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句】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_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夏天的诗句】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_全诗赏析
出自南宋诗人的《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火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气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赏析
这是暮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牢牢缭绕“幽居初夏”四字开展,四字中又侧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画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

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

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围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气象。

这一句暗笔点题。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

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范的初夏景色。

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

明、暗、见、闻,错落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

白鹭不断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线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

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幽静,使这幅纵横宽阔的画面布满了安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得意,心情闲适。

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安逸,三者融合,形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

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烈喧腾,名义上似与上句幽静景色相对峙,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仍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活力,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示,天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整理初夏常见之物。

“箨龙”已过头的笋,则林中定然留有很多还不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诗人展现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跟花,唤起读者设想的却是时时在成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颠三倒四。

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应付,章法非常严谨。

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四周,是近处紧处的景色。

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谨严中又有变更。

诗的前六句极写安静的风景之美,显示诗人悠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认为此
翁完整寄情物外,安于终总是乡了。

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
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

本来,只管万物怅然,此翁却心境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

而一杯在手,突然想到晚日旧交竟
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

四顾怅惘,
无人可诉说。

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

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斥
了安静的氛围,但心情都显得不镇静。

第二首有句云“闲思往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想,只求于一醉临时忘记。

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
废先诞辰晏眠”,阐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因为“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

第四
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逝世,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呻吟本人空有移山之志,而乏
回天之力;笑愚公,实在是自慨平生。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
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这类诗的渊源所自,从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

从他大批的写乡村风光的诗来看,特殊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诚然有的舒适,
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未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老是不安静的。

即便
所写风物十分清幽,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溘然触着”。

梁清远《雕丘
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逐一写尽,可为村史。

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

”这是
陆游毕生忧国忧民,酷爱生涯,踊跃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恰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