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
[随堂检测]
种群的概念
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解析:选B。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或者说,种群就是某段时间内,某一地区中的某个物种的所有个体。
剖析这个概念,它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②某个物种;③所有个体。
如果缺少或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点,概念的叙述就不完整或不准确。
种群密度的调查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解析:选C。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错误;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D正确。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调查某树林中麻雀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解析:选C。
样方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生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正确;
调查麻雀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正确。
种群的特征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9∶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解析:选C。
种群数量特征最基本的是种群密度,另外还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A中属于性别比例,故A正确。
B属于年龄组成,故B正确。
C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故C错误。
D中是死亡率,故D正确。
5.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
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选A。
甲种群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相同,为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数较少,老年个体数较多,为衰退型。
6.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
(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2)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
解析:(1)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作图时要先标明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再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图。
(2)由柱状图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故该园内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答案:(1)样方法 柱状图如下所示 (2)增长型
[课时作业][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1.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相同
C .一个种群的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 .调查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防治有害动物
解析:选B 。
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不一样,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等;个体的特征则是寿命、性别和年龄等。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标志符号必须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B .捕捉草地上的昆虫时,每次捕捉尽量严格保持条件一致
C .标志符号尽量醒目,以免漏记和错记
D .标志重捕法也适合于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解析:选C。
用标志重捕法对捕捉动物进行标志时,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身体不能产生生命和行为上的伤害,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符号必须保证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3.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解析:选B。
在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由于空间、食物等资源非常充裕,种群密度增加对平均个体的增长量影响不大;种群密度过大时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不能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降低,甚至为0,故B正确,A、C、D错误。
4.如图
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解析:选D。
题图表示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A项错误,D项正确;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相等,B 项错误;题图只是表示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只能预测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能说明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C 项错误。
5.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大于迁出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选C。
人们迁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6.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选A。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选D。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保证较多的幼小个体得以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控制网眼尺寸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
8.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解析:选A。
对于植物来说,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需随机选取几个大小相等的样方,取其平均值统计,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生,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选B。
在测定植物种群密度时,常常采用样方法。
而测定动物种群密度时,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10.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解析:选D。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同种生物个体都应计入总数;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11.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志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志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志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解析:选D。
根据公式: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志数,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标志数,即重新捕获数/a,A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B错误;从诱捕距离的效果推测,与灯
的密度很可能有关系,C错误;诱杀成虫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虫减少,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
1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1中A、B、C三种类型,图2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__。
(2)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1中________所示类型。
(3)假如图1中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的年龄结构类型,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____(年龄段)个体。
解析:(1)分析图2中甲、乙、丙曲线知其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图1中的A、B、C所示类型。
(2)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结构将成为图1中C 所示的衰退型。
(3)若图1中C代表某种濒危动物的年龄结构类型,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答案:(1)A、B、C
(2)C
(3)幼年
13.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原地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 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个体数量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答案:(1)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2)144 大(3)8/9(或32/36)
(4)2.5∶1
14.下图甲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结构类型,图乙为种群的三个典型存活类型。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出现图甲中的____________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2)若图乙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________猪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猪场经营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猪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____________大量死亡;______________猪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________________积压。
(3)某害虫种群年龄结构虽为A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原因是这种害虫的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曲线。
解析:(1)图甲中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
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出现增长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2)图乙中Ⅰ成猪数量太多;Ⅱ比例合理,幼猪较多;Ⅲ成活率太低。
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Ⅱ猪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猪场经营不好的原因是:Ⅲ猪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幼猪大量死亡;Ⅰ猪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猪积压。
(3)年龄结构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但是增长型中的幼体和成体比例不大,则接近稳定型,不会剧烈增加。
答案:(1)A (2)ⅡⅢ幼猪Ⅰ老年猪(3)Ⅲ
15.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先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
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对A草原的某种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的方法采取标志重捕法。
①在某次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志的鼠14只,则该鼠在A草原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
(调查范围为1公顷)
②在标志重捕法中,对标志技术有哪些要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部分标志符号在调查研究期间脱落,那么调查所得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②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或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①84②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b.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c.标志符号不会改变被标志动物与其捕食者间的关系③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