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docx
灿烂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中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7312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a.png)
灿烂中华文化教案教案标题:灿烂中华文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灿烂中华文化,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学习中华文化(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研究。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节日或习俗,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补充:教师补充每个节日或习俗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三、体验中华文化(20分钟)1. 传统手工艺制作:选择一个传统手工艺项目,如剪纸、中国结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2. 传统服饰试穿:准备一些传统中国服饰,让学生尝试穿戴,并了解其文化背景。
四、文化交流(15分钟)1. 观看短片:播放一段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体验。
2.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评估。
3. 学生在文化交流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评估。
教案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中国传统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2. 传统音乐欣赏:组织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相适应。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提供相关资源和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c1f6e208a1284ac850433e.png)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展示故宫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上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以一名外国青年的旅行为线索展开。
约翰的中国之旅一、约翰拍下了三张居民照猜猜他去了我国哪三个地方。
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二、约翰品尝了三种中国传统食品(1)说出这些食品的名称,猜猜约翰过了我国哪三个传统节日?(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三、约翰继续旅行,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
小游戏:最佳拍挡规则:1、两位配合默契的同学组成1队;2、1位同学选择你认为最能让队友直接猜出答案的陈述,另外一位同学背对屏幕,根据队友陈述,猜出答案;3、陈述内容不得含有答案本身,比如“雨伞”,可以这样表述:两个字,一种用具,撑起来的,防天上落下来的水的……(不得包含“雨”和“伞”字)。
4、每队限时2分钟。
四、小游戏:挑战五年级规则:1、连续答对五题挑战成功。
2、答错即挑战失败。
3、有两次机会求助现场同学。
4、每题限时一分钟。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请说出我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29bf3f78a6529657d5387.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能够从中华民族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4.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开幕式主要分四部分进行:欢迎仪式、文艺演出、运动员入场仪式、点燃圣火。
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
一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纸",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具匠心的构思。
当那张光电效果组合而成的“卷轴"缓缓打开时,青铜、古陶、玉器、水墨山水等等极具中国文化的符号——“写”在纸上.那一刻,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观众都在惊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有人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同意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还有就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087d15727a5e9846a610e.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知识目标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使之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课前音乐古筝曲《化蝶》导入中华文化【学习新课】一、展示自学提纲(用幻灯片展示)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什么构成的?4、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有何影响?二、活动小结活动一:1、要求学生阅读p64第一幅图并思考: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
3、教师展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图片:4、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1、要求学生讨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等的来历。
2、教师展示巴比伦、印度、埃及的图片3、得出结论: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活动三:1、要求学生思考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提问回答。
2、教师提出问题:A、中华文化的构成: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B、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活动四:1、要求学生按p66最上面的内容做2、教师边提问边归纳总结。
3、提出问题: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5d8f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哲学、文学、科学等。
第三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通过展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估。
3.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作品,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鼓励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的课外活动,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九年级政治全册 2.5.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全册 2.5.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a1182b84254b35effd34ac.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感受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举例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难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讲授法等学习新课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提问: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展示)出示一段“时事材料”:(在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包括了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设疑: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设疑:中华文化由哪些方面组成?教师用幻灯片依次展示:(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龙”字;汉字的演进图示;(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书》、《礼记》、《左传》、《孙子兵法》等;(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中国瓷器、四大发明;(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国画、戏曲、舞蹈 (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法家、佛教…… (6)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爱国、诚信、礼让、团结、自强…出示相关的图片,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原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学生展示活动:学生将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准备的成果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中国汉字、古代宫殿建筑、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节日等。
)学生得出结论1: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7b54175a8102d276a22f44.png)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题,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本节课包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两目内容,第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等。
第二目主要是了解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品质。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本堂课通过体验、质疑、活动三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语文、历史课的学习,在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这一课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爱国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地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威力和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6)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f43ab9ad5727a5e9846a610c.png)
5.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文化的力量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
3、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教学难点是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从而进入新课(二)课程框架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传统美德的内容(三)预习展示/自主性学生自学1、中华文化的内容是什么?2、灿烂的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3、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什么?6、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是什么?(四)主题式学生讨论/自主探究用幻灯片展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图片。
探究一: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教师精讲点拨: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的无数建筑艺术精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情趣和力量。
探究二:教师展示我国古今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的姓名及成就。
学生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归纳概括中华文化的内容。
教师精讲点拨:中华文化的内容是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政治全册 5.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全册 5.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7c57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a.png)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1)、中华民族一起制造中华文化【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连年的历史。
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连年的历史。
③、京剧。
④、编钟。
⑤、粽子。
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2)、中华文明什么缘故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缘故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制造力和凝聚力当中。
【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什么缘故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答:因为他们用自己辉煌的成绩一起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典籍科技工艺(3)中华文化的组成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阻碍如:A、吃一堑长一智说明擅长从失败中总结体会教训。
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阻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进展道路具有深远阻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进展产生重大作用。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咱们今天生活的阻碍苏武牧羊——爱国主义徙木为信——老实守信负荆请罪——宽以待人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语于传统美德连线追求精神境遇和向往理想人格(E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D )B、全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注重道德内省( A )C、艰巨困苦,玉汝于成(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C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不求富贵)捍卫道德尊严( B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F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之用,和为贵)(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硕和进展(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期的转变和实践的进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硕和进展。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节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节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d8e911bb68a98271fefa45.png)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各民族共同创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过程与方法:从历史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解中华文化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感受,培养增强对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增强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欣赏、阅读、思考、讨论等手段,掌握并相互检测相关基础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课前准备: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收集我国文学、军事、思想、科技、天文体等方面的史料;收集对自己有影响的传统格言、警句;收集有关我国文化对世界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的材料;收集今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第一步:学生讲述收集的中国古代故事:如愚公移山,忘羊补牢,望梅止渴,杯弓蛇影,投鼠忌器,三十六计中的故事。
问:(1)学生说出这些故事的寓意,并指出对自己的影响。
(2)帮助学生找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实物,并说出它的来历。
如印章,瓷器、中国画等。
第二步:如数家珍:出示有关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物品如旗袍、国画、书法、中秋月饼、春节对联等1、这些中华文化都是谁创造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结: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生活和劳动,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
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人教版九年《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九年《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d6067b307e87101f6969a.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重难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三、本框知识点:1.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4.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5.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6.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四、课堂探究活动一:看谁知道的多1.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回答,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请你选择你所知道的中华文化中的一到两个事例说说它的来历。
2.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3.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再写出几句类似的格言。
2.谈谈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美德故事我来讲1.结合P66的图片,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影响深远的历史故事,并说出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美德,你能举例说明吗?3.阅读P67,找出右边的名言警句与左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对应关系并连线活动五:阅读P67相关链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五、反馈检测(一)选择题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A.汉民族创造的 B.汉民族吸收其他文化成果创造的C.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少数民族创造的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插在门框上,出门一望稻谷黄。
”这首儿歌反映的节日是()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______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doc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28c53cf8c75fbfc67db202.png)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填课题名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灿烂的中华文化关键词(3〜5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具体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基木上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32019-05-18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填课题名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灿烂的中华文化关键词(3〜5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具体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基本上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32019-05-18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填课题名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灿烂的中华文化关键词(3〜5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具体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基本上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32019-05-18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填课题名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灿烂的中华文化关键词(3〜5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具体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3)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a3912b658fb770bf68a550c.png)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导入:
截止到201,2年7月1日,中国已有43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居世界
第二位。
其中文化遗产30处,自然遗产9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文
化呢?
二.导学:
基础自学:
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66页——69页的内容,完成学案自学习题。
2、学案上有横线的填在学案上,没横线的标准在书上
3、10分钟,小组互查,标出疑难点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
合作探究:(习题见学案)
要求:1、独立审题思考答案
2、将自己的结果进行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3、各组派代表发表见解
三、达标检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讲解。
板书设计:
创造
构成
灿烂的中华文化力量
特点
地位
影响
三、课后反思
个性化设计。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_2.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_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a136ef0168884868762d691.png)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的知识: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由文化了解入手,然后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
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课前准备:知识预习问题探究预期效果结合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展现其魅力,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在搜集,研究资料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何在?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设计:阶段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提问:关于文化,我们不是第一次研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文化?同是研究文化,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呢?总结:文化交往中,需要文化尊重,更需要文化自尊。
回忆,思考,自由回答(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使学生回忆起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导出新知识分小组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之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穿插点评每组派出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观看,体会使学生从感性上体味中华文化之魅力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作补充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将学生的体会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概括在当今时代与世界的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文化谈其影响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的
知识: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课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由文化了解入手,然后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
不好。
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知识预习
问题探究
预期效果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展现其魅力,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
在搜集,研究资料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何在?
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设计:
阶段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
提问:关于文化,我们不是第一次研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文化?
同是研究文化,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文化交往中,需要文化尊重,更需要文化自尊。
回忆,思考,自由回答
(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
使学生回忆起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导出新知识
分小组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之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穿插点评
每组派出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观看,体会
使学生从感性上体味中华文化之魅力
中华文化的特点
教师作补充
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
将学生的体会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概括
在当今时代与世界的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文化谈其影响
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
理性思考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原因
中华美德
无论中华文化的那一方面都渗透着一个字?
归纳:德
请学生讲讲你所了解的美德(结合事例)
自由回答。
个体发言。
深刻理解伦理道德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生活中,寻找中华文化的影踪。
面对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豪,骄傲,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的生活中是否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提问:你的生活中中华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影响的对比。
(衣、食、住、行、等)分析原因。
讨论。
进行比较。
延伸与拓展,可能会得出中华文化影响渐少的结论。
面对开放的时代中的中华文化,我们如何做
中华文化会不会断流?我们应怎样做?
总结:继承,发扬,宣传三个角度总结。
讨论。
发言。
讨论,发言会比较激烈,正是矛盾所在。
从主观到客观都能谈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