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山西)2017届中考古诗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虚词意义及用法
蔚然而深秀者 连词,表并列 野芳发而幽香 连词,表承接 ①而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 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递进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之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助词,的
名之者谁 代词,指醉翁亭
一、(2016·海南)阅读《醉翁亭记》(第二、三段),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伛.(yǔ)偻提携
B.山肴.(yáo)野蔌
C.射者中.(zhōng) D.觥.(gōng)筹交错
【解析】“中”在文中读“zhò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朝.暮也( 早上(早晨) ) (2)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 ) (3)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摆放、陈列) ) (4)弈.者胜( 下棋 )
五、问题探究 1.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 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 (2)日出而林霏开.( 消散 ) (3)树林阴翳.( 遮盖 ) (4)余奉使.契丹( 出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 的绿荫。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3.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 语句回答。 【甲】文:作__亭__者__谁__?__山__之__僧__智__仙__也__。_________ 【乙】文:_余__作__醉__翁__亭__于__滁__州__。___
5.其他实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②翼然临.于泉上 靠近 ③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 ④林霏.开 雾气 ⑤负.者歌于途 背 ⑥泉香而酒洌. 清 ⑦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⑧山肴野蔌. 菜蔬
⑨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 ⑩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⑪苍.颜.白发 脸色苍老 ⑫树林阴翳. 遮盖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者,太守醉也。
3.一词多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 回去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②秀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繁茂
③乐山 人水 知之从太 乐守乐游趣而乐 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4.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名词做状语,顺着山路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做状语,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 ③名.之者谁 名词做动词,命名,取名 ④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做动词,取别号 ⑤至于负者歌.于途 名词做动词,唱歌 ⑥杂然而前.陈者 名词做状语,在前面 ⑦太守宴.也 名词做动词,设宴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 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因取旧案/ 反覆观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读书辄.成诵( 就 ) (2)读而心慕.焉( 仰慕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 碎(的事)罢了。 4.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 ,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现,而当前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 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 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4.《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 概括作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三、(2016·绥化)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4题。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 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 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 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 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 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 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 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三、成语探源 1.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 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 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 露出来。 3.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 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①环滁.( chú )
②林壑.( hè )
③琅.琊.( láng yá ) ④饮少辄.醉( zhé )
⑤岩穴暝.( míng ) ⑥伛.偻.( yǔ lǚ )
⑦酒洌.( liè ) ⑧山肴野蔌.( sù )
⑨觥.筹.( gōng chóu ) ⑩射者中.( zhòng )
⑪弈.者胜( yì ) ⑫颓.然( tuí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 山峰中间飞流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 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⑬阴翳.( yì )
2.古今异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 ) ②山间之四时.也 (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 ③射.者中,弈者胜 ( 古义: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射击 ) ④佳木秀.而繁阴 ( 古义:茂盛,繁茂 今义:秀气、美丽 ) ⑤野芳发.而幽香 ( 古义:开放 今义:出发 )
3.“乐”字贯穿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仔细找出有关 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 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 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 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山西专用
第16篇 醉翁亭记
第16篇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版本及考情 (人教八下28课,苏教九上21课,北师九上三单元;近六年 未考)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2016·甘肃改编)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导学 号:96732170)
【甲】《醉翁亭记》(全文)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 ,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 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6.欧阳修遭贬却能“与民同乐”,请说说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 义。 欧阳修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六、文章中心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 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 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 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 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 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 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 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 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