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曲部分【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 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 诗经二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32d1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八年级诗经二首知识点《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包括山川、风物、人情、历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八年级课程中,我们要学习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鹿鸣》和《采蘩》。
那么,这两首诗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呢?第一、《鹿鸣》《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描写了一个男子在山野听到鹿鸣,感到无比悲伤,思念过去的友人和美好时光。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乐府民歌的特点《鹿鸣》是一首乐府民歌,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民歌是指使用“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为歌词,曲调平易朴素,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2. 义理思想的表现在《鹿鸣》中,男子听到鹿鸣后感到悲伤和思念,表现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较为深刻的义理思想,即“追忆往事,怀念旧友”。
3. 音乐语言的运用《鹿鸣》中运用了音乐语言来表现男子的情感,比如“独立不群”,表现出男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孤鸿自鸣,其音虽悲,实无辜也”,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无奈之言”。
第二、《采蘩》《采蘩》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主要描写了一个采摘蘩草的女子在露水中流露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女子形象的描写在诗中,女子形象的描写非常生动,实现了形象写意的效果。
比如,女子的手指被刺伤后,用嘴吹去刺上的鲜血,表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不拔。
2. 平仄韵律的应用《采蘩》的曲调比较强烈,平仄韵律的应用非常到位,保证了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现。
3.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采蘩》中的元素十分有内涵,其中包括了对于勤劳、感恩、亲情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这些元素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点,也对我们现代人的成长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鹿鸣》和《采蘩》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乐府民歌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感等各方面的意义,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78b4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e.png)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本文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以下是对每首古乐的简要赏析:
古乐一:《广陵散》
- 内容简介:《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之一,流传较广。
以其曲调悠扬、音色深沉著称。
- 音乐特点:曲调婉转动听,琴音如流水潺潺,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广陵美景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古乐二:《梁祝》
- 内容简介:《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题材的琵琶曲,被称为东方腔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动人,音符跌宕起伏,曲调表达了爱情的激情与苦闷。
- 情感表达: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深情的爱与不舍。
古乐三:《阳春白雪》
- 内容简介:《阳春白雪》是唐代琵琶曲,以描绘冬日白雪纷飞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旋律清新明快,琴音轻柔悠扬,给人以冬日阳光的温暖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阳春白雪纷飞美景的赞美和对寒冷冬天温暖迎接的喜悦。
古乐四:《流水》
- 内容简介:《流水》是中国传统古琴曲,以描绘流水潺潺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曲调流畅如流水,音符宁静安详,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流水的静谧与宁静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你了解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4d67a96f1aff00bed51ed4.png)
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_不__舍__、__依__依__惜__别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
乐__观__豁__达__的人生态度。
2.(2019·北京中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
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
【针对训练】 1.(2018·贵州安顺中考)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 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018·贵州安顺中考)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2018·贵州安顺中考)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 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 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 19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常考名句】
1.(2019·安徽中考)海内存知己,天_涯__若__比__邻_____。 2.(2019·福建中考)无为在歧路,儿__女__共__沾__巾_____。 3.(2018·湖南娄底中考)海__内__存__知__己____,天__涯__若__比__邻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
痛快淋漓。
第 12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佳句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
设问。用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 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抒情主人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 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 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 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种修 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 含义无穷”。(修辞手法)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f155d6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8.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4课知识点《十五从军征》1.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这个机构所收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词称为乐府诗。
2.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表明主人公从军的时间之久,暴露封建社会繁重的兵役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5.诗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6.写出老兵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7.此诗抒发了老兵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抒发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情。
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体现出来的。
8.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9.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或:多侧面分步骤地传达出主人公凄主旨:在于表现封建社会繁重的兵役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内容概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炼字:“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2、比喻: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及积极乐观的情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炼字:“忽如”二字用的神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学来的急骤,而且传神的写出了是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前四句画面:北风扫荡大地,茫茫白草被摧折,边塞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八月就已是漫天飞雪,放眼望去,银装素裹,树木披上银装,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树万树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无比奇丽壮观。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曲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8acac5dc83d049649a665831.png)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曲部分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王磐,《朝天子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现代文部分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2019-05-18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王磐,《朝天子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现代文部分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2019-05-18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王磐,《朝天子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现代文部分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37106144b73f242336c5f4d.png)
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乐府诗集》,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
《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2、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
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高适并称"高岑”。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4、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5、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二、原文易错字词1、《十五从军征》:看、君,冢、窦、雉、葵、舂、作、饴、东向。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罗幕、狐裘、锦衾、瀚海阑干、凝、胡琴琵琶、掣、不见君。
3、《南乡子》:神州、万兜鍪、休。
4、《过零丁洋》:起一经、寥落、破碎、絮、零丁、汗青。
5、《山坡羊》:峰峦、宫阙、做了土。
三、理解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的句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选取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亲友去世的句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十五从军征》中,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运用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白雪歌》中,正侧面相结合,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的句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白雪歌》中、运用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形象而生动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七年级古诗赏析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古诗赏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7b9ac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a.png)
七年级古诗赏析知识点总结古诗赏析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赏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思想,是古诗赏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三个方面总结七年级古诗赏析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歌体裁1. 绝句: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体裁之一,由四句组成,一般为五言或七言。
2. 律诗:又称词,诗体较短,形式呈现端庄典雅,一般为七言或五言。
3.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其珠联壁合的修辞、严谨的结构和多层的文化内涵,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表现。
4. 诗歌骈文:是两句相对、意思呼应的诗歌体裁。
5. 歌行诗:长短句不一,含有一定的节奏感,常用于叙事或抒情。
二、诗歌内容1. 自然景观:古诗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或感伤。
2. 历史事件:古诗也常常以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悟或态度。
3. 思乡情思:古代文人士大夫经常在外任官或流亡他乡,因此古诗中也常含有对家乡的怀念和思乡之情。
4. 士人风度: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风度也是古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们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自己的士人气质。
三、诗歌语言1. 象征手法:古诗中常用的象征手法有拟人、借物、比喻等。
这些手法在诗歌中被巧妙地运用,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2. 对仗手法:对仗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基本技巧,它能使诗歌在韵律上追求和谐美感,表现出中国古代诗人的奇思妙想和瑰丽多彩的语言才华。
3. 平仄押韵: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分为平仄两种,在韵律上运用平仄和押韵技巧,使诗歌有韵律上的美感。
总之,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古诗的内容、形式和手法等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古诗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0bc8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9.png)
七年级古诗歌四首知识点古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欣赏一些古诗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首七年级常见的古诗歌,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桑田、人事如梦的变幻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宏大的感叹和思考。
此诗知识点:1. 比喻手法:诗中王之涣用“沧海桑田”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2. 蕴含了道家文化思想:此诗中涉及到“天地”“阴阳”等道家文化中的概念,以此来探讨人生意义。
二、《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豪迈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1. 对仗技巧:此诗通过押韵、对仗等技巧,使整篇诗歌音调优美、押韵和谐。
2. 豪迈激昂的情感:此诗表现了李白不甘平凡、追求辉煌的情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一首诗歌。
此诗极简短而情感深厚,表达了李白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感。
此诗知识点:1. 形象比喻:诗中李白借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深夜中月光的美丽和故乡的寒冷。
2.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以及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通过寻找隐者的过程,深刻描绘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哲理主题。
此诗知识点:1. 寓意深刻的比喻:此诗通过“桑间露”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多舛的看法。
2. 表现出隐士思想:作品通过诗中人物的行动,深刻反映了隐士思想,包含对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批判。
总结:以上是四首七年级语文中较为常见的古诗歌。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歌,能够领略到诗歌的美妙,悟出其包含的各种哲理,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6106dd0b4daa58da1114a37.png)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七年级(上)1.《观沧海》:本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融情入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3.《次北固山下》: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表达了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4.《天净沙·秋思》:全曲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七年级(下)5.《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辞官还家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风气,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更主要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6.《登幽州台歌》: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感慨无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7.《望岳》: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由远及近,把泰山的高大雄奇渲染的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8.《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所见所感,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理入诗,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
9. 《游山西村》: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10.《己亥杂诗》: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八年级(上)11.《野望》: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彷徨之情。
12.《黄鹤楼》: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吊古怀乡之情。
13.《使至塞上》: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美与文化传承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美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d8d4fd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b.png)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美与文化传承古代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音韵美和文化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中的古代词曲进行总结,探讨其音韵美和文化传承。
一、古代词曲的音韵美古代词曲以其优美的音韵美而闻名,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仄和押韵:古代词曲注重平仄和押韵的组合,以求达到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平仄指的是句子中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交错出现,使得词曲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同时,押韵也是古代词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句词曲中的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尾音相同,形成一种韵律感。
2.琅琅上口:古代词曲的语言简练,词曲中的词语往往能够琅琅上口,韵律感强烈。
这种音韵美能够使人在朗诵或演唱时产生一种美感,加深词曲的艺术魅力。
3.意境生动:古代词曲通过对自然界景物、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意境。
词曲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相互呼应,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二、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古代词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意蕴:古代词曲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意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情感生活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等。
通过学习古代词曲,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与人文精神。
2.历史记载:古代词曲是中国历史的珍贵记载,它记录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变迁、文化繁荣等,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古代词曲,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3.文化传承:古代词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词曲,我们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当代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中关于古代词曲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1.古代词曲鉴赏:了解古代词曲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体裁分类等,学会欣赏古代词曲作品,掌握鉴赏方法和技巧。
2.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文学流派等,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做到文史知识与文本理解相结合。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与意境表现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与意境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ccedb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与意境表现古代词曲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现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中考语文的考试来说,了解古代词曲的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音韵格律的基本概念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是指在表现形式上注重音节的选择、韵律的变化和节奏的把握。
其中,音节的选择要求恰如其分,能够准确表达意境。
韵律的变化运用丰富多样,使词曲更具魅力。
节奏的把握要求流畅有力,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二、平仄格律的运用平仄格律是古代词曲中非常重要的音韵要素。
平指声音平和,仄指声音高亢。
在古代词曲中,平仄格律的运用可以帮助表现情感的变化和节奏的起伏。
例如,平仄格律可以通过对音节的要求来表现悲喜情感的转折,让词曲更具表现力。
三、押韵艺术的运用押韵是古代词曲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它可以通过选择相同或相似的音节来增强词曲的韵律美感。
在中考考试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的押韵形式,如平仄押韵、声母押韵等,并能够准确运用于词曲创作和鉴赏中。
四、意境表现的特点古代词曲在意境表现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通过音律的运用、词句的选择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意境。
例如,有的词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宁静祥和的意境;有的词曲则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现出激情和浪漫的意境。
同学们在备考时需要关注不同词曲的意境表现特点,并注意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对于古代词曲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现有一定的重点要求。
通过对古代词曲的学习、分析和鉴赏,同学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中考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积累古代词曲的重点知识点,灵活运用于词曲的创作和解读中,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的总结,更好地备考中考语文,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知识最全梳理张 (一)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知识最全梳理张 (一)](https://img.taocdn.com/s3/m/30f6ec0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a.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知识最全梳理张 (一)中考语文中的古诗词曲一直是考试中的重点,对于考生来说,熟练掌握古诗词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考常见的古诗词曲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帮助考生准备好中考。
一、诗歌鉴赏在诗歌鉴赏方面,常会涉及到课文中的诗句鉴赏、诗文内容分析和诗歌背景研究等方面。
对于常见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近现代诗歌等,要对其基本意义和情感内涵进行理解。
二、诗歌骈文古代的传统文学中有一种文体叫做骈文,它是一种由两个以上意义相近的片语构成的文学形式。
骈文的形式可以是对偶、对仗、罗列、夹句和裹底等。
在骈文的鉴赏中,要能够分析出骈文的特点、体现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对文学史的贡献等方面。
三、诗歌构成诗歌构成是古诗词曲中的重要部分,包括了古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句式和韵式。
句式常见的有描写、简洁、抒情、叙事、议论和比喻等。
韵式则包括了平水韵、杨平韵、江西韵和四声韵等。
在中考中,常会涉及到对古代诗歌的韵、律分析,以及对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等方面。
四、词牌名及演唱在古代,有很多的词曲作品,比如:《西江月·咏蝉》、《虞美人·听雨》、《长恨歌》等。
这些文学作品都与特定的词牌有关。
在中考中,要熟练掌握古代词牌的命名、演唱和学习,能够对其作品进行正确的演唱,表现出其独特的采用和口感。
五、曲艺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戏曲、曲艺、评书等方面。
在中考中,关于曲艺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重要的。
其中包括了曲艺表演技巧、曲艺表现形式、曲艺编排技巧等方面。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演练和练习,能够熟练掌握曲艺表演技巧,能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娴熟水平。
总之,在中考中,古诗词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考生需要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学习,掌握上述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2fd9de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8.png)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古代词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
在中考语文中,对于古代词曲的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总结和理解。
本文将结合相关古代词曲作品,从文化品位和审美追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词曲的文化品位古代词曲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品位。
古代文人们对于词曲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文化品味的象征。
1. 士人文化的高雅品味古代士人对于词曲的追求,展现了他们崇尚高雅品味的文化特质。
他们追求清新脱俗,倾向于选取富有内涵和高雅诗意的词曲作品。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都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独特的文化品位。
2. 社会风气的审美导向古代词曲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体现出审美导向的特点。
例如北宋时期,以宋徽宗为首的文化高层倡导“临川四梦”的主题,使得词曲的创作更加偏重于梦幻和虚幻的描绘。
这种审美导向对于词曲的题材和意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词曲的审美追求古代词曲的审美追求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美的独特认识和渴望。
1. 唯美主义与意境追求古代词曲以其唯美主义的审美追求而著称,文人们追求将现实世界中的美通过文字和音乐展现出来,营造出优美绝伦的诗意境界。
他们渴望通过意象的丰富和符号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通过细腻的意境描写和音乐性的语言,使读者陷入婉约唯美的氛围之中。
2. 以情动人的表达方式古代词曲强调以情动人的表达方式,借助于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使作品融入感人肺腑的情感。
这种审美追求让读者产生共鸣,使得词曲成为了文人们情感宣泄和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
例如李煜的《长恨歌》中追求爱情的苦闷和哀怨,以其深沉的情感流露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三、古代词曲的影响与启示古代词曲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启示。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4cebb0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d.png)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古代词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理解古代词曲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进行总结。
一、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古代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古代词曲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1.1 词曲作品的主题古代词曲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爱情、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思考。
通过词曲作品,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人民对爱情、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1.2 词曲作品的艺术手法古代词曲作品注重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运用了夕阳、黄昏等景物描写,通过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词曲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艺术手法在古代词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作品更具审美价值。
二、古代词曲的审美追求古代词曲在表达中融入了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独特特点。
学习古代词曲的审美追求有助于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1 和谐美的追求古代词曲追求和谐美,注重以音乐的方式抒发情感。
词曲作品中的韵律、押韵等,都体现了音乐性与节奏感。
古代词曲通过音乐的调动,达到情感表达与审美的目的。
2.2 自然意境的追求古代词曲强调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与描绘,追求以自然意境来表达内心情感。
例如唐代词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描绘江山美景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与豪迈心志。
这种追求自然意境的审美观点在古代词曲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3 情感真挚的追求古代词曲强调真挚的情感表达,通过情感的真实性与直观性来吸引读者。
例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诉说了作者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这种真挚的情感追求,使古代词曲作品深深打动人心。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乐美与文化传承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乐美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19aee8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c.png)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词曲的音乐美与文化传承古代词曲是中国文化传承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音乐美和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本文将从古代词曲的音乐美和文化传承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一、古代词曲的音乐美古代词曲以其婉约多情的音乐美赢得了广大文人雅士的喜爱。
它采用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技巧,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首先,古代词曲注重声音的奇妙和节奏的变化。
通过对声音的处理和节奏的掌控,词曲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离骚》中的“岂曰无衣?”就通过声音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怒和失望。
其次,古代词曲注重音律的美感。
音律是古代词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古代词曲通过对音律的精心构造,使音乐旋律更加悦耳动人。
比如《渔家傲·秋思》采用了舒缓的音律,使人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田园景色之中。
最后,古代词曲注重歌词的文采和意境。
歌词是词曲的灵魂所在,好的歌词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
古代词曲的歌词往往富有诗意,充满了比喻和隐喻。
比如《汉宫秋》中的“芙蓉未为露所伤,离骚怨遥遥;”就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二、古代词曲的文化传承古代词曲不仅在音乐美方面独具特色,更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首先,古代词曲传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古代词曲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词曲能够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内涵。
比如苏轼的词曲作品中透露出的豪放和豁达的个性,以及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都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素材。
其次,古代词曲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代词曲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佛教修行等,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就通过对官场风云的描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场险恶的现实。
最后,古代词曲传承了中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efa27c650e52ea54189814.png)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主题】此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宁静、淡泊的心境。
【佳句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表面看来是平平淡淡,随意写去,实际是匠心独运,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表现手法) 【常考名句】1.(2019·浙江绍兴中考)故园难舍……还有人,丘山林月皆桑梓,那是王维《竹里馆》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人相知……2.(2018·浙江温州中考)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1.(2019·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2019·湖北咸宁中考)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烘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更加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主题】本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春夜闻笛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初中课标独有古诗词曲梳理
![初中课标独有古诗词曲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2c10cea300a6c30d229f13.png)
【文学常识】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五代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相见欢”是词牌名,又作“乌夜啼”。本词选自《南唐二主词》。
原 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 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①清秋。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夜空中弯月如钩。幽深的庭院,高高的梧桐树寂静无声,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庭院被笼罩在凄凉的秋色中。
①〔锁〕这里是笼罩的意思。
炼字:“独”字尽显词人的孤独之感;“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修辞:比喻,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反映出国破后词人内心愁苦不能倾诉的孤寂、凄婉之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②滋味/在心头。
这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正是离乡去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
②〔一般〕一种。
修辞: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愈理愈乱。词人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将愁苦的感情具体化,表现出自己的万般无奈。“一般滋味”是指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古代戏曲四首》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古代戏曲四首》知识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230b8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0.png)
七年级上册《古代戏曲四首》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一:戏曲的概念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 戏曲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通常以歌唱和演技为主要表现形式,加上舞蹈、器乐等元素。
知识点二:古代戏曲的分类
- 古代戏曲可分为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
-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和造型特点。
- 每个剧种都受到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地域特色。
知识点三:《古代戏曲四首》
-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包括了四首古代戏曲,分别是《荆钗记》、《西华山》、《二进宫》和《娇红记》。
- 这些戏曲剧本通过对古代传统故事的演绎,展示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 研究《古代戏曲四首》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知识点四:欣赏古代戏曲的方法
-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实际演出或视频录像来欣赏古代戏曲的表演。
-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戏曲剧本,理解戏曲的剧情和人物形象。
- 了解古代戏曲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知识点五:培养对古代戏曲的兴趣
- 学生可以参加戏曲社团或兴趣班,研究和体验戏曲表演的技巧和魅力。
-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排和演出简单的小戏曲,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学生还可以阅读有关古代戏曲的书籍和资料,拓宽对戏曲文化的了解。
以上是《古代戏曲四首》的知识点汇编,通过研究和了解古代戏曲,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介绍,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可以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曲部分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友谊惊诧"论》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
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