表现。
【答案】(1)杜鲁门时期: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野心膨胀,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实力不断壮大,阻碍了美国称霸的步伐,从而,美国发起冷战,遏制苏联等。
布什时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领导全球的实力,想进一步称霸世界。
(2)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世界各国的响应;组织召开G20峰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等。
(符合史实,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杜鲁门时期: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野心膨胀,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实力不断壮大,阻碍了美国称霸的步伐,从而,美国发起冷战,遏制苏联等。
布什时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领导全球的实力,想进一步称霸世界。
(2)依据所学可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世界各国的响应;组织召开G20峰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