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d4a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诗句赏析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感受用诗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胸襟与达观自适性情。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美女。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3c16a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1.png)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下面是关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其一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e2f1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7.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及解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在诗。
词,散文,绘画等方面,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
在散文创作上,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
苏氏父子三人以苏轼的成就最突出。
苏轼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和当时的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苏轼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二岁中进土第二名。
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到排斥,曾到杭州、徐州,黄州等处做过地方官,后来,虽回到京都,六十岁上又因为文学诽谤朝廷的莫须有罪名被流放到广东边远地方,六十六岁时死在常州。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苏轼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为官,这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苏轼曾这样说:作文如行云流水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他的诗词非常有气势,雄浑奔放,想象丰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绐后世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苏轼的这首绝句诗题饮湖上的湖,指的是杭州西湖,饮湖上,就是在西湖上饮酒。
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水光潋滟,指的是湖水荡漾时闪动着的波光。
方好,是正好的意思。
空蒙,是形容烟两迷茫的景象。
亦,当也讲。
西子,指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西施。
杭州这块地方春秋时代是属于越国的,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西施姑娘。
苏轼曾先后两次在杭州做官,他对杭州是很有感情的,据说,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当年修筑的。
诗人在这首诗里说:阳光下的西湖,碧波荡漾,和风吹来,水面上粼粼闪光,晴天的湖光水色显得有多么美好啊!这时,天上忽然飘下了蒙蒙细雨,湖面上水雾蒸腾,在雨雾的笼罩下,山色显得是那么缥缈迷茫,下雨时的这种景色也是很奇妙的呵!如果把西湖比做美丽的西施姑娘的话,不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施粉黛,对她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同样是美丽动人的。
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0e33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6.png)
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共有两首,本诗为第二首。
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提到西子就是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想要把西湖比作春秋时的美女西施,西施不管是浓妆时还是淡妆时都天资国色,不改其美,这西湖也正如那美人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富有独特风韵。
在这首诗中最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的神来之笔。
在这里苏轼没有承接前两句继续描摹西湖具体的美景,而是放开一笔,用一个贴切神秒的比喻传达出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也是非常妙的,西子也有一个西字,而且两者之美都不惧怕外在条件的改变。
西子淡妆也美,浓妆也美,西湖晴天也美,雨天也美,二者都具有随时随地都在美的风姿神韵,真是神秒无敌的比喻。
而这句比喻讲西湖的神韵显得太美了,人们深深喜爱着这句话,也深深喜爱着西湖,于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用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
因此,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
苏轼西湖诗书法译文和鉴赏
![苏轼西湖诗书法译文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09e056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b.png)
苏轼西湖诗书法译文和鉴赏那咱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为例吧。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那可真是好看极了。
天气晴朗的时候啊,西湖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大宝石。
而远处的山呢,在下雨的时候,雾气蒙蒙的,看起来也特别奇妙。
我就想啊,这西湖啊,就好比是西施那个大美女。
西施不管是化着淡淡的妆,还是化那种很浓的妆,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西湖不管是晴天那种明媚的样子,还是雨天那种朦胧的样子,都是美的没话说啊。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鉴赏:苏轼这诗写得那叫一个绝。
他先写西湖晴天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就像我们在一个大晴天去西湖边上玩,看到那湖水啊,阳光一照,波光粼粼的,眼睛都被晃得不行,心里就想,哎呀,这景色真是美到心坎里去了。
然后又写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下雨的时候,山上雾气弥漫,整个西湖就像是被一层薄纱给罩住了,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这种感觉很奇特,和晴天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美。
最妙的就是后面这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把西湖比作西施,这脑洞开得真是大。
我们都知道西施是古代超级有名的大美女,她不管是化个淡妆,就像那种只抹了点口红,稍微描了下眉的那种清新妆,还是化那种大浓妆,什么眼影口红都很重的那种,都好看得不得了。
这西湖就和西施一样,晴天就像是淡妆的西施,清爽又亮丽;雨天就像是浓妆的西施,充满了韵味。
苏轼这诗啊,不仅仅是在写西湖的景色,还写出了西湖景色那种包容变化的美,不管啥天气,西湖都能让你看不够。
就像我们看美女一样,不管她是哪种风格的美,都能把人给吸引住,这诗真的是把西湖写活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翻译赏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3d1f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0.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
后雨》全文翻译赏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像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88a2a28762caaedd33d420.png)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 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 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 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显得美。
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1]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 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解释 1: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
若把西 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
解释 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 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 雨, 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 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 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 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 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 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 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 冲积平原。
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 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7b3d60aef8941ea66e0513.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经典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经典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https://img.taocdn.com/s3/m/0364200c102de2bd97058834.png)
【经典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出自北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释义】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俏丽无比。
【解析】原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诗的意思是:在晴日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闪耀着粼粼的金光,景致奇丽;在阴雨的气象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独特的美。
假如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阴沉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漂亮无比。
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位于杭州市之西,自宋代开端通称西湖。
欧阳修曾把杭州和扬州比拟:“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苏东坡更是开门见山地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而古往今来,只有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才写出西湖的生成丽质跟动听韵味,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
中公民间自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宋代大词人柳永的一阙《望海潮》把杭州的景观着实铺陈了一番:“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错落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竞豪君。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炱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怅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因而,北宋消亡之时,众怨难归,由于西湖有一个“西子”的美称,硬是把“祸国”的污水泼向西湖,把西湖作为灭国的祸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7006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9.png)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这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这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这首诗词鉴赏】全这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这首诗歌结构】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这首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这首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这首诗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df5b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c.png)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朝代】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
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47511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6.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出自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如下:
水shu ǐ光ɡu ān ɡ潋li àn 滟y àn 晴q ín ɡ方f ān ɡ好h ǎo ,山sh ān 色s è空k ōn ɡ蒙m én ɡ雨y ǔ亦y ì奇q í。
欲y ù把b ǎ西x ī湖h ú比b ǐ西x ī子z ǐ,淡d àn 妆zhu ān ɡ浓n ón ɡ抹m ǒ总z ǒn ɡ相xi ān ɡ宜y í。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6249a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1.png)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下面小编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54085d66e2bd960591c6772a.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赏析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
美酒。
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58b428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5.png)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
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
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幸福的个性签名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
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
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
”(《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帮会名字因喜“山色空佑暌嗥”句,而画其意。
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貌。
[方]正,恰恰。
[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貌。
[亦]也。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相宜]适合。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https://img.taocdn.com/s3/m/dfe6875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2.png)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北宋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全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
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后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成为传诵一时的佳作。
苏秀道中原文及赏析
![苏秀道中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4c5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2.png)
苏秀道中原文及赏析:细品苏轼笔下的江南秋景苏轼的《苏秀道中》是词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短短数十字,却将江南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深入的解读,从原文、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原文及译文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西湖水波荡漾,阳光明媚时景色分外美好;山色空蒙,雨天景色也显得奇特。
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同样美丽动人。
二、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具体时间不详,但根据词中描写的景物和苏轼当时的处境可以推测,这首词很可能创作于苏轼游览西湖之时。
当时苏轼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仕途坎坷,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反而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去欣赏自然的美景,从而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
西湖作为江南名胜,其秀丽的景色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苏轼也不例外。
他将西湖的景色与西施的容貌相比较,既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三、艺术手法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精妙绝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衬托:词的上阕,以“晴方好”与“雨亦奇”形成对比,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美景。
晴天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波光粼粼,景色明媚;雨天下的西湖,山色空蒙,云雾缭绕,别有一番韵味。
这种对比衬托,突出了西湖景色的多姿多彩,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湖的由衷赞美。
•比喻象征:词的下阕,将西湖比作西施,这是词中最精彩的部分。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绝世容颜而闻名于世。
苏轼将西湖比作西施,不仅突出了西湖的美丽,更赋予了西湖以人格化的魅力。
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形容西湖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不同景象,都同样美丽动人。
这种比喻象征,不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由衷赞美。
•动静结合:词中既有“水光潋滟”的动态描写,也有“山色空蒙”的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使词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3f9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4.png)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篇)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寄辛承旨。
【古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及作者
![【古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及作者](https://img.taocdn.com/s3/m/bf86c33a50e2524de4187e7d.png)
【古诗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及作者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是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全诗翻译赏
析及作者出处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出自宋代刘过的《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寄辛承旨。
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1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赏析劈头三句,就是豪放之极的
文字。
“斗酒彘肩”,用樊哙事。
《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
斗卮酒与彘肩。
”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
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
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食。
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若也。
这段文字劈空而来,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
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兜煞。
词人被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
笔势陡转,奇而又奇,真是天外奇想,令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