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示法”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演示法”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发挥40分钟的质量,我认为演示法是条通向理想阶梯的捷径。

演示法的应用,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借一目了然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术语、结论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懂、易记、易掌握。

因此,“演示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要使“演示法”在课堂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使全班同学感知演示的对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学生只有看到演示对象,才会运用感官去感知学习对象,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对象,对所演示的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全班同学用上各种感官,演示时不仅让学生看到,而且让学生听到、摸到。

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茶杯、一个玻璃缸,把水一杯杯的倒入玻璃缸内,连倒5杯,一方面让学生用眼看见5杯水倒入缸内,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听见倒入5杯水的声音,这种视听并举的演示使学生很快认识新数5。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5的理解,教师因地制宜先要求每组前5位同学起立,再要求每组第5位同学起立,这样做,既渗透
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又使全班同学深入感受知演示对象,“5”这个抽象的数字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演示对象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只是为了有人听才来讲话,只是在学生注意的时候才进行教学”。

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听课水平的保障.我们都知道:有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尤其如此.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然而儿童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也不能持久,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上去。

例如:一位教师讲10以内的减法,出示了这么一幅图:花园里有许多鲜艳的玫瑰花,花丛中有5只蝴蝶,教师拿掉2只,问现在图上有多少只?一个学生忍不住说:“我家种了玫瑰花……”产生这种分散学生注意的情况,所以低段教师演示时应当特别谨慎。

《苟子?解蔽》中说:“心枝则无知”,没有集中注意力,外界的信息就无法很好进入大脑,认识活动就无由产生,注意的集中是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在制作演示教具时,应考虑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在上例中,教师可把玫瑰花颜色画淡一些,蝴蝶颜色稍鲜艳一些,学生自然而然的注意到演示对象上,或干脆换一种稍单调,也能取得教学效果的图。

三、要让学生观察被
演示事物的变化、发展情况
《管子?宙合》中说“听不审不聪”,“视不察不明"不经过观察,准确的记忆,正确的思维都成为无源之水,观察是课堂活动的源泉.在上课时应尽量让学生认真观察被演示事物的变化、发展情况。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这样的环节:电脑屏幕上先显示一条蓝色直线,然后慢慢地向两边延长,随后直线上出现两个亮点并闪烁,两点之间一段变成红色并移下,接着显示把线端的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跟着闪烁射线的端点并向不同的方向引出无数条射线,最后闪烁其中的两条射线,并将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区域变成阴影。

这样既把直线、射线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在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直线、线段、射线、角之间的联系,从而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四、将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
学生学习数学只能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
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把教师演示学生看,变为学生摆弄和操作学具,去体验、类比、分析、归纳、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这样,完全把过去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答,变学
生根据教师的设问摆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学生靠自己的智慧对余数的概念很快的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培养了娴熟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能力.五、灵活运用以“演示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演示法固然能让学生看到抽象的知识,但仅仅只用“演示法”教学是不完善的。

常言道:“教无定法。

”这就说明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善的,必须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演示法中配以讲解法或是谈话法是比较合适的。

如在演示前,教师要讲解观察的方向、要求和方法;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谈话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演示后,教师要利用谈话法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发现,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运用演示的教学手段,还要适当、适时、适量,不能为演示而演示,教师只有明确演示的目的,精心设计演示的程序,与适当的讲授相配合,与学生的操作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的用上注意力这定向器,观察力这侦察器,把学到的知识,牢牢储蓄。

总之,恰当灵活的运用“演示法”,能让教师花最小的力气,收获最大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