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知识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古代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古代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
2. 掌握古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相关俗。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传统节日的相关故事或文献。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
3. 活动准备:准备相关节日的物品和道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传统节日的兴趣。
2. 讲解:以一个或多个古代传统节日为例,讲解其意义、起源和相关俗。
3. 互动: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如制作节日食品、绘制节日图案等。
4. 研究: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献,深入了解古代传统节日的背景和内涵。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传统节日的理解和体验。
6. 资源利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进一步拓展对古代传统节日的研究。
四、教学评价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传统节日的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和讲解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提问: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概念。
五、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实地参观相关节日活动。
2.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研究项目,如调查当地的传统节日或制作一个展板展示古代传统节日的信息。
3. 进一步探究古代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通过互动和个人研究,学生的主动性和研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俗。
2.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___的《龙船调》。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三、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师:非常好,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生:(举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春龙节。
师:非常好,你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传统节日了。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你们对这些节日的喜爱和热爱。
二、知识讲解: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传统节日的图片。
(板书设计)这些节日都有哪些特别的俗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你们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
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
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A.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设计意图:总结谈话,引入题目,开门见山。
】【设计意图: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
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旷的前坪燃放。
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漂亮极了。
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心满意足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过年真开心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B.展示活动成果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春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附写作范文)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第三单元习作范文汤圆里找硬币除夕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外婆家的客厅里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人们都低着头拿着手机使劲摇:“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摇红包的声音在客厅里此起彼伏,电视里放的节目,反倒成了背景。
“哈哈,我运气真好,抢了个20元的红包!”只见舅舅拍了拍腿大笑道。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20元可不算什么,我昨天抢了个50元呢!”这时,外婆闻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敲了敲舅舅的脑袋说:“这有什么好比较的,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喜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对!都快放下手机,我煮的汤圆熟了,里面有一个汤圆包了硬币,谁吃到了我就给谁包个大红包!”大家一听都开心坏了,纷纷放下手机,快步走到餐桌前。
只见舅舅一坐下就急忙用勺子戳破一个个汤圆。
妈妈也赶紧坐在我旁边,边吃边问:“吃到硬币没有?吃到硬币没有?”大家也都鼓励彼此多吃汤圆,增加找到硬币的概率……看到全家围坐在桌前吃着汤圆说说笑笑的欢乐场景,外婆慈祥地笑着说:“跟你们拿着手机各玩各的相比,这样的合家团圆才是真正的过年啊!”中秋赏月每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时,我就会想起我国最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的夜晚,我站在阳台上,抬头仰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
那月亮又大又圆,格外美丽,好似一位害羞的少女。
月亮姑娘雪白的脸蛋在云朵这层轻纱下若隐若现,时而悄悄地躲起来,时而羞涩地探出头来瞧一瞧。
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广阔的大地上,犹如母亲慈祥的目光。
我想,这月光无论洒在谁的身上,都是温暖的……“吃月饼了!”外婆端来了月饼放在阳台的桌子上。
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
这时,爸爸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亮中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儿地砍着一棵树呢。
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在小路上,照在屋顶上,世间万物都沐浴在这明亮而又清新的月光里。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的介绍都包括节日来源、习俗、美食等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来源、习俗、美食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美食等。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节日相关的美食、手工制作等实物。
3.准备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依次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来源、习俗、美食等。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任务单,深入探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传统节日教案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的设计。
活动名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节日的由来、主要习俗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传统节日习俗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增加互动和参与感。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包粽子、剪窗花、制作灯笼等传统技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增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3.传统节日美食品尝组织学生品尝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让学生通过味觉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品尝年糕、饺子等传统食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其食材选取和制作方法。
通过品尝传统美食,增进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传统节日文艺表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原创小品、舞蹈、歌曲等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从传统节日的故事中汲取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可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识。
5.传统节日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传统节日的饰品、小玩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中秋节期间,学生可以制作兔子灯笼、中秋月饼模具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6.传统节日展示和分享在活动结束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口头分享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及庆祝方式。
2.在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
3.把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3.能够正确地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歌谣等。
三、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1.春节:春联、贴窗花、烟花爆竹、团圆饭、压岁钱、拜年等。
2.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等。
3.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4.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故事传说等。
5.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2.传统节日技能1.制作春联:字顺、用笔、摆放、表达祝愿等。
2.制作窗花:剪纸、涂色、悬挂等。
3.包粽子:选材、包法、蒸煮、食用等。
4.制作花灯:绕丝、腰布、装饰、点亮等。
3.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过年》、《佳节》等。
2.清明节:《清明上河图》、《清明》等。
3.端午节:《白蛇传》、《孟母三迁》等。
4.中秋节:《嫦娥奔月》、《宝葫芦的秘密》等。
5.元宵节:《西游记》、《马嵬坡》等。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兴趣。
2.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交流。
3.制作春联、窗花、粽子、花灯等,带领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
4.课后朗读经典诗词、歌谣,运用音频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诵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节日知识学习1.教师给学生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图片或视频。
2.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3.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演示,具体介绍每个节日的食品、装饰品等。
第二课时:制作传统节日物品1.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春联、窗花、粽子和花灯。
2.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进行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在班级内进行春节晚会、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和元宵猜灯谜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学习祭祖、扫墓的意义。
3.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认识屈原,学习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4. 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体验赏月、吃月饼的乐趣。
5. 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认识登高、插茱萸等传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体验节日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及对传统节日传承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传统节日的图片、活动场景等。
2. 视频素材: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视频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的所需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一、活动主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PPT课件: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介绍和相关故事。
2. 活动材料:彩色纸、画笔、剪刀等。
3. 教学资源: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素材、故事素材。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2. 学生分享已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利用活动材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编写富有创意的故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编写完成的故事,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教案)
(2)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可能存在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解读、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加深理解。
(3)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生在策划活动时,可能面临组织协调、创意发挥等方面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艺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强化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策划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组织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4.培养审美情趣:感悟古诗词和民间故事中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文化内涵:要求学生掌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理解这些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手工艺制作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教案背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教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指导思想:《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
这一课从总体上叙述了我国民间节日的习俗特色、神话传说等。
由于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其教学内容面广量大,而教材只有图和文,仅作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比较单一。
六年级学生虽然对此类话题感兴趣,但已知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不甚了解。
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凭借教材及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狭窄。
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使教材更具体、丰厚、直观,甚至可以跳出教材,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心的能力。
设计思路:依据社会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三个性: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落实三个到位:社会知识点人人到位,上网操作能力人人到位,人机交互、自我检测人人到位。
学生分析:1、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不太了解。
2、课文中记忆型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吸引力,难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搜索信息,也能利用论坛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
这些就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我把文中枯燥乏味的“死知识”转变成有声、有色、会动的网页。
增加信息量,丰富学习资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控学习进程。
并通过相互协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式: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就必须突破课堂局限,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网络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师生互动、综合交流等方式。
综合实践教案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教案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教案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庆。
通过开展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教案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尊重,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与意义。
2. 引领学生认识传统节日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与尊重,传承传统文化。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 通过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与理解。
二、活动内容: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景知识学习,讲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与意义。
-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主制作相关的宣传资料,如海报、手抄报等,以便在活动中展示。
2.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节日主题的研究与展示。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选的中华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的调研和学习,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传统活动等。
并通过展板、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解说。
- 各小组互相参观和交流,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 活动后的总结:- 学生进行活动感受的总结,可以书写心得体会或制作小视频等形式。
-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宣传资料,分享和交流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悟。
三、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和参与度。
2. 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通过展示和交流的方式,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4.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综合实践教案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节日2.2 教学内容: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重阳节: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2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讲解: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策划节日庆祝活动等。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和表现。
学生制作的节日手工艺品的质量和创意。
学生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
4.2 评价标准: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任务。
手工艺品制作精细、有创意。
对节日文化内涵有深入理解,能够传承和弘扬。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样品或图片。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博客等。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展示。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传统节日故事分享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research 相关的节日故事或传说。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节日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节日习俗、活动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难点:深入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节日习俗、活动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气氛。
4.对比教学:比较中外节日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节日相关物品,如食品、装饰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传统节日的图片,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节日的习俗、活动等,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创设节日情境,如春节猜灯谜、中秋节赏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气氛。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说: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团圆、祭祀、感恩、祈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实践,如制作灯笼、包粽子、做月饼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传统节日2. 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3. 正文: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文化内涵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个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方案,如举办一场端午节龙舟赛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节日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所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每组整理一份关于所选节日的调查报告,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课堂分享1.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分享内容进行补充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二、动手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选节日,设计一个相关的手工作品或美食。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团队合作,发挥创新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作品展示1.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来源。
2. 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长和感悟。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活动内容,揭示活动主题
1.导入:前一个阶段,我们组建了小组,各自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制定了简单的活动计划,明确了任务,还一起交流讨论策划了展示活动,今天就请各小组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交流后请同学们来谈谈感受,或者对照评价表提出建议,开始吧。
2.出示活动主题。
3.出示评价表:
二、活动展示,互动评价
第一组:用思维导图方式介绍喜爱的中华传统节日
1.组长导入:同学们,我们围绕感兴趣的中华传统节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请听我们的介绍。
2.组员分享: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3.学生评价。
4.总结:这些有趣的图画代表了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故事和美食。
老师还发现思维导图上的这幅春联,同学们是根据古人贴春联的习俗来写的——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左,下联贴在右,。
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
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活动背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习俗、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
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美食、风俗、诗词以及安全等,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上一节有关节日的综合实践课,老师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与努力下,咱们一定能上好这节课。
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我们马上要迎来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什么节日啊?生:春节师:春节属于哪种节日呢?生:传统节日。
师:什么是传统节日啊?学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啊?生: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师:下面老师也给出一些节日的活动,咱们一起来看看属于哪种节日。
(节日习俗)接下来,教师分别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从节日美食、诗词、传说、西方人眼中的传统节日和节日安全方面进行导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询问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意义。
2. 教师讲解: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背景、起源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春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祝福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的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3. 春节的食物,如饺子、年糕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春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食物。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章:中秋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圆圆的月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3. 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等。
教学活动:1. 观看中秋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四章:端午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和纪念屈原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3. 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章: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
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七、结束板书设计春节(图)元宵节(图)春龙节(图)清明节(图)传统节日重阳节(图)中秋节(图)七夕节(图)端午节(图)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把“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在教材中。
教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还记得吗?你们有谁能来背诵一下吗?生: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大家能一起背诵吗?(生齐背)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元日也就是什么节日吗?生:春节师:对。
你回答的真棒!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灿烂的民族文化。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在过春节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景?生:准备过春节: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
紧接着,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师:那么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课件:快乐春节回味)。
生:描绘看到的情景和知道的春节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回味北京春节的风俗,过渡到其它地区、民族的春节热闹、盛大的场面。
通过课件演示,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的画面,学生观看了春节中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拜年等活动,对春节进行品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创设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活动的探究创设了情境。
)二、探究活动主题(一)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悠悠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也形成了许多各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漫长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教师板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知道的传统节日,教师适时小结。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元宵节()植树节()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重阳节()母亲节()清明节()除夕()(通过选择学生,学生明确了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出示课件):请你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排排队。
师:小结,出示表格:节日日期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 4月5日左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知,知道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时间,而且使学生明确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二)节日习俗大放送师:同学们每个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简单地说说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生:我们搜集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资料。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说他因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王的理解,忧国忧民投入汨罗江中而死。
屈原死后,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
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尸体。
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生:关于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当时,吴国有人谗言陷害伍子胥,吴王夫差听信奸臣所言,赐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视死如归。
他死后,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之死。
生: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传说曹蛾的父亲溺江而亡,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蛾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就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曹蛾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被传为佳话。
生: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吃鸡蛋等。
端午节流行广泛,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白族……生:我们还搜集了一首赞扬屈原的歌谣,如:“端午节,吃粽子;配香囊,赛龙舟;悼屈原、颂屈原,爱国诗人不平凡;一心为国为民想,疾恶如仇立场坚。
”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各地都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它作了自己的解释。
其中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来源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知道屈原的故事吗?(播放屈原投汨罗江的课件)(我们课外可以找些他的作品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习俗。
了解诗人屈原,对屈原那种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肃然起敬。
)生:我们小组搜集的是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夜这天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
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
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
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
中秋之夜,遥望像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师:我们学过哪些望月思乡的古诗?生: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年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后来在重阳节这天又有赏菊花、吃年糕的习俗,古代还有插茱萸的习俗。
我们学过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上坟来祭祀死去的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我们小组搜集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
藏族过春节时,人们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藏话叫“萨举”。
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
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